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聪与自如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09 21:33:26作者:橙橘网
作者:余飞
01
外围资金做空
过去一周,国际机构正在联合做空中国的大型企业,其中包括房企和金融机构。
最热门的当属万科。
10月17日,惠誉国际发布评级报告,下调万科及其全资子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B。
紧跟着,10月下旬起,万科多只美元债遭遇恐慌性抛售,价格持续暴跌,部分债券已经跌到“垃圾债”的水平。
其中26日,万科2024年上半年到期的数只短久期债券价格下跌5%至7%;部分长久期债券价格下跌至不足面值的50%,近乎垃圾债价格。
再然后,原本已呈现筑底态势的万科股价,突然下探,并创出11.07元的新低。
短期与长期美元债价格均遭遇做空,显然是国外资本在抛售。
做空完万科后,紧接着目标指向了中国最大的险资企业中国平安。
路透社发布消息称,官方要求中国平安收购碧桂园并承担其债务。
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价立刻大跳水。随后中国平安紧急发布了第一份辟谣公告:
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并承接其债务的通知。
同时,中国平安还表示,路透社在发布消息之前咨询过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也书面作出澄清,但路透社仍执意发布了不实报道。
然而,这份辟谣依旧没有阻挡住其股价下跌。
而另一方面,这一消息却刺激了A股房地产板块与港股内房股板块价格跳涨,正在经历债务重组的碧桂园,股价拔地而起,一度上涨了18%以上。融创中国也飙涨起来,涨幅一度达到了35%;中国恒大一度涨了超过30%。碧桂园服务、融创服务也跟着大涨,并带动在港上市的内房股全面上涨。
之后,中国平安又发布了第二份辟谣公告: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不再持有碧桂园股份。
也就是说,作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目前已经全部清仓了碧桂园的股票。
这一消息发布后,产生了两个反应。
第一,中国平安稳住了股价跌势,没有进一步下滑。最终收跌1.48%。
第二,碧桂园涨势收窄,最终收涨12.16%。
02
棒打空头
针对最近空头一系列举动,官方开展了一系列举动,棒打空头。
首先,国家安全部11月3日发布文件:
个别国家把金融当成地缘博弈工具,屡屡玩弄货币霸权,动辄就挥舞“金融制裁”大棒大打出手,一些居心叵测者妄图兴风作浪、趁乱牟利,不仅有“看空者”“做空者”,还有“唱空者”“掏空者”,企图动摇国际社会对华投资信心,妄图引发我国内金融动荡。这些都给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显然,中国的金融保卫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激烈程度却不亚于任何战场。
金融战争是以金融系统或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为目标,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攻击,以破坏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种战争形式与传统的战争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攻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网络系统等脆弱环节,达到其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
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安全之一。金融系统一旦发生危机,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不亚于核弹的爆炸。
所以,这一次国安部立刻出动,稳定市场情绪和恐慌。
而在国安部发布文件之后,一系列举动也随之而来。
首先便是对万科的护盘。
10月27日,在完成换届近四个月后,万科新一届董事会召开会议,批准同意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担任万科董事会副主席。
这一举动背后,暗示着万科最大的股东深圳地铁将直接站台万科。
之后,深圳国资委发布了1个表态和5项具体支持措施:
1个表态:
万科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市国资委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5项具体的支持措施:
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意思很明显,首先对万科被做空一事进一步向市场作出澄清,万科目前一点事儿没有,很安全。
其次,即便未来有极端情况出现,深圳国资委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万科,挫败空头。
这是给市场一个定心丸。万科是深圳房企的门面,不允许任何势力做空万科。
而在拯救万科之后,为了防止其他房企被做空,中央也出手了。
11月7日,央行、住建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召集了万科、保利、华润、中海、龙湖、金地6家房企召开座谈会,调研当前行业状况与房企需求,各家房企均派出CFO参会。
旨在进一步稳定市场情绪。
11月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等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再次明确透露:
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这条内容也是之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的内容。
相比于之前的各种言语表态和安慰,这一条则是实质性利好。
当下房企所遭遇的一切困境,一方面是房企自身盲目扩张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是自作孽。另一方面,则是三道红线的当头棒喝。
自从三道红线以来,金融减弱了对房地产支持,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政策再次犹豫。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再次加重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尽管我们要摆脱房地产经济的依赖,但风险控制更重要,所以只能缓缓图之。
但效果并没有产生多少。数据显示:
2023年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7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2%,环比下降19.5%。累计来看,2023年1-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875.1亿元,同比下降8.9%。
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融资,仍在下行。
这主要是三道红线仍没有松绑,即便给予金融支持,也很难奏效。
三道红线没有松绑,房企不敢再过度举债,以免触线。
另一方面,市场行情太冷,房子很难卖出去,如果再举债,只会加重自身的负担,化解债务风险会越来越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下跌39.4%和26.7%;今年前三季度,这两个指标在去年超低基数的基础上,又分别下滑了23.4%和4.6%。
03
适当降价,才是最好的拯救
给予房企一视同仁的融资对待,对房企当然是利好。国家队站台房企,也是利好。
但这种利好有两面性。
比如降低融资门槛,促进房企债券融资、股市融资等,但借钱总得还,拿什么还。最终还是得卖房来还。
而且,这么多的房企,哪救得过来?
所以,一切问题的重点,还是要促进市场成交量回升,让房企加快回款,偿还贷款,减轻压力,如此才能防止房企进一步暴雷,也才能完成保交楼任务。
所以,本号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想要救楼市,放松乃至取消限购、降低首付、降低利率、给补贴、降税,都不顶用,唯有合理降价一条路可走。
无任何种商品,流动性都是第一重要。一个没有流动的商品,即便是天价,也是纸面财富,无法兑现。
对于房子来说,不降价失去流动性,要比降价增加流动性的伤害更大。
不降价,只能陷入僵局,积压风险,房企没法回款,拿什么去抵抗,拿什么去保交楼。
唯有合理降价,适当松动限跌令,才能一定程度上激活流动性。
有人可能会会说,楼市想要复苏,必须涨价才行,因为买涨不买跌,只有上涨,成交量才能托起来。
这个方法,在过去几轮救市中,的确奏效,特别是2015年开启的去库存行动,通过全面涨价,全国楼市如火如荼。
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方法早就没法用了。还想着涨价去库存的人,忽略了一个根本,那就是房价收入比。
过去你的月收入5000元,房价1万,面对涨价施压,你会选择掏空家里的6个钱包凑齐首付买入,担心越往后越贵。
几年过去了,你的月收入涨到了8000元,但房价涨到了5万,这时候开发商说房价将上涨,你即便感受到了心理压力,也没用,因为根本买不起。
就像一趟没赶上的高铁,哪怕你穷尽人体极限速度,也没法追上。想要大家上车,要么停下来等待,要么倒车回来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