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当道,统一式分离与分离式统一

更新时间:2023-11-12 09:08:25作者:橙橘网

悖论当道,统一式分离与分离式统一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冯德莱恩预告将于本月访华,估计是看出了中美关系最近的转圜,以便在中美领导人可能的会晤后,可随势转而转,让欧洲接上新轨道。她擅长修辞,将此趟行程定位为“建设性竞争”,以完善她的“去风险”概念。

按正常语意,竞争本是对立性词汇,将其形容为“建设性”就是一种悖论。“去风险”是为了粉饰“脱钩”的词汇,冯德莱恩用悖论补强饰词,可以说将外交辞令玩得透彻。除此之外,她什么也干不好。

悖论就是矛盾,目的是打破常规思维,使用悖论通常意味着事情不单纯,或伪善的攻击姿态,或不纯的既有概念,或心虚的自我吹捧。

有人形容我们正在进入“大争之世”,此形容白话说,就是从单极世界转型成多极世界的“大乱局”,在概念层面,乱局的主要特征就是“悖论当道”。

中国思想渊远流长,悖论也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是为人熟知的中国悖论,而悖论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乱世。彼时的外交辞令充满悖论,目的是在非黑即白的僵局里创造灰色地带,拓宽对外关系的空间。

严格说来,美苏冷战不是乱世,两大国各自收编小国,不同集团泾渭分明,很有秩序。但今天的世界格局是全球化后的结构,大小国彼此相依,因此冷战式集团不容易产生,以致夹在大国对抗中间的中小型国家,必须骑墙,大国间则必须建立竞合关系,全数进入灰色地带,全员玩悖论。

对立性合作,集团式单挑,杀戮式人道,冲突式和解,多元式团结,分离式融合,躺平式抗争,肉食式素食,善意性打压,和亲性围堵,求和性对抗,选择性平权,敬老性啃老,暂停不停火,反核不禁核,绝食不断食,结婚不洞房,离婚不分居……

这类的矛盾清单还可以列很长,以下我们就用时事对上悖论。

其一,近日传出台湾将在爱沙尼亚设“代表处”,若成事,台湾已凑齐了“波罗的海三小国保台扩音器”。然而,爱沙尼亚不会再犯立陶宛的低级错误,而会谨守欧盟整体对华战略框架,与中方搞“建设性竞争”,“对立性合作”,对台则搞“多元式团结”,一方面用台商投资换保台口惠,另一方面高喊一个中国,尽可能维持中爱经贸,并在中美间累积骑墙筹码。

其二,中美元首会晤。虽然旧冷战形式不符合当今的大国关系格局,但美国无法放弃集团对抗思维,迫使中国也在因势利导,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不过,两造依旧勤于避免直接冲突,在寻找合作点的同时,也挑选冲突点相互制衡,以致在多极世界成型过程中自然产生“两极式的多极”,与“集团式单挑”。

其三,中欧关系。现在的欧盟是地球上最大的骑墙派,其应对中美两极对抗的姿态,对为数众多的中小型骑墙国有示范作用。什么是“建设性竞争”?冯德莱恩无法给出具体化说明,欧洲各国也给不出。


冯德莱恩见机行事,深谙外交辞令

最准确的描述应是,欧洲对华,是想竞争时竞争,想合作时合作,时机才是坐标,而不是在安全与部分经贸层面的固定领域。为什么要看时机?主要就是想抓好中美在不同时间点的竞合状态,以作为欧洲的对华态度。因此,“建设性竞争”的“建设”与“竞争”都是动态变化的,而不会经过几次彻底的谈判就固化为中长期关系。

骑墙的诀窍,说起来就四个字“见机行事”。今后中国看到的欧洲,将展现对立性合作,冲突式和解,分离式融合,多元式团结,躺平式抗争,善意性打压,和亲性围堵,求和性对抗等多种样貌。反正就是各种矛盾,烦死你。

当然,美国的东亚小弟日、韩、菲也都会仿效欧洲,不断变换姿势烦中国,直到“两极式的多极”时代结束,正式迈入多极时代为止。

其四,巴以冲突。美国无能力逼迫以色列限制战火烈度,也无能力遏制全世界挺巴反以的停火声浪,于是就绑着G7呼吁“人道主义暂停但不停火”的奇怪主张,借此一方面维持道德高度,另一方面屈服于以色列的残暴,但总体象征美国斡旋以色列的失败。

根据西方的费力解说,人道主义暂停比“停火”时间短,只是短期援助加沙平民与解救人质的措施。但实际上,不停火就无法人道,悖论无法拯救巴勒斯坦人。对此,以色列的立场是,哈马斯不放人质就不会停火,哈马斯则相反,主张不停火就不放人质。

