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985硕士求职失败,只因“第一学历”是“本科双非”

更新时间:2023-11-02 20:31:05作者:橙橘网

海归博士、985硕士求职失败,只因“第一学历”是“本科双非”



01

近日,在秋季的校园招聘会上,李敏(化名)站在人群中,微微仰起头,她那深邃的眼睛里映出了前方巨大的展示屏幕,上面滚动着各大企业的招聘信息。

她抚平了简历上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抚平自己的不安与期望。

时间退回到几周前,李敏第一次踏入这个会场时,她满怀信心。她即将从一个著名的985大学研究生毕业,心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现实很快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几家她心仪的公司因为她的“非名牌”本科背景而将她拒之门外。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位HR在面试中问及她的本科学校,然后在短暂的寒暄后,简历被退了回来,她的面试也就此结束。而她的一个本科毕业于985大学的同学,却顺利通过了面试。

实际上,这种带有“学历歧视”意味的招聘案例,李敏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调研显示,许多像李敏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了第一学历的歧视。这种偏见不仅伤害了求职者的自尊心,也对整个人力资源市场造成了混乱,企业可能因此错过了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李敏的故事,原本始于当初高考失利的遗憾。

但她没有沉沦,而是在本科期间努力奋斗,最终打破了天花板,成为第一个考入985大学研究生的学生。她的这段经历,曾经是她的骄傲,也给了周围人无限的希望。

然而,这段本该光彩夺目的求学经历,就因为毕业院校的声誉没有985大学那样光鲜亮丽,在就业市场上竟然变成了一种被忽视甚至是歧视的标签。

所以在当前就业市场上的一个严峻现实是:

尽管一个年轻人可能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越了重重障碍,但第一学历的偏见仍然无情地限制着他们的发展空间。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潜力?学历真的能全面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吗?

显然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和政策的回答,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深思和行动。



02

在这个强调学历作为敲门砖的社会,我们的主人公梁娟,带着海外博士的光环归来,却意外发现自己面前的道路并非洒满鲜花,而是布满荆棘。

回忆起她的故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梁娟的遭遇,更是对当前社会学历歧视现象的一次深刻反思。

梁娟,这位曾在日本留学多年,耗尽心血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在国内求职的道路上屡遭挫折。这不仅是对于那些拼搏过后仍未能入读顶尖院校的学子的打击,也是对于他们后来的努力和成就的无视。

梁娟,曾经在广东的三本院校学习日语,她没有因为一纸成绩单而放弃,而是将失败当作了垫脚石,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学术殿堂。在日本,她以优异的表现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业,她以为这会是她的敲门砖,为她在学术界开辟一条道路。

然而,现实的门槛比她预想的要高得多。



我们在此刻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出一批只认学历标签的“机器人”,还是要塑造出能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个体?梁娟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中,“第一学历”的枷锁仍然沉重。

实际上,高考的确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但它不应该成为判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标准。

梁娟在高考的失利中学会了坚韧与自救,她在异国的土地上继续追逐自己的学术梦想。然而,当她满怀信心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时,她却发现,那个曾经让她失意的“第一学历”标签,依旧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胸口,让她喘不过气来。

当然,作为“海归博士”的梁娟,并没有被当前就业市场中学历歧视的偏见击倒,而是选择在人生舞台上继续她的努力和奋斗。

但其实,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心智、培养人才,而不是构建一个歧视与偏见的高墙。

如梁娟所言,生活的路很长,一时的挫折绝不代表一世的失败。希望社会能多一些包容,给予每一个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和他们努力上升的通道。



03

教育,一词原应承载着启发智慧、拓宽视野的崇高使命,却在现实的斗室中,不经意间化作了一把双刃剑。

它在开启智慧之门的同时,也成了职场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当“第一学历”变成筛选人才的过滤网,我们不禁要问:

这真的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结果吗?

李敏和梁娟的经历,是无数个有才华、有梦想却因“本科双非”背景而被市场边缘化的年轻人的缩影。但是她们的经历、能力和见识,却被一些企业的招聘政策所忽略,被“第一学历”的标签所遮蔽。

这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评价体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我们不能否认,985和211等高校由于其优越的教育资源,往往能够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毕业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顶尖院校的学子就缺乏竞争力或者潜力。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顶尖院校毕业生的水平。

张霁的例子便是明证,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个人的努力和才能有时候比所谓的“第一学历”更为关键。



再者,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的学历标签。企业在招聘时过度强调“第一学历”,无疑是一种简化和肤浅的人才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忽视了个人后天努力的价值,而且可能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类似这样的“错配”,最终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

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多元、公正且综合的人才评价机制。

这样的机制应当能够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学历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能够同步改革,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社会文化中培育一种更加包容和鼓励多样性的氛围。每个人都应当因其能力和贡献得到认可,而不是因为其“第一学历”的标签而受到限制。

社会的进步需要各种人才的共同努力,而这种努力应当被看见,被尊重,而不是被忽视或者抹杀。

正如梁娟所说,人生的路很长,一时的挫折并不代表终生的失败。

教育和职场都应当给予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平等的起跑线上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发社会的活力,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