超八成持有期基金收益告负 业绩首末更超150%

更新时间:2023-06-02 07:49:09作者:橙橘网

超八成持有期基金收益告负 业绩首末更超150%

(原标题:拿得住也亏钱,超八成持有期基金收益告负,业绩首末更超150%)

image

财联社6月1日讯(记者 黎旅嘉)“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由来已久,基民“拿不住”“追涨杀跌”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两年来持有期产品的比例逐渐上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业绩不佳,部分投资者的体验感并不如预期。随着不少持有期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陆续届满,业绩表现和持有体验也引起了市场讨论。

Wind数据显示,在全市场708只持有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成立以来的业绩首尾差距接近150个百分点。其中,以今年即将陆续到期的10只三年持有期产品为例,部分产品至今亏损幅度甚至超过30%。甚至往往是基金成立不久后,认购者便已“深度套牢”,但等待并不意味着一定回本,往往到了持有期结束,产品还是亏的。

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并较长时期持有,应该是基民获得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的有效方式,基民的快进快出则成为“基金赚钱、基金投资者不赚钱”的原因之一。但客观而言,由于基金公司与基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如何建立利益一致性的机制,从深层驱动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去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问题一直被业内所高度关注。

超八成持有期产品收益告负

持有期基金在投资者认购之后,一定投资期间内不能赎回,因而常常被外界认为是投资者“管住手”、避免追涨杀跌的利器。过去几年,持有期基金成为基金发行市场的一大亮点,不少渠道和基金公司都将此作为布局重点,有私募基金甚至推出过15年持有期的基金产品。

细数当前主动权益类持有期公募基金主要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15个月、19个月、2年期、30个月和3年期;截至目前,Wind数据显示,上述期限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分别有:8只、14只、91只、2只、423只、2只、9只、61只、2只、95只。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全市场持有期基金产品不足90只,2020年以来此类产品迈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全年市场增加持有期基金产品超过200只,2021年、2022年此类产品分别增加超500只和400只。

随着此前不少持有期基金陆续到期,一些基民发现,过了两年甚至三年之后,基金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有的亏损幅度甚至超过非持有期基金,这引发了市场对此类基金的热议。

持有期产品出现时间并不长,第一只持有期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于2018年。至今,表现最好的持有期主动权益基金为国泰研究精选两年累计回报为92.08%,表现最差的是一只成立于2021年5月的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A,累计亏损54.75%,首尾相差接近150%。

image

数据来源:Wind

image

数据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708只持有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仅有118只自成立以来收益为正,也就是说剩下590只或占比超过80%的相关产品目前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负。

“基金发行向来‘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封闭期基金更是如此。当市场调整时,封闭期基金发行异常艰难,因此很多基金公司或私募管理人会选择在市场情绪较高时发行。”业内人士坦言,封闭期基金本可以避免投资人高买低卖不赚钱的情况,但高位发行此类基金实则是“引导投资人高买,禁止投资人低卖”,基金经理建仓时难度更高,从而导致“管住基民的手却依旧赚不到钱”的情况。

“锁定”为何仍不赚钱?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设置持有期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体验。对于此类有持有时间要求的产品,产品期间净值增长率等于客户的收益率。不过,持有期到期,并不意味着投资的结束,而是一个观察的节点,投资者需要综合考量市场走势、基金产品变化、自身资产配置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继续持有。

“但是近两年市场波动较大,过短持有期给客户带来的持有体验不佳的问题逐渐暴露。设置较短持有期的近一年内成立的权益基金在最短持有期到期后,可能要面临净值为负的情况。即使区间收益率为正,期间最大回撤也很考验投资者。”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不少业绩优秀的持有期产品,在“开闸”后也被大幅赎回,基民“见好就收”,甚至出现了“基金越赚钱,基民越赎回”的怪象。

例如,成立于2019年12月的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截至当前,自成立以来,其累计收益达61.74%。但在其持有期届满的2021年末,其到期赎回超过五成,此后该产品规模虽略有回升,但截至今年一季度,其产品份额仅剩其成立时的略超五成。

image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诚然,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并较长时期持有是基金投资者获得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的有效方式,基金投资者的快进快出是导致“基金盈利、基金投资者不盈利”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客观而言,由于基金公司与基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如何建立利益一致性的机制,从深层驱动基金公司和从业人员去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问题一直被业内所高度关注。

在今年市场震荡、权益类公募基金普遍负收益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依旧收取不菲管理费的盈利模式频频遭到投资者质疑。

此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裁谢卫就直言:“在基金销售端,仍存在一些过激的营销行为。虽然行业做过大量投资者教育工作,可市场一旦火热,还是有做大规模的冲动。如果我们始终把规模看得太重,总在高点大规模扩张,当风险来临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样的信任危机?公募基金的行业声誉会受什么影响?这类问题固然有方方面面、内部外部的因素,但作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一步来看,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适当进行前瞻性布局,在市场高位时,对产品的发行应保持理智。与此同时,封闭期并不能成为业绩的“护身符”,基金公司在宣传基金时也不应再将持有时长与赚钱概率挂钩。

本文标签: 持有期  基金  基金产品  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