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聪与自如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0 08:38:32作者:橙橘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以色列军政当局磨叽了3个多星期后,终于下令打进加沙了。现在看来,以军在战术上试图.先将加沙拦腰切断,包围哈马斯的重镇加沙市,然后实现清除哈马斯的战略意图。
这在军事上是扎实稳妥的打法,也毫不意外。但在政治上是后患无穷的打法,也将毫不意外。
加沙不大,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在6-10公里左右
加沙近似矩形,但还是有点蜂腰部,最狭窄的地方只有6公里,上海浦东机场的南北围墙之间也有那么多了。要是飙车的话,刚有点意思,就该考虑减速了。但换一个视点,这也差不多是人民广场到徐家汇的距离。如果负重步行,这可是挺长一段路。
以军集结了35万大军,对加沙这个弹丸之地既有足够兵力全面进攻、多路突进,也有把握拦腰截断、各个击破。考虑到巷战和地道战的艰难,后者更加稳妥。首先夺取地表阵地也是打地道战的前提。
都知道香港是弹丸之地,但和加沙相比,香港差不多算幅员辽阔了。加沙的面积只有香港的差不多1/3
10月7日哈马斯突袭示意图
以军以加沙北部为进攻重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加沙北部面向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大部分往特拉维夫、阿希克隆、阿希多德方向发射的火箭都是从加沙北部发射的。但哈马斯的越境攻击是全线开花的,以军只控制加沙北部是不够的,最终必须把战斗扩大到加沙南部,让这场冲突更加旷日持久。
小小的以色列有近1000万人口,人口(右下)很密集。约旦河西岸的人口(右上)更加密集,加沙的人口密度(左上)则远远超过约旦河西岸
加沙人口密集,但北部比南部更加密集
加沙北部的人口比南部更为密集。这不仅因为加沙市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天然具有汇聚人口的作用,也因为南部更加靠近内格夫沙漠和西奈沙漠,本来就不宜居住。加沙还有几个很大的难民营,从北到南,有贾巴利亚、阿西沙蒂、奴塞拉特、布雷、马嘉奇、代尔巴拉、坎库尼斯、拉法。代尔巴拉难民营最小,“只有”8000多人;贾巴利亚难民营最大,有近6万人;其他都在2-4万多人级别。人口密集地区爆发激烈战斗,平民伤亡预计将很高。但以军对贾巴利亚难民营连续轰炸至少三天,显示了对平民伤亡毫无顾忌。
图中是哈马斯突袭前的人口情况。冲突爆发后,一些北部的加沙人向南部逃难,但几天后又返回。整个加沙都高度拥挤,逃难还得有地方,但加沙根本没有这样的地方。以色列警告加沙北部居民离开北部,以此为攻击中造成平民伤亡的借口,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以色列无权命令加沙居民离开自己的家园,其次加沙人根本无处逃难。后续战斗还将有骇人听闻的平民伤亡事件,必将带来巨大的世界谴责,对美欧继续援助以色列带来强大压力。
以色列号称加沙北部是安全区,实际上加沙没有安全区,哪里都遭到以军猛烈的轰炸和炮击
以色列的空袭和炮击目标也遍布加沙,实际上也不存在内塔尼亚胡所说的“北部安全区”。这里,浅蓝是遭到空袭和炮击的地点,深蓝是难民聚居的地点,灰色为居民区。部份地区的毁灭情况在下面的卫星对比图中清晰可见。
Beit Hanoun地区在5月1日和10月21日的对比,这里已成废墟
这里也在Beit Hanoun地区,是10月10日和10月21日的对比,毁灭更加彻底
这是Al Karameh地区5月10日和10月21日的对比,毁坏同样严重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进行巷战,这是以军必须面对的艰难局面。哈马斯已经开始利用地道,突然出现在小心推进的以军侧后,用敢死队突击打击以军步兵和坦克,以军已有至少18人阵亡。随着轰炸和炮击的加剧,仅有的街道被瓦砾堵塞,坦克和重型装甲车难以通过,机器人、无人车还没有成为战场现实,以军作战越来越倚重步兵冲进去短兵相接。
巷战本来就是遭遇战为主。哈马斯有主场优势,大量的地道更是为虎添翼。不断流传出来的短视频显示了哈马斯的战术熟练和准备程度。内塔尼亚胡宣称这将是异常艰难的战斗,此言不虚。
加沙人口中,年轻人占比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
加沙最不缺的就是对以色列充满仇恨、不怕牺牲的年轻战士。加沙的人口年龄构成高度偏向年轻人,中位年龄只有18岁。也就是说,人口中一半在18岁以下。加沙的出生率非常高,在2000年到2020年之间,人口从110万增加到230万,而且人口还在继续爆炸中。相比之下,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中位年龄是22岁。以色列的哈瑞迪犹太人尽管能生,但人口的中位年龄“高达”29岁。作为比照,香港的中位年龄是46岁。
