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加速探底 静待趋势明朗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6-02 14:27:59作者:橙橘网
基金经理作为一个略显神秘的职业,究竟有什么样的成长路径?优秀的基金经理、投研团队都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如何穿越牛熊?为何比起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越发重视打造团队的重要性,对基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5月31日,本期《MSFunds总经理会客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邀请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执行董事任瞳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基金经理陈修竹做客会客厅,了解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拆解优秀投研团队的养成,以及女性投资人的特质及优势。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会客厅·小惊喜
评论里留言
# 选基时你最看重什么?#
6月6日将抽取6位幸运留言
赠送投资书籍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本活动解释权归《中国基金报》所有)
直播金句
1、 实业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财务指标只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人、组织,和商业模式,这些非财务类的指标,才是发展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动力。(陈修竹)
2、 虽然我们都觉得学历不能和投资能力直接画等号,但是成绩优异的高材生往往大概率是有过人之处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一般也会更强。(任瞳)
3、 我认为好的投研人员有两个很重要的特质,第一个他要有充分的好奇心。第二个特质就是要有持续自我质疑的天性。(王鸿嫔)
完整直播实录
王鸿嫔大家好,欢迎来到《MSFunds总经理会客厅》,从大家关心的话题出发,和投资专家们一起分享海内外的投资智慧,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我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
本期做客会客厅的嘉宾,一位是业界的资深专家招商证券任瞳先生,他是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执行董事,也是量化和基金评价团队的负责人,曾经5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基金研究和基金评价的领域,非常有影响力。另一位嘉宾是大摩新兴产业股票、大摩基础行业混合基金经理陈修竹,她是我们团队内部培养的新锐基金经理,有超过7年的证券从业经验,也深耕科技成长方向,曾经任职于全球头部的能源公司。
在外界看来,基金经理是一个有些神秘的职业,一些基金经理他们掌管着上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需要洞察行业的趋势,也需要判断企业的潜力。除了能够在案头做模型、做研究工作之外,还需要奔走在市场、工厂,多角度深入了解一手的行业动向。
看起来好像要三头六臂的职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成长路径?对于基金公司,我们需要搭建什么样的投研团队,才能够更好地为基金经理赋能?如何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对于基民来说,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基金经理、基金产品?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
优秀投研人员的两大特质:
好奇心和自我质疑
我想请修竹来谈一谈,你刚从研究员过渡到基金经理,经过多年的“蹲马步、打根基”,从研究员成长到基金经理有什么样的体会?你如何理解这个职业?
陈修竹我觉得基金经理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富有挑战的职业,我们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投资管理,帮助投资者去赚取更多的钱。我们只不过是在如何挑选、比较、买卖股票方面的一个专业选手。就像医生擅长于看病、老师擅长于授课、厨师擅长于做菜一样,我们是选取股票、做投资方面的专业选手。
从研究员成长为基金经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环境,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框架。基金经理不光是要做好研究工作,还要能够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投资实践中,通过复盘、深度地思考,不断去优化和迭代自己的投资框架。
7年的投研经历也让我见证到了市场不同的样子,包括熊市的恐惧和牛市的疯狂,我感觉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最开心的事情还是能在这几年把握住新能源的大行情,也见证了全球能源革命的转型,后续我也会继续保持学习和思考,然后给投资者交出满意的业绩的答卷。
王鸿嫔接下来我想请教任总,您已经见识了国内这么多的基金经理,还有基金投资团队,有人说这几年资管行业越来越卷,竞争越来越激烈。举个例子,大概十几年前还有一些本科毕业的基金经理,但是现在本科生基本上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看学历、毕业学校、绩点、实习经历……这些硬件稍微有一点点弱项就被pass掉了,连进场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当然这些也都只是一些基础条件。
我想请问一下任总,您见过这么多基金经理,您觉得哪些特质是最重要的?
