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布斯到雷传志,污名化企业家何时休?

更新时间:2023-10-31 14:24:13作者:橙橘网

从雷布斯到雷传志,污名化企业家何时休?



那些创新力普通,或者明明很强只是不符合舆论场预期的企业和产业,就不配获得尊严,不配被称作民族企业,甚至,不配生存?

撰文丨张明扬

最近,雷军郁闷地收获一个新标签:雷传志。

整件事的缘起有些莫名其妙。小米发布了一个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雷军在舆论场上也算是身经百战,可能也预期到了会有一些针对系统功能的群嘲和攻讦。

但雷军没想到的是,群嘲的确来了,但指向却是民族主义风:“雷军弄操作系统干吗?为什么不能用鸿蒙系统呢?”“国内已有自己的系统鸿蒙了,你雷军自己再搞一套,这就是给国产操作系统捅刀子”“浪费资源,对接鸿蒙会死?” “我是雷军,我为高通代言”……



图/网络

于是乎,雷军成了“雷传志”,澎湃OS成了“安卓套皮”,小米成了“买办”。

按照这个逻辑,这澎湃OS要是不好用也就罢了,最多也就是自不量力挑战鸿蒙;要是真的好用,那就真的是恶贯满盈……舆论场上已经有阴谋论,雷军自研新系统背后站着的是“海外资本”和高通,目标就是为了阻击鸿蒙。

何至于此?

01

2011年8月16日,雷军穿着乔布斯式的黑色T恤蓝色牛仔裤为小米手机启幕,由此得到了一个名震江湖的绰号:雷布斯。

2021年,因传出小米下场造车,雷军又得到一个新绰号:雷斯克。但因为小米汽车雷声大雨点小,这个绰号显然没有如“雷布斯”那样流行开来。

很显然,雷军是以“雷布斯”为豪的;但与此同时,雷军也以“民族科技企业大佬”这个标签为荣,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对标者。

而今,“雷传志”一出,践踏了雷军一切的光荣与梦想。小米作为科技企业的成色、小米的民族企业标签、小米的原创力,雷军作为民族企业家甚至仅仅作为一名企业家的“资格”…….一切的一切,都被某些网民在舆论场上否定了。

“雷传志”典出柳传志。曾经,柳传志作为中国企业家的教父,联想作为中国最早大举国际化的科技企业,名噪一时,雷军还曾公开表达过对柳传志的倾慕。但近几年,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柳传志和联想陷入各种舆论漩涡,名声一落千丈。



▲2023年10月26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图/FTP)

平心而论,舆论场上很多对联想的批判都是有些道理的(司马×除外):后续创新乏力、转型举步维艰、国际化名大于实……但是,很多批判背后的一个潜台词或者说是危险倾向是:一家创新能力不符合公众预期的企业不配生存。

说白了,联想造不出芯片,没有突破“卡脖子”,安于全球科技产业链的分工,就是它最大的原罪。

现在,这个被制造出来的原罪轮到了小米和雷军,这也就是“雷传志”的终极杀伤力所在:小米没有能力搞出去安卓化的国产操作系统也就罢了,还背刺了国产操作系统之光鸿蒙。

02

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谁好?

见仁见智。如果一定要让我选择的话,我应该会选择华为,毕竟,按照我们通常的印象,华为手机的创新力更强一些,小米的营销更强一些。当然,也有人认为,小米的性价比更好,华为的定价偏高。

这本是正常的市场反馈,小米的创新力相对华为应该差一些,但这个相对的劣势不也体现到价格差之中了吗?可以说,这是国产手机极其正常的生态位分布,每个消费者有自己的价值观偏好,也有自己的价格敏感度。

国产操作系统也是如此。华为突破技术卡脖子,鸿蒙横空出世自然是国货之光,是市场的一种自我突围;而小米基于安卓自研操作系统,也是正常的商业考量。

有人说了,小米就不能争点气与安卓一刀两断。这就奇怪了,小米毕竟没有被这方面的制裁压力,为什么要主动脱钩?这就好比,国外芯片不卖给中国,中国企业自然要发愤图强,但如果卖了,中国不也乐见其成么?



图/图虫创意

这种思维,不仅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维,还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鸿蒙毕竟是华为的,华为卖不卖,小米买不买,华为卖多少钱,理应由市场决定;网友吼上几句,小米就必须用鸿蒙,你也不问问卖便宜了华为是否愿意。

按照这种逻辑,中国有一家手机企业就够,一家钢铁企业就够,一家汽车企业就够,国内的市场竞争都是“内耗”、都是“买办”。如果这样曲解“集中力量办大事”,那倒是可以看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企业与科技,究竟有没有国际竞争力?