无论如何,只要美国无法让以色列停火,其“人道暂停”充其量就是“杀戮式人道”,杀戮没有停,口惠人道也不会停,平民死亡亦不会减少,“暂停不停火”之悖论自然无效,自欺欺人而已。

其五,俄乌冲突。巴勒斯坦不停火,乌克兰倒是停火了,当资源与目光都集中于中东后,乌克兰立即成了美国包袱,乌方指挥官坦承战争陷入僵局,反攻陷入停滞。

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拨款援以但不援乌,迫使拜登高呼援乌有助于美国就业,妥妥的“送钱即赚钱”悖论,完全无视美国对外援助应遵循安全与人权的法令要求,而不是自身的就业与经济利润。

拜登为了面子与选情虽一头热还想援乌,但美国舆论已然转向,原先被痛骂为绥靖主义的和谈派喜获平反,包含在今年二月重申俄乌冲突将在谈判桌上结束的米利上将。军方早就知道乌克兰不会赢,但随即遭到拜登团队里鹰派的围剿,媒体高声挞伐连同米利在内的所有现实主义专家与时评人。现在,匿名鹰派官员向美媒坦承,米利说得有道理。

现在美媒质疑:这是乌克兰战争“结束的开始”吗,此一悖论意在勾勒一个漫长的停战流程,所谓“开始”即拜登与泽伦斯基身边的人——尤其是军方——都在抱怨自己的老板执拗,为了面子不愿上谈判桌。战意从根部松动,是战败的先兆。

至此,各方已有充分的理由研判,俄乌冲突即将进入“无战火的战争”状态,此一状态或长达十年以上,就像南北韩与海峡两岸。唯有实现“无胜负的胜负”,“不投降的投降”,相关各方才能继保住面子与里子。

接下来我们列一列“台湾大选”与两岸关系的悖论。

这次台湾大选的主要意义是,长期的两党格局是否能被打破,因此第一个悖论是:“去政治的政治”,第二个悖论是“骑墙者毁墙”。

台湾民主玩到今天,执政不像执政,在野不像在野,两党轮流掌权却占着茅坑不拉屎,内外部问题丛生,年轻世代感到绝望,所以才养出了骑墙的柯文哲。


柯文哲是“骑墙者毁墙”

柯文哲,昨天说的与今天不一样,今天说的明天不算数,明天说的后天再想想,由一个善变的骑墙者担纲打破蓝绿两党格局,是民主的变态。但“天然独”没有选择,只能找个不那么政治的政客,以期突破意识形态,反民粹,去政治化,求一个打破现有利益结构的务实政治。

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所以是不是所托非人并不重要,因为彷徨无措,所以变革是否意味着变好并不重要,绝望的年轻人只信“天下大乱,形势大好”,所以政局是否稳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能带来改变。而那个人必须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骑墙性格,以应付随时变化的环境,进而消除政治陋习。

不过,年轻选民的占比并不足以胜选,所以才会有“蓝白合”,那么第三个悖论就是:蓝白“不合作的合作”,或称“分离式融合”。没人愿当“副手”,所以柯侯不合,但完全不合作会连“立委”选举也败,所以在正式登记参选后,上层不合下层合,蓝营“立委”参选人必然要与拥有年轻选票的柯党合作,反正老人票蓝营不缺。

选举结果牵动两岸新局,必败的侯友宜,是“华独”与部分“台独”精英支持的对象,他们的底线是“邦联制”,邦联制就是“统一式的分离”,一国两制则是“分离式的统一”,皆是悖论,但制度意义完全不同。

那么,若侯败而柯胜,柯文哲难道不是“台独”或“华独”吗?不是的,骑墙者什么都不是,如上述,他们是“见机行事”,因此难以被归类,两岸统派只能创造形势迫使骑墙者不得不“靠势”。

所以我之前曾说,对统一最不利的人选是侯友宜,而不是赖清德,更不是柯文哲与郭台铭,因为侯友宜是一个空心的巨婴,现成的提线木偶,不会为台湾与两岸带来任何改变,只会谨遵美国意志无限期维持现状。这种悖论是“亲美不反中”,比赖清德的“台独不促独”更危险。

使用悖论,既是一种妥协姿态,也是一种对抗姿态,是乱局里的常态,而适应乱局的最好方式,就是积极面对,并用最知名的悖论鼓励自己——危机就是转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悖论  米利  拜登  柯文哲  对立性  分离式  冯德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