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聪与自如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0 00:09:09作者:橙橘网
今年10月13日,全球第一张无人驾驶eVTOL型适航证被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取走的消息就如催化剂,点燃了产业和资本对的无人驾驶低飞航空器的所有想象。有人说,这是未来的出行方式,也有人说,这是科幻小说飞行汽车的落地,甚至有人把亿航智能(EH.US)称作是“空中特斯拉”。
美东部时间11月7日,投资机构兴登堡(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对亿航智能的做空报告。银柿财经了解到,兴登堡对亿航智能做空理由包括公司研发投入较低、财务数据不实等,同时提出它有伪造订单的嫌疑,亿航智能周二(11月7日)股价大幅下跌12.7%,11月8日股价上涨7%。雪球上,股民纷纷认为这是外资机构故意抹黑中国公司,亿航早就承认他们的订单是意向订单。
对天空的无限想象
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颁发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ion,简称TC)。据中国民航局网报道,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是世界上首个载人级无人机型号合格证项目。
来源:亿航智能官网
一石激起千层浪。资本和项目产业化落地的速度来得比想象的还要快。取证后的5天,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亿航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慷慨大方拿出了总价值1亿美元的各项支持。拿证一个月后,2023年11月1日,亿航在欧洲的首个城市空中交通中心就在西班牙落成启用。
亿航的消息也成了这个秋天,钱塘江边“低空飞行器和城市智慧交通相结合的论坛”上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论坛上,浙大城市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白傑牵头的杭州滨创低空立体交通系列概念验证中心成立了,同时浙大城市学院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飞行汽车”原型样机。浙大城院对外宣布,这辆飞行样机对外最大荷载可达110kg,满载最大航程可达>3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为50km/h。
图源:银柿财经
对低空飞行充满想象的专家们,看好着城市出行的未来。杭州低空无人机运行服务中心负责人车海翔对银柿财经说道,目前无人驾驶低空飞行器的主要用途,是做同城高端物流,比如新冠疫情时,用来做核酸样本的运送等。但今后如果可以载人了,它的发展方向就是空中出租车。
车海翔的话打开论坛上众多业内人士的话匣子。“空中交通和地面交通结合在一起,空中交通也可以分不同的层,形成城市的立体交通。我们可以用地面交通到某个起降场,然后就坐无人驾驶eVTOL启程到下一个目的地。”
白傑院士也对银柿财经表示,目前设想中的eVTOL主要面向的是城市内的通勤,“今后我们每幢高楼的楼顶可能就是一个飞行起降场”“校长在这里开了会,马上要赶到下一个地方开会,如果坐eVTOL就只需要15分钟就好了。”“浙大城院的这架eVTOL目前也主要是用来货运,但一两年后,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尝试去乘坐。”
浙江这里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银柿财经表示:“由于无人驾驶的载人飞行器成本较高,所以乘坐者更多是时间成本很高用户,他们可能是商务人士,也可以是救命的医生。”
事实上,亿航停泊的跑道上,停满了各式或叫飞行汽车或叫eVTOL的航空器。有德国Volocopter公司的2XeVTOL原型机,已经获得FAA允许,可以上路测试的马斯克投资的Alef Aeronautics的飞行汽车。
小鹏飞行汽车。来源:小鹏汽车微博
小鹏10月下旬发布的自研的可量产的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Joby Aviation的空中出租车
吉利的TF-1飞行汽车,甚至大众汽车业也正在入局……而全国各个高校实验室,也都在研发各自的航空器。
沸腾的低空经济
所有的人讨论“亿航”的时候,讨论的是它背后的低空经济。亿航智能董事长胡华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同于道路交通中车辆只能在一个平面里沿着一条线运动,空中交通是立体交通,其容量和潜力是巨大的。”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预测,预计到“十四五”末,低空这块创造出新产值保守估计将达到3万亿-5万亿人民币。这到底是多大体量呢?以汽车行业为例来说明,截止到2022年汽车行业大约是1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约是2万亿元,也就是说,低空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末将达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2.5倍。
据保时捷管理咨询,到2035年,垂直起降空中交通将形成约40亿美元的市场,根据摩根士丹利报道,到2040年全球市场总额达1万亿美元。