华为很好,鸿蒙或许也很好,华为的创新力或许也强于小米,但是,当国人在为华为鼓掌的时候,是否进入了另外一个误区:那些创新力普通,或者明明很强只是不符合舆论场预期的企业和产业,就不配获得尊严,不配被称作民族企业,甚至,不配生存?

这种逻辑推而广之,那些华为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是否也不配生存:核心科技?一个配套企业谈什么核心科技。它们赚很多钱?它们赚了华为的钱,这还了得,这不是影响了华为的研发资金投入能力。

03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后续还发布了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

那么,“雷传志”难道就不是侵害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名誉权吗?

现实是,那些编这些段子的人,完全不把最高法这些指导意见当回事。他们认为自己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连司马老师都没事,他们就有事了?

妄人自然不少,但更多的网络攻讦者也是有自己理论基础的。在他们看来,柳传志、雷军乃至互联网科技企业创始人,都不算企业家,他们只能算资本家。

这样,不就逻辑自洽了,他们批判的不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资本家,是联想、小米这样的“买办企业”。

好家伙,这样一偷换概念,一曲解政策,他们倒成了永远的正确者;被他们攻讦践踏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则连被称作企业家都不配了。



图/图虫创意

在中国舆论场上,仍然明里暗里流行着企业的出身论。

第一重出身论是明的,也就是民营企业有原罪,民营企业家是资本家,由于主流舆论的公开反对,这种说法正逐步改头换面,往第二重出身论转移。

第二重出身论是暗的,也就是搞硬科技的,突破卡脖子的民营科技企业可以豁免批评,其管理层才有资格可以被视作企业家,而那些搞软科技,或者干脆一切不搞芯片、不与国际科技分工体系硬怼脱钩的民营企业家,则还是贪婪无爱国心的资本家,其企业也不配称作什么民族科技企业。

主流舆论热衷谈什么“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56789”看似热热闹闹,但在两重出身论的冲击下,不堪一战。

道理很简单,“56789”诉诸理性和证据,两重出身论诉诸情绪和仇恨。

打个比方,三个××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班同学,他们分别在中移动、华为、小米写代码。根据两重出身论的经典言说:你在华为写代码,是为中国科技独立自主研发作贡献;你在小米写代码,以往是在被资本盘剥,这也就罢了,随着雷传志的风行,被利用的你是为国际资本扼杀中国国产操作系统的帮凶;你在中移动写代码,虽然中移动在国际市场不能打,但据说承担了为那些被资本遗弃的不发达地区、没钱群众“普遍服务”的功能。

在两重出身论的恶质舆论气氛下,中国企业就这样被人为地撕裂了,民营的、搞软科技的搞应用科技的赶快学会唾面自干;中国企业家也被分别人为地安排上鄙视链的各端,有些国际一流的企业家被剥夺了企业家的标签,只配被称作资本家。


科技企业也被分为三六九等,声称搞硬科技的,搞芯片搞电动车亏成一地鸡毛的,都在鄙视链的顶端,那些在不那么硬核的领域熠熠生辉、在国际科技分工体系灼灼其华的科技企业,一句被国际资本绑架,就毁掉了你的一世荣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月17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成都苹果旗舰店观看了一场王者荣耀表演赛。作为顶流硬核科技企业CEO的库克,为什么去围观游戏比赛,原因或许有很多,但这也是一种表征;硬核科技与游戏等其他软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图/视频截图

没有足够多足够新的软件与APP,当年电脑硬件的升级,今日手机的更新换代,就成了“无意义的升级”:任何硬件上或硬核意义上的科技进步,不都要最终体现到消费电子、消费互联网以及公众的日常科技消费之上么?否则,硬核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发展之后谁来买单,又如何取得利润投入后续的科技发展?

没有不断升级的互联网应用,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新手机,手机升级的意义何在?没有性能更好的手机,更先进的芯片制造出来又有什么用,给谁用?

从根本上而言,科技的进步,落脚点就是人和人的生活。这才是“科技以人为本”,“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意啊。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硬科技与软科技本就不分彼此,互为势能。又何来硬科技比软科技更高级,更科技呢?又何来从事硬科技的企业家才是企业家呢?

“雷传志”,可以休矣;中国企业的出身论,可以休矣;中国企业家的污名化,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