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加速探底 静待趋势明朗
2023-06-06
更新时间:2023-05-31 22:07:13作者:橙橘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中新资本市场产品合作再次迈出新步伐。
5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与新加坡交易所(简称“新交所”)正式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沪新两所将着力强化在ETF产品互通方面的精诚合作,支持中新市场机构合作开发ETF互通产品,为两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跨境投资选择。此次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是双方在产品领域全新合作方式的积极探索,将进一步深化两所关系,推动中新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提质升级、协同发展。
据悉,此次互通产品,是继去年新交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ETF 产品互通计划下成功上市3只ETFs后推出的,反映出市场对中国股票ETFs日益增长的需求。
深交所率先落地中新ETF
截至去年12月,新交所集团和深交所已迎来深新ETF产品互通下的三只参与ETF。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表示,这些ETF的成功发行在中新两国之间建立了一个新的跨境投资渠道,为两国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在新交所上市的两只北向ETF,包括大华银投信平安创业板ETF和南方东英中证科创板和创业板50指数ETF。在这两只ETF推出之后,今年一季度,中国股票ETFs的日成交额增长超过50%,反映新加坡市场对中国和新加坡股票ETFs的需求保持强劲,截至2023年4月的总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29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51亿元)。
另一方面,在深交所上市的南方基金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指数ETF,紧密跟踪富时亚太低碳精选指数。陈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ETF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以获得对亚太市场上具有低碳特征的公司的投资。据新交所方面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这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ETF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37亿元人民币,也是在深交所上市的第二大ETF。
陈庆表示,“中新跨境ETF互通,以本国货币进行投资,无需持有只有某些机构才能获得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牌照,这能帮助投资者在熟悉的平台和交易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谈及接下来的发展,陈庆表示,新交所正在与深交所研究在ETF互通下资产类别扩大到非股票类ETF的可能性,这将进一步加强两国资本市场的连通性,不仅是股票,还包括其他市场,例如地产商业信托和债券。
进一步加深中新资本市场合作
近日,新交所与上交所深化双方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推出上交所-新交所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互通产品,进一步加强新加坡和中国市场互联互通。
再与中国的交易所合作ETF产品,会带来多大的影响?陈庆向记者表示,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有700多只ETF上市,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200亿美元,是除日本外亚洲最大的ETF市场。因此,与上交所扩大中国和新加坡ETF互通,将为新加坡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ETF选择,“上交所与新交所的联通,允许上交所的投资者投资在新交所上市的ETF,帮助投资者分散投资组合。”
另一方面,陈庆还表示,上交所和新交所ETF的互通将为新加坡和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其实,新交所与上交所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新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文才也表示,新交所与上交所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相信通过发挥双方市场各自的独特优势,可为投资者开启更多令人振奋的机会。
陈庆向记者介绍了新交所与上交所合作的经历,早在2021年11月,新交所与上交所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投资信息服务公司(CIIS)达成协议。根据协议,CIIS将负责向中国的市场数据供应商、经纪商和媒体渠道分发、营销和销售新交所的关键证券数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进入不同的行业,包括在新交所上市的REITs和地产商业信托,而中国是除日本外亚洲最大、最全球化的地产商业信托市场。
近年来,中国和新加坡资本市场的合作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资本市场来自新加坡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增加到78家,投资规模近1500亿元人民币。
“加深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是新交所集团层面的战略重点。我们致力于支持跨市场资本优化,服务区域经济,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的合作建立实际的链接,并辐射东盟以及东南亚市场。”陈庆表示,新交所的突出价值是多元资产交易平台,通过优势互补和深度合作,我们将联手国内交易所吸引国际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市场,促进资本健康流动。她表示,希望加快推动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作用,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设计相关产品。
新交所方面还向记者透露新交所对于推动中新两国资本市场合作提质升级的举措。今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宣布成立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GFTF)。陈庆表示,作为新成立的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的一部分,新交所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将建立一个工作流程,以加强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可持续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包括在中新发行的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产品的相互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