在联合国的赞助下,加沙的教育水平其实不错
不大为人注意的是,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加沙年轻人受到一定的教育,小学普及率接近100%,初中普及率接近95%,高中普及率也超过2/3。
年轻、有一定的文化、对以色列充满仇恨的年轻人,是战后加沙最让以色列头痛的问题。
以色列把哈马斯视为死敌,欧美很多国家把哈马斯打入恐怖组织,实际上,哈马斯并非加沙唯一的反以力量,只是加沙最主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加沙存在多个反以武装力量,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者(PIJ)更加极端,实际上资格也更老。
在加沙人中,先有强烈的反以情节,再有强硬的哈马斯。以色列要是没有理解这个因果关系,打进加沙一百次、军事消灭哈马斯一千次都不解决问题,因为“一个哈马斯倒下了,千百个哈马斯站起来”。哈马斯本来就是在1987年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大暴动(First Intifada)中诞生的,在组织上并非“由来已久”。
但以色列即使理解这个因果关系,依然没有办法。
巴勒斯坦人需要安全的家园,也需要正义和尊严。但即使按照两国方案,耶路撒冷依然是无解的问题。在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中,规定将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分治为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但耶路撒冷为国际共管。
耶路撒冷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三教圣地,著名的老城也划分为基督教区、亚美尼亚东正教区、穆斯林区、犹太区。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只攻到耶路撒冷城下,连犹太区都没能保住,整个耶路撒冷老城统统落入约旦的控制。以后,停火线(也称绿线)以西称为西耶路撒冷,以东称为东耶路撒冷,包括整个耶路撒冷老城。
奥斯陆协议功亏一篑有很多因素,重要的一点是巴勒斯坦坚持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奥斯陆协议大体以1967年线(绿线)为基础,东耶路撒冷恰好在1967年线以东,所以巴勒斯坦的要求正当、合理。
但东耶路撒冷包括犹太人聚居千年的犹太区,更是包括众多犹太教圣地和最为神圣的西墙(哭墙)所在地。以色列在1980年制定《耶路撒冷法》,规定耶路撒冷为统一的整体,而且定位为以色列的首都,在法律上正式吞并东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只是政府所在地。
以色列不可能将东耶路撒冷“让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也不接受不能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所谓“阿拉伯人不会善待基督徒和东正教徒”,只是以色列在争取欧美支持的借口。
以色列的占领和定居点使得死结进一步加深。在1967年之前,东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居民数量大体可以忽略不计。在2020年约60万东耶路撒冷居民中,36万多人为阿拉伯人,23万多人为犹太人。犹太人在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还在继续扩建中,但即使在欧美,这些都被认为是非法定居点。
从第一天起,以色列就步步蚕食阿拉伯人的土地(粉红色),现在约旦河西岸也分割为A区和B区,两边不能自由往来
以色列的占领和定居点还不止东耶路撒冷,在整个“按规定”划归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步步蚕食,阿拉伯人区被割裂,成为一群支离破碎的孤岛。孤岛之间的阿拉伯人要走亲访友、上班下班都需要穿越以色列检查哨和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的蛮横和阿拉伯人的屈辱不言而喻。
加沙海岸被禁航区封锁得铁桶一样
加沙的阿拉法特国际机场在2002年被以色列摧毁后一直不能用
以色列还“不容许”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拥有自己的机场,加沙的阿拉法特国际机场从2002年被以色列摧毁后一直无法使用。加沙海岸也被禁航区围绕,渔民只有不大的一片海域可以捕鱼,与外界的海运交往则被禁止。
