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带火机票次卡销售,为什么“随心飞”们越来越火了

更新时间:2023-11-14 00:08:49作者:橙橘网

“双11”带火机票次卡销售,为什么“随心飞”们越来越火了

2023.11.13


本文字数:1976,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随心飞” 延伸出的覆盖不同时间段或者区域的细分产品会越来越多,很可能成为未来航司和平台设计产品的常态。

作者 |第一财经 陈姗姗

刚刚结束的“双11”,“先囤后约”的权益类出行产品需求爆发。飞猪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随心飞”、公务舱卡等机票次卡类商品售出超40万件,再创新高。

事实上,在最近几年的“双12”、“618”等促销节点,“随心飞”、机票次卡类产品也都是最受欢迎的出行囤货品类之一。

“随心飞”产品由中国东航(600115.SH)首创于2020年6月,随后海航、祥鹏、春秋、南航、山航、吉祥、深航等各大中小航司纷纷跟进。

这一产品的基本规则是,旅客支付一定价格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无限飞”,让那些本来一年只飞1-2次的旅客,入手“随心飞”之后,多花一两千块,多飞个十来次。一句话总结就是:旅客便宜多飞,航司填满空座,刺激地方消费。

从疫情期间的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随心飞”产品可以用“大火”来形容,由于旅客集中抢购,导致不少航空公司的App在销售当日宕机。

而在疫情结束后,不少人一度认为,“随心飞”这类促销性质的产品,会随着民航业的复苏而消失。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今年3月,南方航空(600029.SH)率先推出“畅游中国”随心飞产品,全国通用版3488元起,拼团价格3399元起,需提前5个工作日兑票,同一航线最多可往返2次。

之后,国内低成本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601021.SH)也推出了“想飞就飞5.0”,春秋版“随心飞”推出当天,公司的网站被“挤爆”,暂时关闭了购买入口。

9月份,两家航司又陆续发布了新一期“随心飞”,其中春秋的全域版不仅涵盖其所有国内航线,还首次包括了所有国际和港澳台航线。

除了“随心飞”,航司与OTA平台还联手延伸出了更多权益类机票产品,包括机票次卡,公务舱卡,机票盲盒等。这些权益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消费者先以极优惠的价格锁定未来飞行的权益,然后等有具体出行需求时,再预约具体航班出行,如果消费者最终未预约,也能全额退款。

从销售数据来看,这些权益类产品比疫情期间更受欢迎了,销量逐年增加。比如飞猪在2021年“双11”所销售的8家航空公司“随心飞”类产品累计销量超10万件;2022年“双11”,机票次卡产品累计销售超30万件;今年“双11”,飞猪66特价机票、全日空往返次卡、南方航空飞全球往返次卡等机票权益类产品更是经历了多轮补货,累计售出超40万件。

早在疫情刚刚暴发的2020年,“随心飞”还属于一种新兴的出行消费模式,三年之后,“囤机票”之所以成为当下越来越流行的出行消费方式,笔者认为与其实现了消费者,航司以及平台的多赢不无关系。

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经过近几年“随心飞”、“机票盲盒”等创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及教育,旅客对权益类机票产品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今年以来尤以性价比更高、使用更为灵活的机票次卡最受追捧。

以前,消费者买机票主要是“搜索-预订-出票”的模式,“先囤后约”的权益类产品则是“浏览-囤票-使用”的模式,通过便宜的套餐价格“让渡”一部分确定性和便捷度,来获得超值的性价比。比如今年“双11”飞猪上卖得很火的长龙航空探亲版“随心飞”,对异地工作的人来说如果每个月使用一次探亲,就相当于省下了上万元的通勤成本,而不少航司的公务舱往返次卡的售价,只相当于平时的经济舱价格。

其次,对航空公司来说,已在疫情期间被证明物美价廉的“随心飞”产品,可以算是传统淡季刺激非必要出行、补充收益、提高客座率的最直接举措。南方航空(600029.SH)总经理韩文胜就曾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畅游中国”产品发布后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客座率水平得到提升。

并且,航司还可以通过各种权益类机票产品的提前销售,对特定航线、特定舱位进行精准运营,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航线库存运营管理,并通过销售时的注册要求,获得更多新会员。春秋航空(601021.SH)在5月份披露“想飞就飞”成绩单时就曾透露,该产品累计销售百万套,新增旅客500万人次。

而对于权益类机票产品的重要销售平台来说,也可以通过年轻人更喜欢的商品形式来扩大销售,尤其是大促期间,从而拓展和锁定大量的新客户;对于已经囤了“随心飞”、机票次卡的客户,平台也有了更大的运营空间来保持其黏性。因此我们看到,近年来以擅长搞权益产品设计和电商促销的飞猪为代表的平台,主动与航司一起联合设计更多形式的权益类机票产品也越来越多。

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大家出行确定性的提高,由“随心飞” 延伸出的覆盖不同时间段或者区域的细分产品会越来越多,很可能成为未来航司和平台设计产品的常态,甚至会进一步细分和升级。

从这一角度来看,航空公司如果能够重视不同旅客的特定需求,通过精细化管理细化产品定位,开发出更多“随心飞”之外的创新产品,或许是这场疫情带给航司和旅客们的最大收获。

微信编辑| Z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