之江实验室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研究团队高级工程师蔡建东博士在接受银柿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这几年在无人飞机上性能有些已能超越欧美同类产品!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没有像在大飞机上这么大,所以我们在eVTOL上可追赶的可能性就很大。”
目前来说,整个航空产业和市场,基本上都是欧美企业在主导,包括航空标准,基本上都是欧美国家牵头制定标准。高铁、电动汽车也都经历过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如今,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几乎占领了全球大半市场之时,并且在动力电池、电驱动技术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大型头部企业和成熟的产业链,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可能,像电动汽车一样去造一台eVTOL,像电动汽车一样,中国的eVTOL也翱翔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11月6日,《中国民航报》头版刊发文章指出,颁发全球首个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及eVTOL的型号合格证,不仅填补了相关适航标准的空白,还为世界航空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同时指出,EH216不仅在国内运行,还要走向国际市场。
产业化道路恐怕目前看来并不简单
就在大家都为亿航纷纷鼓掌的时候,也要看到亿航的这款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型号合格证(TC)数据单中的奥秘,即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给到它的适航运营限制条件。银柿财经看了以后,感觉产业化道路恐怕目前看来并不简单。来感受一下——
1、禁止在已知或预报的雨、雪、雷暴、结冰、沙尘暴、大雾等气象条件下运行;
2、仅限昼间运行;
3、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飞行;
4、航空器在人口稀少区上空飞行;
5、航空器在远程机组视线范围内飞行;
6、航空器禁止水上运行,包括起飞、降落和迫降。
不仅受限于飞行的外部环境,更大的问题是在于,航空器必须在远程机组视线内飞行。可想而知,这样一架航空器运行能飞多远,而所耗费的成本将有多大?另外,如果只能在人口稀少地区飞行,不涉及城市刚需交通的情景下,市场容量确实值得生疑,商业价值目前很难看到。雅虎财经也曾直接指出,亿航股价或高估。
相关方面为什么要设定这些限制条件呢?不愿署名的知名外资背景航空企业的适航工程委任代表在接受银柿财经书面采访时表示:能飞起来的,就永远不能叫汽车,不管怎么和汽车挂钩,但只要它的包括型号合格证在内的适航证应由中国民航局或者美国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就是航空器或者俗称飞机或者飞行器,都需要按照航空的适航标准来要求。一架民用飞机因自身的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灾难性事故的概率,为每飞行小时10的负9次方,可以理解为每飞行一亿小时才允许出现一次安全事故(业内术语称为失效状态),这也是每天飞过我们头顶的民航飞机达到的安全性目标,除了定量的概率计算之外,民航飞机还需要确保灾难性的失效状态不能由单点失效产生,这里的单点失效也包括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人为“差错”引起的共因共模失效。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飞行的eVTOL也需要开展“失效也安全”(fail-safey)的设计,并且通过独立的适航管理、安全性分析、过程保证和构型管理活动确保过程受控制,排除人为差错,从而达到类似的安全性目标,这样设计和建造的eVTOL才能在城市上空“自由飞翔”。
他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AI)将是eVTOL设计实现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例如探测防撞所采用的目标识别就是典型的机器视觉AI的航空应用,但由于人工智能算法和训练数据的确定性、可解释性、可追溯性、本身边界行为等问题,失误率是很难估量。目前国际适航相关的结构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开展规则和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我国适航管理机构也启动了人工智能的适航路线图的制定工作。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求是特聘教授吴飞教授也对银柿财经表示,在已有环境下,人工智能和航空器结合的可靠性可能还高,但在陌生和未知环境下是难以保证其可靠性。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也研发了自己的eVTOL产品,项目已进入了天使轮融资阶段。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许超教授却很乐观,他对银柿财经说,不管eVTOL的产业化道路是否能够成功,但这个过程中我们电控、飞控技术在不断地迭代,这些技术的进步一定会以其他方式受惠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