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聪与自如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0 00:08:30作者:橙橘网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连续两个月回升,成为一大亮点。
不过,从近几年数据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影响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
正值第六届进博会举办之际,上海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进博会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下称“蓝皮书”),基于往届数据,多角度深入剖析进博会产生的溢出效应。蓝皮书子专题之一《进博会促进中国制造业投资升级研究》,阐述了在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进博会如何为制造业投资带来新增长点。
“进博会通过市场竞争、供应链结构升级、技术改进投资拉动、超大规模市场投资促进、营商环境改善五大路径,发挥正面溢出效应。”蓝皮书称,进博会对制造业投资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显现。
“买买买”的背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处于震荡下行态势。2015~202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最快的年份是2021年,2021年投资增速有大幅提升, 2022年又出现小幅回落。
与此同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滑;制造业内部多数行业投资增长速度下降:2015~2020年,在有完整数据的29个行业中,20个行业投资年均增速低于制造业均值。
蓝皮书分析称,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国内传统产业和房地产相对饱和等削弱了制造业投资信心;第二,供需错配造成制造业企业盈利状况恶化,进而对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形成约束。过去10年我国制造业投资低迷,亟须释放和激发制造业活力;第三,国内成本上升叠加全球供应链重组、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冲击,导致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博会通过“扩大进口贸易和外商投资规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改善国内供需两端—刺激制造业投资—深化国际产业分工”这一路径,扭转国内投资需求低迷的现状。
在全球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竞争方兴未艾、新格局加速形成之际,国内企业在进博会上“买买买”的背后,是激发深层次正面溢出效应。“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促进制造业投资升级。”
与此同时,蓝皮书称,面对我国持续增长的进口需求,参展商将进口贸易行为转化为投资行为。“参展商基于中国市场价值预期产生的投资行为将越来越多,这是市场产生的投资促进效应。”
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GE医疗展台拍摄的全新一代Apex量子平台。新华社图
制造业投资新增长点
进博会对制造业投资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我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曾一度收缩,且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2020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395.4亿美元降至310亿美元,占比也从31.1%降至21.5%。其中,2018年、2021年以及2022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止跌回升。2022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比相应回升至26.3%。与此同时,更多外国资本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从生产环节看,外资投入的方向逐渐从组装加工转向研发创新。我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763.6亿元增至2021年的3377.4亿元,增长近1倍;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2年的6.8万件增至2021年的24.1万件,增长两倍多。
近5年,进博会的展览面积从第一届的30万平方米扩大至第五届的36.6万平方米;意向成交额从578亿美元增长至735亿美元,过去五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累计近3500亿美元。
蓝皮书称,进博会对展区设置不断调整升级,专区的设置体现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为制造业投资带来新的增长点。
为更好发挥进博会在制造业投资升级方面的促进作用,蓝皮书建议,进一步完善进博会展会设置、丰富展会期间投资交流活动、提升外商制造业投资质量等。
例如,在进一步完善展会设置方面,蓝皮书建议,重点关注制造业高端领域参展商。“在前五届进博会中,大多数企业为消费升级服务商,制造业高端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参展数量不多,企业落地成果还有待进一步增长。”
在引导制造业利用外资实现布局优化方面,蓝皮书建议,进博会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地域引导。目前,参展商转化为投资商后,东部地区是外商主要投资地,参展商倾向选择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进行资金布局;很多参展商将进博会举办地上海作为投资的首选地。随着湖南、安徽等地加大在进博会期间投资活动的举办力度,中部部分省份吸引外资增速开始加快。相对来说,西部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外商投资缺口。
“未来要更好发挥进博会在制造业投资升级方面的促进作用,借助‘买全球’平台集聚高能级主体,整合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增强制造业产业链全球资源要素支配能力。”蓝皮书称。 制图/蒋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