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政策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6 20:31:12作者:橙橘网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育人功能、提升学校品质、培植学校精神、厚实学校办学内涵,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做到“五忌”。
一忌随心所欲。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文化定位,或虽有定位但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将定位建立在对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认真研究的基础之上,学校文化建设显得比较随意。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缺乏规划,显得杂乱无章。克服学校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我诊断。要梳理学校的历史文脉、分析学校的现实状况、展望学校的未来愿景,审视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尽可能在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这三者之间找到着力点和平衡点。二是合理定位。没有科学、明确的定位,学校文化建设必然是盲目的,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模糊的;而有了科学、明确的定位,学校文化建设就有章可循,学校文化的发展就方向明晰。三是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要立足长远,进行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拟订后,应广泛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邀请教育、文化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四是分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实际,按照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切忌随心所欲。
二忌浮于表面。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有的学校只有概念、没有理念,有的学校虽有理念但没有行动,只是给学校贴上了一张漂亮的标签,有的学校只局限于环境文化建设,搞一些墙壁文化。不少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重物化轻人化,重外化轻内化,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很肤浅,学校文化建设浮于表面。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应当引起重视。学校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教育性,学校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学校文化建设关键要在学校文化的内涵上下功夫,在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上做文章。学校的物态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应当从学校实际出发,遵循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体现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三忌缺乏个性。学校在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有属于本校的个性特征,它是学校文化可辨识性的体现,也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品味。每一所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不同,层次和性质不同,师资和生源不同。不同的学校土壤,不可能生长出完全相同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应该是基于学校的特色,是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学校文化建设要在教育共性中彰显学校个性,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的特色。
四忌急功近利。学校文化建设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有的校长把学校文化建设搞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急功近利,一段时间过后便不闻不问。有的学校将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和解读,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设计,都外包给校外人员、文化公司,突击作战。这种速成式的做法,打造出来的学校文化难以被广大师生所认同,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内生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过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其精神实质永生、永续。
五忌割裂历史。学校不可能割裂历史而凭空建立新的文化,学校的现代化绝不意味着“去传统化”,它从根本上说乃是学校历史进程中内在的、自我的发展要求。但传承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创新,如果传承走向了极端,走向固步自封,这跟抛弃传统一样都是学校发展的大忌。因此,面临深刻变化的新的社会生态,文化创新不但是所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承载了过多文化积淀的历史老校乃至传统名校的必由之路。学校文化建设应当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不能割裂历史,任性地推倒重来。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丽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本文作者 |湖北省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左昌伦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3年《德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