任瞳现在大家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作为基金研究人员,在选择优秀基金经理的时候,也会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虑。比如学历,我们会看基金经理的过往经历,不仅包括他上学时的学习情况,也还包含他工作后的一些表现。虽然我们都觉得学历不能和投资能力直接画等号,但是成绩优异的高材生往往大概率是有过人之处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一般也会更强。
同时,我们也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积累足够多的投资和研究方面的实战经验。只有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才有可能做出更有效的工作。
我们在看基金经理的时候,还得看他的投资风格,市场上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非常多元化。招商证券自主研发的基金经理评价系统,我们把它叫“研基实验室”。我们会对基金经理的风格进行分类,比如价值与成长,或者也可以根据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进行划分,比如科技、制造、消费等。我们会根据投资者的需要,或者当前的市场行情的特点,或者对当前市场行情的预判来选择对应的基金经理。通常而言,我们希望基金经理风格尽可能稳定,不要漂移。
最后还是要看业绩,因为业绩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重要体现,业绩数据也是普通投资者最简单易得的一个客观数据。历史业绩越好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能力越强的概率更高,那么他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也越高,当然这里说的是可能性,并不是一个必然事件。此外,我们也会观察业绩的持续、稳定性,观察波动、最大回撤等一些指标,因为长期可持续的业绩才具有更重要的参考。
我也想请教一下Mandy总,作为基金公司的高层,同时也见证了国内基金行业30年的发展,您认为什么样的投研人选会被视为可造之材?您是否会更偏好于寻找有其他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有不少像修竹这样自主培养起来的基金经理,那么对于投研团队成员的培养,是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王鸿嫔过去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跟很多优秀的投资人才、基金经理合作,我觉得基金经理其实很难用单一的特质来描述,因为我见过很活泼的基金经理很优秀,也见过非常安静的基金经理很优秀,他们都是明星基金经理。比如,换手率很高的可以创造很好的业绩,也是全市场顶级的基金经理;我也合作过在市场上换手率很低,很沉稳,一样也可以创造优秀的业绩。所以,不同的风格,都可以有它表现的机会。
整体来讲,我认为好的投研人员有两个很重要的特质,第一个他要有充分的好奇心。市场上各种新的事物,所在行业、产业,以及整个社会趋势变化,都可能创造一些新的机会,包括新能源领域。另外,过去30年网络、新能源,包括现在的AI行业的发展,如果你都是抗拒的心态,都只看到新趋势或者新机会的缺点,是不适合来做投资,因为负面思考。我觉得好的投研人员第一个特质,他要产生好奇心,对这些新的机会,他总是想要去看到一些机会,去挖掘一些机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第二个特质就是要有持续自我质疑的天性。就是他做了决策之后,他还会不断挑战自己:我这样做的决策是对的吗?判断逻辑是不是有一些盲点需要去克服?
这两个特质,其实可能对一般人来说会有点冲突,但好的基金经理、好的投研人员,我自己判断这两个特质都是同时存在的,缺一不可。如果都太自信,可能刚开始他很快冲出头,但是他很快也碰到瓶颈,市场转折之后,他就会摔下来。基金经理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但是他掉下来的原因可能类似——太过自负。
所以为什么这个行业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一般民众接触后会觉得他有一点神经质,这是很难免的。我们作为基金公司管理者,必须要创造一个非常包容的环境,能够包容不同特质的优秀的人。
我们会要有一些不同产业背景的人来做基金经理,比如修竹、比如我们公司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雷志勇,他们两位都在产业界待过。基金经理如果在产业待过,他对于产业的环境会比较了解,价值体系会更丰富。
整体来讲,我觉得自主培养起来的基金经理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好的研究员并不见得都是好的基金经理,这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最后都能够承受得了这个压力,因为做研究员是单纯推荐,到当基金经理的时候,是管理客户委托的钱。这两年市场行情变化很大,基金经理们除了他本身的技能之外,在心理层面他是不是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也是非常重要。所以我的结论就是,第一个他必须要保持好奇心,投资要有热情。
第二,他要愿意持续的自我检视,甚至要常常怀疑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够登到巅峰的境界,不然大部分人在第一阶段比较容易达到,成为还可以的投资人,做出一些成绩。但是如果没有办法持续的自我质疑,可能遇到一次市场的循环就被刷下阵。
另外,我想也请修竹来分享一下,你曾经在能源公司工作过,现在也担任新能源投资的主力,在这方面你也颇有心得,实业工作的经验,对你的投资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修竹好的,Mandy,我大学学的化学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在美国贝克休斯公司担任技术销售工程师,这段实业的工作经历,能够让我亲身去感受和理解企业增长的动力和动能。我每天的工作是开个大卡车,去服务各个油田客户。实业的工作让我日常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订单,还有收入和费用。
同时,作为工程师,我们去服务客户的时候,也要去了解我们各方面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产品自身的技术迭代,我也注意到企业管理和组织文化对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性。