回到当前的地面战争,除了哈马斯没有炮火支援、以军占有绝对火力优势,以军在加沙巷战中遇到的困难不会少于俄军在巴赫穆特和叙军在阿勒颇。这些都是旷日持久的战斗,而眼下的以色列最怕打持久战。
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表示,战争每天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0亿谢克尔(2.46亿美元)。这还没有考虑因为大规模动员预备役军人和以色列经济停摆造成的间接成本。
有人按照以色列的人均GDP、当前动员兵力、工作人口推算,每天的间接成本在2.1亿美元级别。直接与间接成本相加,占以色列GDP的1/3。打一个月的话,就是136亿美元。这不是从地面入侵开始的,而是从哈马斯火箭落地开始的。也就是说,第一个136亿已经差不多出去了。难怪美国国会急急忙忙要推出143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先把以色列第一个月的大漏洞补上。
但美国自己也有大漏洞,常年赤字和巨额国债成为两党党争的核心议题。不断有人说美国只要开动核动力印钞机就万事大吉了。要是那么简单,两党也不需要为此互相厮杀得伤痕累累了,共和党还为此“贡献”了一个经过15轮艰难投票才选出来的众议长。
新任众议长倒是相对来说当选更加“容易”,但他的考验快要到了:11月17日是政府停摆的日子,他必须在此之前或者此后不久通过新的预算法案,但导致僵局的老问题一个都没解决,以色列援助的新问题又来了。众议院通过的143亿美元援助案是以削减税务局开支为代价的,白宫和参议院已经威胁要否决了。后面再要每月140亿美元级的援助补以色列的漏洞,还不知道要削减到谁的头上。
但加沙的战争谁也不知道会打多久,连内塔尼亚胡也承认将会漫长。
更大的难题是:占领加沙南部只解决哈马斯问题的一半,加沙还有北部。哈马斯遍布加沙南北,以军只控制加沙北部是不够的。不仅政治上不够,军事上也不够。哈马斯既然敢于主动突袭以色列,就不可能在加沙北部尚且完好的情况下放弃打击进入加沙南部的以军,包括通过四通八达的地道。
加沙北部没有加沙市这样难啃的硬骨头,但逃难的人们使得北部更加拥挤,军事行动更加困难。以军打开“闸门”让加沙人往北部逃难、腾空南部,也是不行的,哈马斯要是不混在难民中逃亡南部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不立刻在以军后方发难,也是定时炸弹。
但什么难题都比不上战后难题。以色列不可能永久性占领加沙,何况他们已经试过了,连掺沙子的设置犹太人定居点都不行,这才有2005年的撤军。但直接在战后撤出肯定导致哈马斯卷土重来,怎么办?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在策划“去哈马斯化”的战后加沙。方案有好多,但大体分三个路子:
1.在美欧维和部队的支持下,由阿拉伯国家进行“托管”
2.参照戴维营协议,加沙非军事化,由多国部队和国际观察员的维和部队负责边界线的隔离
3.由联合国监管
第一个方案设想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组成维和部队,负责治安和边境隔离,约旦、沙特、阿联酋等国组成托管当局,执行行政管理。这个方案一个大问题是:美欧都无意派军队直接介入维和。在政治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集体惩罚”的暴行太招人恨,在欧美民间都受到广泛谴责。维和是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时才能进行的,在以色列具有碾压性军事优势的现在,出兵维和是变相的军事保护以色列,帮以色列承受阿拉伯人的反抗怒火,在欧美民间得不到政治支持。
在军事上,美国和法国有过黎巴嫩维和的经验,维和没有维成,还招来巨大的仇恨和伤亡。1982年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和法国向贝鲁特派驻维和部队,但在1983年10月23日的贝鲁特兵营大爆炸中,241名美军和58名法军丧生,另有6名文职人员丧生。美欧都无意重蹈覆辙。
阿拉伯国家也对托管加沙毫无兴趣。代替以色列镇压加沙的阿拉伯人,对任何介入“阿拉伯托管”的国家都是无可救药级的政治自杀,加沙没有托管好,自己就该被托管了。
第二个方案也不行。戴维营协议规定西奈回归埃及,埃及除了不能在西奈驻军,基本恢复行使西奈主权,埃以边界由多国部队和国际观察员监管。但加沙套用这个模式的话,加沙的行政管理和基本政府的“去哈马斯化”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其实就是战前的现状,只是由多国部队代替以军监管加沙边境。
多国部队只是在以色列和加沙之间隔离,不见得管得住卷土重来的哈马斯,南黎巴嫩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观察员没有能阻挡真主党和以军之间的冲突,以军在南黎巴嫩与联合国观察员的摩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多国部队介入加沙治安和行政管理,就成多国军管了,谁都没有这个胃口。
