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咸阳大学生征兵入伍能减多少学费?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30 15:38:52作者:橙橘网
(文/夏峰琳 编辑/徐喆)硅料价格持续下探,行业巨头通威股份(600438.SH)也没能逃过业绩下滑的命运。观察者网注意到,自今年以来通威股份业绩增速显著放缓,上半年营收、净利润还能稳住增长,到了第三季度,最终还是没撑住大幅下降。
然而,业绩下滑并未阻挡公司产能扩张的脚步。在三季报中,公司公告了高纯晶硅、光伏组件、电池片等光伏产业链项目进展。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虽然终止了一则募资金额高达160亿元的定增项目,但公司依然在公告中强调,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在产业链存在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的行业背景下,通威股份的逆势扩产前景如何似乎并不明朗。二级市场上,通威股份的股价也是震荡下行。截至11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4.5元,市值1103亿元。相比去年7月份的3000亿元高点,市值缩水超六成。
硅料价格下行,业绩“急刹”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录得营业收入1114.21亿元,同比增加9.15%;归母净利润163.02亿元,同比降低24.98%。值得一提的是,其毛利率跌至19.77%,同比下滑近25%。
其中第三季度,通威股份营收、净利润双降。其归母净利润30.31亿元,同比大降68.11%。这也是通威股份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报告期净利润同比下滑。
对此,通威股份在财报中表示,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主因是光伏产业链价格同比下行。
通威股份业绩起伏与硅料价格走势同频。去年12月起,硅料价格迎来拐点。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继续延续了下行趋势。今年4月中旬,单晶致密料的周成交均价尚处于19万元/吨上方,到了9月底已触达8万元/吨。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下限更是触及6万元/吨低点。这相较于去年价格高点下降80%。
而近几年多晶硅已经成为通威股份增长最重要的引擎。2022年,通威股份多晶硅及化工板块收入618.55亿元,占总收入的43.72%,毛利率达75.13%。
业内分析认为,硅料和硅片的价格骤降,主要是产能过剩供求关系导致。自2022年年底以来,随着高纯晶硅环节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缺转至宽松导致硅料价格大幅调整。
无视产能过剩风险,逆势扩产
事实上,因硅料价格下跌拖累业绩的不止通威股份一家。硅料巨头大全能源(688303.SH)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78亿元、51.15亿元,同比下滑47.81%和66.09%。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5.53亿元,同比下降57.38%,为2022年以来单季最低;单季归母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比下降87.61%。此外,毛利率下滑超6成,从去年三季度的80.8%跌至14.94%。
或是受此影响,大全能源放缓了投资扩产的脚步。10月31日,大全能源公告,将包头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产日期从2023年底延期至2024 年第二季度。对于延期原因,大全能源称:“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该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导致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此外,TCL中环以 6.97亿元的低价,转让了以净资产计算价值42亿元的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27% 股权。匆忙 “贱卖”硅料资产,也被市场认为是出于对多晶硅上游市场的不乐观预期,而做出的产能清退举措。
就在这个被普遍认为是行业下行周期开始的时刻,通威股份扩产的脚步没有放缓。
观察者网注意到,2023年2月、6月、8月,通威股份分别通过了三起议案,拟分别投资60亿元、105亿元、200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以及两项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除组件项目外,其余均预计于2024年建成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9月末发布公告终止了规模160亿元的定增计划,原因是: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
时间拨回至今年4月,通威股份对外发布定增预案,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94亿元将用于内蒙古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66亿元将用于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通威股份放弃产能扩张。其在公告中强调,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保障两个项目顺利实施。此外,按照通威股份规划,到2024-2026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累计产能将分别达到80万-100万吨和130-150GW。
需要指出的是,11月15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
为何通威股份仍然坚定扩产?有媒体报道显示,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刘汉元表示,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会是第一轮相对过剩的时点。2024年半年甚至全年多晶硅会供过于求、处于可能的价格低点和盈利低点。在此期间,公司硅料计划2024年能实现调试投产,2025年完成扩产。等到此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扩充的产能或能在小波段上行期获利。
组件价格逼近成本线,一体化布局能否“御寒”?
纵览通威股份的扩产计划,可以看到公司并不局限于多晶硅,还包括电池、组件项目等下游环节。在2022年年报中,通威股份提出“打造高纯晶硅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持续加强太阳能电池环节的研发、规模、管理优势”“快速提升组件环节的产能规模与市场占有率”。业内分析认为,或许是行业竞争之下,通威股份希望借助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通过各环节的产能错配穿越周期。
截至上半年末,通威股份已形成组件年产能55GW。InfoLink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中,通威股份与正泰新能并列第6位,排名较2022年上升了3位。InfoLink称,第二梯队厂家竞争十分激烈,第六至第八名厂家三家的出货量差距在8-9GW之间的水平,数据十分接近。
然而,组件环节最终也难以逃脱上游降价带来的影响。今年内,组件均价由年初的1.8元/W下降到6月底的1.3元/W区间,下半年仍持续下跌。10月末,在华电集团开标的光伏组件集采项目,六个标段的平均价均低于1.2元/W,甚至报出了0.9933元/W的最低价,这是光伏组件报价首次跌破1元/W。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终端需求改善前,1元的组件还会是常态。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10月国内太阳能新增装机13.62GW,环比下降13.69%,且这已经是装机量连续环比下降的第三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辽宁、河南、江西、湖北、广东及湖南等六省相继发布了暂停、暂缓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建设、并网的政策文件。
此外,海外市场整体需求将明显弱于上半年。第三方机构InfoLink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出口7.6GW光伏组件至欧洲市场,相较8月的8.2GW小幅下跌6%,与2022年9月出口量持平。1-9月欧洲累计进口85.3GW光伏组件,对比去年同期成长25.8%。
在产业链存在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的背景下,光伏板块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呈现下跌态势。而通威股份的逆势扩产也让投资者感到费解。悲观预期下,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截至11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4.5元,市值1103亿元。相比去年7月份的3000亿元高点,市值缩水超六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