比如作为研究员,我们在研究股票的时候,通常会更加注意的是利润率、销售额、现金流这些财务指标,去衡量公司的价值,但我们也应该去对背后的支撑逻辑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未来的确定性和持续性进行思考。
往往企业的增长动力和动能可能来自一些非财务类的指标,那么什么是驱动企业未来利润的原动力?我认为是人、组织和商业模式,这个是我在实业的工作经历中的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
首先是人。企业的原点是人,任何公司的成功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去创造的,包括企业的创始人、销售的团队、研发团队、管理层,与企业的表现息息相关。我们需要衡量一家企业内部的人员,是否具有足够出色的能力,包括可以量化的研发销售能力,还有领导能力、发现商机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能否在大环境中进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人才质量。
其次,是组织。一个企业的组织制度是否合理,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的效率和凝聚力。
最后一个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造血能力,不同的行业商业模式决定了赚钱的难易程度,也决定了盈利的可持续性。
所以实业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财务指标只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人、组织,和商业模式,这些非财务类的指标,才是发展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动力。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去选出真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而非那些依赖资源消耗的短期参与者。
优秀投研团队
研究实力+激励机制+内外部交流
王鸿嫔谈完有关微观的基金经理层面,现在再把视角拉高一点,从投资团队的视角来聊一聊。任总,您在基金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也接触过非常多的投研团队,我们想请您分享一下,在您的观察之下,优秀的投研团队具备哪些的特质,是比较值得投资人来托付的?
任瞳我们在分析基金经理的时候,必定会关注他们所在的投研团队,首先研究实力是投研团队的根本。业内公认研究是投资的基础,因此一支优秀的投研团队需要做到投研团队的完整,要同时兼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广度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说要尽可能全面覆盖,比如一支优秀的权益研究团队,通常要能够覆盖住主流的大部分行业,并且能够及时跟进一些出现机会的新兴产业,这对研究员的数量也是有一定要求。
深度是指对行业或者个股研究得比较透彻,具有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尽可能地比别人更早地发现行业的变化,或者个股中蕴含的投资机会,这是对研究员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往行业专家方向去培养人员的原因。那么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对于投研团队而言,增强自身的投研能力是重中之重。
其次,投研团队作为基金经理的坚实后盾,不管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组织架构上,都应该相对合理完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投资流程顺畅高效地运行。我们对于投研人才的培养与考核,包括激励,也非常关注,因为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和这些都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他们一般也都会考虑自身的发展路径,如果团队的培养机制、各项的制度,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成长,那么他们与团队、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决心、能力就更强,如果相反,人员的流失可能就无法避免。
人恰恰是资管行业的核心资产,所以想要留住投研人才,适当的考核和激励必不可少。一些优秀的投研团队会将投研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中的核心人员纳入到长期考核的范围,尽量把投研人员的个人利益和管理公募产品的长期业绩、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挂钩在一起,这样如果做得好,就可以达到留人的目的。
最后,我们认为投研团队的内、外部交流也非常重要。这里面可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的交流。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交流如果非常顺畅,有助于投资和研究发挥更强的协同作用。
第二个是投研人员与公司其他部门的交流。比如基金经理和市场部同事的交流,可以让基金经理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匹配相应的投资策略,做更好客户服务。
第三个是投研团队与上市公司、与外部智库,以及其他同行业的同仁保持沟通。因为这个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保持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
前几年明星基金经理非常流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意识到建设优秀团队的重要性,您多年前就已经非常前瞻的强调打造明星团队,建设平台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一块您有什么体会可以分享吗?对于那些喜欢追星的投资者,您又有什么建议?
