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于文婷:随着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资管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

更新时间:2023-06-01 18:49:15作者:橙橘网

博时基金于文婷:随着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资管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5月30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惠养老|破解个人养老金制度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养老业务新挑战”闭门研讨会上,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于文婷对中国养老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在于文婷看来,中国养老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投资者教育、科技应用和产品创新等。同时,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基金行业必将迎来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机遇。

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过程中,于文婷认为资管企业需要把握住机遇,以科技化、专业化、精细化等手段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形式,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口碑美誉度。

第三支柱体现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

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养老金三支柱模式,此后很多国家都以此为目标调整和改革本国的养老金体系。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探索并建立了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该体系包括基本养老、职业养老和个人养老即“三支柱”养老金模式,其中第一支柱是指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类别;第二支柱包含企业主导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主导的职业年金两部分;第三支柱则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

于文婷通过研究发现,和海外相比,我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中国在养老金的总量上低于其他国家。目前,中国养老金规模合计已超过10万亿元,约占GDP比重的10%。而参照国际经验,2019年OECD的36个成员国中,养老基金占GDP比重平均为49.7%,有8个国家超过100%,其中美国为134.4%。若按养老金规模达到GDP的50%测算,我国2022年的养老金总规模理论上应达到约60万亿元,而截止到2022年底仅为13万亿。

第二方面是在结构上,我国养老高度依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高速发展,第三支柱发展时间短、占比极低。第一支柱占比约58%,第二支柱占比约40%,第三支柱占比2%。对比美国的情况,美国养老金三大支柱中第一支柱占比不到10%。因此,结合总量的测算,如果第一支柱可以降低到10%的占比,意味着私人部门养老金规模要达到54万亿的规模。

于文婷认为,在三支柱的发展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加速,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增加养老保险的承保范围和人群,提高缴纳比例和档次等方法不断优化养老金制度和投资运作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人口基数大,政府无限兜底的难度极大,第一支柱未来发展空间有限。而第二支柱中,除覆盖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年金,对于企业年金,企业普遍参与度不高,参与率仅0.2%,未来在大型企业参与度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实施年金计划的积极性有限,参与意愿低,第二支柱整体发展空间有限。因此第三支柱养老金成为了最具发展空间的路径,与此情况类似的日本等国家,也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了第三支柱的发展上。

为什么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于文婷分析,主要是我国与海外的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着力发展且高度依赖第一支柱,这与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国家整体统筹能力较强。

其次,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个人所得税并非主要税种,纳税人口占比较低,而且目前个人投资股票、基金等产品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税优政策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三,我国的金融产品打破定期存款的时间并不长,在净值化产品方面,个人投资者对其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对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的容忍度可能较低。

因此,在于文婷看来,第三支柱体现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有益于促进国内居民养老意识的提升和个人养老财富积累的增加,投资中的长期价值理念,与养老金投资的长期稳健持有理念高度吻合。不过现实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克服。

不断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形式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模式并搭建了整体的框架。

当前,个人养老金已确定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四类产品。

据海外的投资实践,以美国的IRA账户为例,自1974年实施以来,资产配置从一开始的高银行存款占比,持续向公募基金和证券转移,银行存款的绝对额在缓慢增加,但是占比持续下降,随着人们对资管产品的认知提高,截至2020年,约一半的资产投资于公募基金。

因此,于文婷表示,公募基金公司作为最传统的资产管理机构,大概率将在第三支柱的产业发展中,承担主要的投资管理业务,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健收益的品种。同时,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品种的种类上,海外也呈现出多类型多资产的情况,例如,美国的IRA可投资包含股票、债券、共同基金、ETF、CDs等多种资产,日本的NISA账户可投资股票,股票型投资信托,ETF和REITS等。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个人养老金的发展,资产管理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发展的机遇。

此外,随着第三支柱的不断发展,养老金投资规划业务将成为未来的核心,其将承担投资者教育、引流、产品匹配等多方面的职能,推动国内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并关注产品和个人投资者需求匹配的合适度。

“养老金投资规划的重要性不亚于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管理业务,两者一同构成了整个个人养老金业务中的“投”和“顾”。在美国实施401K计划后,投顾业务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于文婷认为,专业的投顾能够根据个人的年龄、收入、支出、理财能力等因素制定量身定制的养老规划方案,包括评估养老收支状况、选择适合的养老金产品以及制定资产组合策略等,帮助客户实现养老金的最大化,避免过度购买保险产品或低效率投资导致的无效资金浪费。

与此同时,加强年轻一代对养老投资的意识和知识则至关重要,这也必然需要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使用数字化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养老投资账户的透明化和信息即时化,这无疑将极大促进中国国民对于养老投资的热情、参与和成长,并推动养老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在于文婷看来,中国未来养老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涉及多个方面,如投资者教育、科技应用和产品创新等。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和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基金行业必将迎来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