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加速探底 静待趋势明朗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6-01 18:49:17作者:橙橘网
5月末,在远洋集团(3377.HK)股东大会召开前,两大股东中国人寿、大家人寿保险入驻公司总部,与核数师立信德豪成立联合工作组,排查这家示范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协助其对即将到期的债务进行再融资。
多位远洋集团内部人士向36氪确认了上述消息。“远洋集团6月需要兑付一笔到期银行贷款,由中国人寿出面带着集团管理层进行筹资。”一位接近工作组的远洋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内部理财暴雷的事也在排查范围内。
远洋集团始创于1993年,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混合所有制房企的代表。2022年下半年,远洋集团一度进入示范房企名单,获得新债发行的政策性支持。这没有显著改善公司的流动性状况。
相反,远洋集团接连出现投资平台债务违约、内部员工理财未能兑付、多地预售楼盘停工等情形。与此同时,公司持续处置资产,继成都太古里、北京锐中心、北京颐堤港后,日前又将北京核心商圈一座购物中心整体出让套现。
2023年4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惠誉先后下调远洋集团评级。截至6月1日收盘,远洋集团每股股价为0.46港元,较年初的每股1.11港元下跌59%。
员工理财暴雷 多地楼盘停工
作为港交所上市公司,远洋集团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中国人寿、大家保险分别是远洋集团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各自持股比例为29.59%、29.58%。在远洋集团董事会中,两大股东共提名了五位非执行董事,公司执行董事席位一直由创业初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占据,包括董事会主席李明、执行总裁王洪辉以及产品营造中心总经理崔洪杰。
5月25日的股东年度大会上,李明及崔洪杰都以接近100%的赞成票继任执行董事,但两大股东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已经介入远洋集团的风险处置。
“工作组入驻后,发了一份调查表格,是非常规性质的审计表格,要求填写目前手里负责项目的现金流状况及负债情况。”一位接近工作组的远洋集团人士向36氪表示,“内部员工理财逾期未能兑付的事,也在工作组排查范围内。”
36氪获得的远洋集团内部理财产品资料显示,“至信1240号远澈汇景徐州新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资金代理方为民生信托,合计金额约为4.3亿元,约40名远洋集团的中高层员工及家属共认购1亿元份额。该信托具有一定的认购门槛,对投资者家庭金融净资产、年收入及投资经验都有最低要求。
这一信托计划成立于2021年4月30日,存续期18个月,由远洋集团提供担保,以证明该内部理财的保本、固收属性。但到了2022年10月,认购理财的内部员工未能获得信托承诺的投资收益本息。
2023年3月27日,1240号信托的多位远洋内部投资者曾聚集到中国人寿总部大楼,递交远洋集团举报材料,主要诉求是兑付逾期的理财款项。然而,截至目前,信托到期日已经过了半年,远洋内部投资者仍未获得兑付,无论民生信托、远洋集团还是中国人寿,都没有给出展期兑付的方案。
与此同时,远洋集团在上海、杭州、山西等多地楼盘陷入停工。5月,远洋集团开发的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万和源”停工,购房者质疑预售监管资金被挪用,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与开发商指定给购房者的实际付款账户不一致。
此外,远洋集团与红星地产合作开发的“太原天润”购房者对36氪表示,项目已经超过交付日期半年以上。36氪了解到,“太原天润”是红星地产2019年在太原开盘项目,2021年,远洋斥资40亿元收购红星地产,该项目也在资产包当中。项目操盘负责人来自远洋一方,但购房者已经联系不上这位负责人,项目监管资金不足以支撑后续建设。
远洋预售楼盘的停工,一方面受限于楼市复苏低迷,销售回款进度不及预期,另一方面与集团归集各地资金应付整体流动性缺口有关。36氪了解到,远洋集团的债务再融资受阻,银行授信无法实际应用于偿债,只能依靠有限的各地项目预售回款及处置自持型物业资产来维持。
投资平台违约 股价持续破净
远洋资本是远洋集团出资设立的投资平台,主要投资房地产项目的股权、债权,获取投资收益,也出现在中国华融的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在远洋集团挣扎于流动性危机之际,远洋资本已经多次面临债务违约并寻求展期。
2022年8月,澳门国际银行发函称,由远洋资本担保、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为借款人的贷款出现逾期,已构成违约事件。9月,远洋资本取消了一笔境内债的回售业务。
进入2023年,大信商用信托发生1310万美元贷款违约事件,远洋资本是其控股股东。5月,远洋资本寻求推迟付息,并考虑对 2023年 6 月到期票面利率6.25%票据启动交换要约。
2022年9月,远洋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明曾表示,远洋资本是远洋集团持股49%的联合营公司,双方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法律实体。对于远洋资本出现的包括流动性等经营管理的问题,远洋集团的原则一直是全力支持远洋资本的业务发展和独立解决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合规可行的条件下,会积极履行股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承诺。
两个公司名义上独立,事实上的风险关联,体现在房地产项目的资金链中。36氪获悉,远洋集团内部投资者认购1240号信托的约1亿元,帮助远洋资本实现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的退出。
起初,远洋资本出借4亿元给开发商徐州汇景嘉城拿地,待土地满足房地产信托发行“432”要求之后,汇景嘉城与民生信托签订融资合同,远洋集团对认购该计划的内部员工出具带有兜底性质的《流动性支持承诺函》,帮助信托计划总计融资4亿元,其中包含1亿元的远洋集团内部理财资金,由此置换了远洋资本的初始投资。
36氪获悉,汇景嘉城置业拿地对应项目为徐州“汇景君悦府”,该项目于2021年9月开盘,但进入2022后因疫情、拖欠工程款等原因滞销并停工,远洋集团华东区域公司不得不接管该项目。
2022年11月,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已经辞退罗兵咸永道作为年度核数师,并委任立信德豪为新核数师。公告还披露了罗兵咸永道在2022年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与远洋集团管理层,就可能影响其2022年度财报的若干重要事项进行持续讨论,包括远洋集团未能遵守相关银行贷款协议条款,而触发潜在违约或借贷交叉违约的可能性。
最终由立信德豪审计的2022年远洋集团年报显示,公司亏损159.3亿元,上一年为盈利27.29亿元。2022年全年毛利为23.77亿元,同比下降79%;毛利率从2021年的18%下降至5%,创历史最低水平。
2023年4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惠誉先后下调远洋集团评级。4月12日,惠誉称,由于流动性等原因,再次下调远洋集团信用等级至"B-",维持负面评级观察状态。
惠誉表示,评级下调是基于远洋集团未能在2023年3月31日按期偿付银团贷款的摊还款项。尽管远洋集团表示相关摊还安排属自愿性质且不构成违约,也不会触发与该公司其他偿债义务的交叉违约。但惠誉仍旧认为有关远洋集团财务灵活性的不确定性上升。
截至6月1日收盘,远洋集团每股股价为0.46港元,较年初元下跌59%,对应市净率仅为0.09倍。2009年,中国人寿首次大规模买入远洋集团、斥资58亿港元,当时持股成本约为每股6.23港元。
作者|宋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