王鸿嫔摩根士丹利在全世界累积了很多经验,但是到了国内市场,我们很虚心地来看国内,因为这个市场的特殊性,怎样能够调配出适合国内土壤发展的团队精神,还有它的价值底蕴。
我刚来的时候提出想要打造一个明星团队,这个路径是一个比较长远的道路,是比较辛苦的打法,因为如果你单一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可能比较快能够上量,被市场看到,但是明星团队是整个团队都要领先,这不光是理念,在执行上也有很多挑战要达成。
举个例子,上一届世界杯的阿根廷队,他是有非常优秀的梅西,可是其他的队员不够强,所以他是没有办法登顶的,他们最后是没有办法拿到金杯的。可是最近一届世界杯,他整个团队很扎实,所以在梅西带动下,他们就可以拿到最后的金杯。
所以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还是整个团队。我们自己内部一直在强调我们很重视投资流程,我们相信只要投资流程对了,最后的结果就不会太差。投资流程要确定我们能够持续地去发掘阿尔法的机会。这个行业有时是看天吃饭,大势不好的时候,我们能比的是比别人摔得少,我们能够帮客户更好守成。然后当大势好的时候,我们要能够争取跳得更高,比同业要冲得更快。
我们要确保流程上经得起考验,这样才可以有持续性,所以我们其实一直在检视在投资流程上的可操作性。投资流程要做到足够扎实,除了不断地自我检视、自我质疑之外,另外很重要的是每个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就是基金经理,投研一体化,研究成果要反映在投资上。
各家公司都在打造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只是对基金经理,还有对研究员,使他能够去推荐、挖掘出好的、能够创造阿尔法的机会给基金经理。另外,他自己的累积,他在其中可以得到成就感。
我们在建设平台的时候,第一是很重视投资流程,第二,激励机制是一整套的,从前面的KPI设置到后面持续地复盘检讨,到最后考核的一致性,考核不是短期的,它要长期、要回溯至少3年。对研究员也会导入长期的机制。打造一个明星团队,说是容易,做起来很挑战,除了对于基层的研究员,把他培养成基金经理之外,我们要持续地能够吸收市场上一些好的投资概念进来。
另外,在投资工具方面,我们也希望证监会能够更多扩容,能够有更多投资工具来承载。比如固收领域,除了信用债之外,现在可转债、二级债的扩容速度在过去三年非常快,因此在这上面我们底层投研团队的补强必须要很快跟上。因为如果没有跟上,就没有办法跟得上客户的成长,因为客户会把钱委托给其他更擅长的投资团队。
这是我们整体的一个思路,我们现在权益团队已经有一些成绩,固收团队也会再继续加强。
接下来,我想请修竹来谈一下你自己作为投资团队的一员,你觉得什么样的团队跟平台能够更好地给基金经理赋能?我们希望平台能够让每一个基金经理能够创造高于市场平均,比如前1/3的业绩,可是能不能达到前10名,真的是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才华成分。作为研究团队的一员,你怎么来看平台赋能,还有你的期许?
