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加速探底 静待趋势明朗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6-01 12:46:18作者:橙橘网
摩根大通
“从12个月的维度来看,假设中国国企实现更好的ROE以及个人养老金计划全国推广,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在5月30日举行的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媒体见面会上,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这样表示。
5月31日,以“蓄势以待 放眼未来”为主题的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开幕,峰会为期两天,吸引了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名参会者。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指出,尽管对于中国今年复苏走势,市场还存在一些讨论,但总体对经济增长的判断相对乐观,预计今年全年中国GDP增速约为5.9%。
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
摩根大通预计,今年下半年投资者注意力会重新回归中国经济复苏及扩张带来的周期性机遇,拉动MSCI中国指数在2023年底显著反弹。
刘鸣镝分析,短期来看,二季度余下的时间至三季度,股指大概会在中性和悲观区间中波动;到了年底,随着市场能够比较明确地看到经济从复苏进入扩张阶段的倾向,股指可能随之会在中性到乐观场景的区间波动。“我们在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但还没有到掉头转向扩张期的时候。”刘鸣镝表示。
具体来看,摩根大通对沪深300指数的预测区间是——悲观情景为3800点,中性情景是4200点,乐观情景是4600点;对应的市盈率(PE)大约为11倍、12.5倍、13.7倍。对于MSCI中国指数,摩根大通预计在不同情景下的点位分别是54点、66点、80点,对应的PE是9倍、10倍、12倍。
经过比较研究后,刘鸣镝团队列出了三个领域作为持续监测的方向:一是资本市场改革及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二是投资标的建立,包括成长型行业的促进政策及价值型行业的提效激活(国企改革);三是引导家庭储蓄流入资本市场长效制度安排。
市场风险层面,摩根大通的全球客户反馈显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阻碍资金流入、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年内只是加息暂停而非转向。
“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及全球流动性风险,以及内地企业和居民信心修复尚需时日。从12个月的维度来看,假设中国国企实现更好的ROE以及个人养老金计划全国推广,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刘鸣镝表示。
谈及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刘鸣镝称,就国际投资机构的持仓来看,根据截至4月底EPFR的数据(EPFR追踪涵盖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不少基金对中国处于“低配”的状态。
刘鸣镝指出,海外投资者十分关注内地巨大的储蓄何时可以转化为对股票的持有性的投资。且根据摩根大通的估测,内地2022年年底的存款和现金总额为129万亿元,远超2013年的51.4万亿元和2015年底的60.4万亿元。如何将部分家庭储蓄引入股市,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及财富的保值增值,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刘鸣镝建议,上市公司层面,耐用品和纺织品、服装和奢侈品已触及周期底部且在今年一季度出现环比改善。成长股方面,她建议投资者聚焦数字中国主题,电信、硬件(IDC、模块等)、软件、云计算和互联网巨头等细分领域均值得关注。此外,前期已大幅调整的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有结构性反弹机会。
此外,刘鸣镝对券商和保险持积极态度,但同时提示如果没有巨大信贷扩张,非银行业的上行空间相对有限。
预计全年GDP增速为5.9%
摩根大通对今年中国GDP整体增速的判断是5.9%,高于5%的经济增长目标。
朱海斌认为,从今年2-3月的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但目前国内的消费复苏呈现出“K型复苏”的分化态势。
“这导致了市场对经济复苏解读出现很多不一致的看法。”但朱海斌强调,经济指标的修复是一个过程,并不是说疫后复苏以后,所有的宏观经济数据指标都会立马同步改善,“我觉得市场需要一些耐心,从政策的传导到宏观经济周期好转,之间有一个先后关系。通常一些受政府逆周期经济政策影响的领域,可能会率先复苏。但是从这些领域传导到其他的领域,从公共投资传导到民间投资,通常需要1—3个季度时间。”
朱海斌指出,对今年的经济增速比较乐观,主要原因在于从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1月份以后,国内政策出现了非常大的调整。首先,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后,中国经济的重启速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其次,去年四季度以后,在诸如房地产、互联网等主要行业上,政策方向释放出了新的信号,这对于今年经济稳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就宏观政策方向而言,摩根大通预计中国全年宏观政策整体偏中性,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结构,全年预计不会推出更大规模的财政或货币刺激政策。
谈及下半年的中国经济走势,朱海斌认为,相比于一季度的数据,接下来几个季度会进入相对偏弱的复苏状态。从经济环比增速来讲,按照估算全年达到5.9%,按照季节调整之后的环比,一季度按照预测接近12%的年化增速,二季度为3.5%,三四季度为4.9%,即疫后复苏的动能在二三月份是最强的,之后会慢慢地放缓。海外经济的放缓也将构成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风险可能在下半年进一步发酵,对中国出口构成一定挑战。
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部分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主要央行加息,在过去一年多持续加息来遏制通胀,因此在加息和金融条件收紧双重作用下,大部分国家今年会面临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国、印度将是全球GDP增速前两位的主要新兴市场,这也是市场的共识。”朱海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