三个方案中,联合国监管的问题最大。联合国监管只能在安理会督导下进行,五常都有否决权。如果维和部队不是直接由五常联合组成,也必然在安理会的直接政治领导之下。对于美国和以色列来说,这是铁定的“加沙问题失控”。以色列在加沙(还有约旦河西岸)为所欲为就是在美国庇护下踢开安理会的结果,反过来受到安理会的全面和实质性军管是以色列没法接受的。
这些方案最大的问题是:以色列不能在美国的怂恿下,把加沙打成更大的烂摊子,然后要国际社会来收拾。
在此期间,以色列正在承受世界舆论压力,包括来自西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安理会上指出,哈马斯的突袭并非无缘无故,巴勒斯坦人民遭受了56年的窒息性占领(It is important to also recognize the attacks by Hamas did not happen in a vacuum. The Palestinian people have been subjected to 56 years of suffocating occupation)。古特雷斯暗指哈马斯突袭事出有因,因在以色列,引起以色列的极大愤怒,强烈要求古特雷斯辞职。古特雷斯当然不是信口开河,进行了一些解释,但并未收回。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国家认为古特雷斯失言,要求他辞职,包括美国。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总部向记者通报了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的最新事态发展。(图源:视觉中国)
古特雷斯是葡萄牙前总理,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欧洲的想法,只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出于政治正确而不愿公开化对以色列的批评。然而,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公开表示,以色列的行为与其说是自卫,不如说是报复,并表示“我不认为我们的关系会像过去一般密切,或达到本可能达到的密切程度”。瓦拉德卡还当面指责冯德莱恩,指出她的一些(亲以色列)言论“缺乏平衡”。爱尔兰总统希金斯则指出:“提前宣布(轰炸)你们(的房子)违反国际法,还是针对无辜的民众,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关于保护平民的所有准则变得支离破碎”。
爱尔兰对以色列的指责还缺乏应有的强烈,但对以色列来说,欧美的支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支持。
在纳粹屠犹之后,以色列自诩建国有高尚的道义基础,特别不能接受的是连欧美也质疑以色列的道德高地。以色列期望在遭到哈马斯突袭和造成平民伤亡后,得到世界上的一致支持,至少对哈马斯的一致谴责,这将是以色列大下杀手的国际政治基础,也是以色列继续得到欧美援助的政治基础。以色列在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欧美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世界不仅没有给以色列默许,还质疑以色列“反击”的道义正当性,这是以色列特别敏感的,也是以色列激烈反应的原因。难怪内塔尼亚胡誓言要打“第二次独立战争”,但以色列根本没有顶着世界的反对一意孤行的本钱。
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11月3日的公开讲话中警告,黎巴嫩前线的战斗完全可能升级,事态发展取决于以色列的行动。真主党武装和以军的摩擦已经加剧,但纳斯鲁拉并没有披露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计划。以军在北线高度戒备,但真主党在2006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和耐久力,南北两线的持久战是以色列不可承受之重。
在军事上,以军应该先发制人,首先打垮更强大的真主党。但以军在加沙的行动已经开始,现在回师首先打垮真主党已经不是选项。如果加沙的战斗旷日持久的话,以军就要承受两线作战的压力,更需要长期保持预备役,经济和社会压力更大,更依赖美国和欧洲的绝对支持。
但越打下去,阿赫利医院、贾巴利亚难民营那样的惨案越多,以色列的“正当反击”和“道德高地”就越受质疑。
现在加沙战火正急,但以色列的难题还在后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