陈修竹非常感谢Mandy,我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研团队的一员,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和平台对我的个人成长以及基金业绩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首先是要具备深入分析和洞察的能力,不断地去发现和发掘优质的投资机会。其次,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研团队坚持投研一体化,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我们能够快速共享信息观点和建议。
我认为高效的投研团队需要及时去捕捉市场动态、行业趋势、投资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抓住投资的有利时机,鼓励团队成员去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会定期地去组织一些分享会和专业培训,来提升我们整体的作战能力。所以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和平台是应该具有专业的研究能力、有效地沟通和协作,还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分享。
女性投资人特质:细心、有韧性
女性投资人优势:投资风格稳重
王鸿嫔接下来进入第三个主题。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女性基金经理真的是凤毛麟角,非常少,现在它的占比在提高,作为女性的管理者,我自己也直观地感觉这样一个趋势,但是整体上来讲,男生还是主力。我想请修竹谈一下,你自己所扎根的新能源行业,女性的研究员跟投资人相对又更少了。在这个领域,你觉得女性什么样的特质可以得以发挥?可以分享一些你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一些小故事。
陈修竹这个行业整体女性偏少,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但我觉得正是因为女性特质的介入,才能使得整个行业更多元化、更全面的发展。
关于女性特质,我觉得首先女性整体来讲更加细心。女性投资者细心考虑每一笔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策略,为抵御风险规避风险带来很多的帮助。很多女性从小事做起,比较喜欢算账和记账,懂得用最经济的方式去打理手上的资金。
其次,我认为女性更有韧性,更有耐心地去做长期的投资,忠诚度更高一些。在一件事情上面可以不断地去专注累积,集中心智,将心注入。
最后,我觉得女性拥有感性的思维能力,很多问题可能不是用纯理性去解决的,在相对理性的工作环境和领域里面,女性的细腻、亲和力,使她比较方便沟通,很多时候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王鸿嫔你刚刚提到女性对事物的感知比较敏感,在市场剧烈变化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比较敏感,反而心理冲击会更大?市场的变动也非常剧烈,遇到挫折的时候怎么去保持积极的心态,特别是现在新能源板块整体比较低迷的情况之下,你怎么去应对?比如说每天看你的组合,会觉得承压很大吗?会不会失眠?要怎么去调整心态?
陈修竹市场剧烈波动,对投资者,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确实会给我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但我觉得更关键的还是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冷静地采取适当的策略去应对、去解决。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种冷静和理智,避免自己去做出一些错误的投资决策。
投资可能更多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市场波动不应该影响长期的战略和目标,以及策略,所以在这种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建立一个强大的支持网络也是非常有帮助。我也会跟团队一起思考对策,客观去听取不同的声音,这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去应对挑战。
尽管现在新能源板块整体比较低迷。从年初至今也是跌得比较多,但我觉得当下这个位置,很多新能源的细分赛道已经跌出了价值。比如储能行业,我依然认为它的前景非常广阔,空间也是万亿级别的赛道。虽然说板块内很多股票走弱,但是我觉得今年在原材料降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全球储能市场有望加速放量,原材料的降价将会刺激需求的释放。我也认为储能还是会依然保持未来三年复合高增速的增长。
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确实存在被其它板块抽水的迹象,一边是TMT、AI的激情澎湃,一边是新能源一直在持续低迷,但正是因为这样持续的回调,我认为新能源板块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性价比比较高的阶段。所以,在当下市场环境和当下位置上,我还是比较坚定地看好储能细分赛道和领域。
王鸿嫔接下来我想请问任总,您从比较宏观的视角来看基金经理、投资团队,您有没有注意到女性基金经理的数据统计,您有没有观察到数据后面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她们整体的表现如何?有没有一些特殊的特质?您怎么看待越来越多女性的基金经理,还有女性的研究员进入过去都是男性为主导的行业?
任瞳首先,我们作为研究员,在筛选基金经理的时候,肯定是不会考虑性别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到投资行业,我觉得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讲肯定是非常欢迎的,因为她们为这个市场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思想。从数据上来看也是可以佐证,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女性基金经理的数量大约占到整体的1/4,相比2011年大概增长了10%,说明资管行业女性力量在不断壮大。
我也阅读过一些关于基金经理性别差异的一些相关研究报告。从这些报告的结论来看,在某些投资领域,女性基金经理和男性基金经理之间确实会存在局部的差异。比如从投资类型来看,与男性基金经理相比,女性基金经理管理的债券型或者货币型基金的比例会更高。也就是说在固收领域,会更多地看到她们的身影,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比较稳重,女性比较细心,更能够精细地打理这类资产。
第二,如果从业绩来看,女性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波动性相对更小。比如在2022年这种跌宕起伏的市场中,女性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收益损失更小,回撤的控制整体更强,这有可能跟她们对风险的容忍度相对比较低有关。
还有一个角度是投资风格,如果我们只看主动权益型基金产品类型,那么女性基金经理在这个领域更青睐低波动、低杠杆的一些标的,投资风格相对更为稳健。在行业配置方面,女性基金经理可能更多在医药、消费领域配置,男性基金经理可能更多是在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比较硬科技的领域配置更高。
王鸿嫔来到今天最后的彩蛋环节。以职场新鲜人来说,成长成为基金经理,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向上的成长路径。有不少朋友有志于进入金融行业,希望在资管行业有所发展,我们想请两位来一起为这些听众朋友推荐一些有益的作品/书籍/电影,可以是让人触动很深的一些作品,也可以是入门科普性的读物。
任瞳我推荐一本跟咱们资管行业直接相关的一本经典书籍,书名叫《战胜华尔街》,名字翻译得也是非常通俗,这是关于彼得林奇投资大师的一本书,大家都知道彼得林奇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基金经理,他在股票投资领域的成绩非常亮眼。
并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愿意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但彼得林奇非常慷慨,因为他不只写了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彼得林奇13年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投资自传,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他优异的投资业绩背后,实际上他非常勤奋,非常重视调研,而且他在投资风格上非常灵活。这些特质都是值得我们从业者去学习。
书里面还列举了非常多的选股案例,涉及的行业很多,而且表述通俗易懂,即使对于新入行的研究员,读后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林奇的选股思路和投资逻辑。非常易读,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陈修竹我推荐的这本书是《乔布斯、禅与投资》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国飞,他是投资界的一位前辈,世界级别的摄影师和探险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哲学的思考和禅学的修行,以及他对投资这件事情的深度思考。这本书里面他提到了心有“四力”,包括无所畏惧的愿力,对愿望强烈的追求;将心注入的专注力;无中生有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以及超越表象,洞察本质的洞察力。
他详细地探讨了每一种力的内涵,以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在实践中证悟“空性”,去理解事物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通过这样的思考,我觉得读完这本书对我的投资启发非常大。
王鸿嫔我这里也跟大家推荐一本,书名是《摩根士丹利传奇执行长麦晋桁回忆录》,中文版是一个比较新的书。这本书是摩根士丹利本世纪两度担任执行长的 John Mack的自传、回忆录,现在还没有简体的中文翻译。
John Mack在摩根士丹利34年,时间非常长,他这本书有很多的故事,有大故事有小故事,非常的精彩。他里面特别提到他自己怎么样去淬炼打造一个好的团队,这也跟我们今天谈的主题契合,我们讲怎么去创造一个明星团队。
他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也一直在反思、问自己,因为摩根士丹利有很多很优秀的精英人才,怎么样能够让这些天之骄子愿意跟别人合作,打造成一个最强的团队。他在带领摩根士丹利的时候在私行做了一个很漂亮的收购,让摩根士丹利的市值还有竞争力大幅扩张。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译本,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一看。当然不只是因为我们在摩根士丹利,如果在其他的同业,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毕竟是全世界顶级投行的成长历程,摩根士丹利在本世纪也遇到过危机,怎么样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能够浴火重生,这也是很精彩的故事。
跟刚才任总、修竹推荐的两本书一样,作者文笔都很好,也都非常精彩,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都很有意义。最后,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希望今天在总经理会客厅的交流,能够让我们投资人真正能够有所收获,我们也期待下一次的智慧碰撞,谢谢大家。
会客厅·小惊喜
评论里留言
# 选基时你最看重什么?#
6月6日将抽取6位幸运留言
赠送投资书籍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本活动解释权归《中国基金报》所有)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供参考,仅作为陪伴服务内容之一,不构成具体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或法律文件。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已严格审查本资料的内容,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和适用性。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数据、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等同于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承诺或担保。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净值波动的风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并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