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总理称新加坡不盲目照抄他国民主模式,外交部回应

更新时间:2023-05-29 20:41:27作者:橙橘网

新加坡副总理称新加坡不盲目照抄他国民主模式,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萌】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日前在第28届日经论坛“亚洲的未来”上发表演讲表示,新加坡不盲目照抄他国的民主模式,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体制。他表示,各国都有自身文化和历史积淀,建立了自己的治理和政治体制,其中很多国家的国民都对本国制度相当满意,不希望外部势力将价值观和制度强加给他们。应当尊重这些国家及国民选择。不能轻易进行“民主与威权”二元对立划分,更重要的是求同存异、开展合作。


毛宁 资料图

在5月2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毛宁回答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有关提问时说,“新加坡黄循财副总理对于民主问题的阐释,我想是基于新加坡自身的成功实践,也说出了很多国家的心声。”

毛宁表示,众所周知,民主制度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范式,只要适合本国国情,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行之有效的真民主、好民主。中国和新加坡虽然国情不同,但都找到了适合自身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道路。我们坚决反对鼓吹“民主对抗威权”,试图把世界拖回冷战年代的开历史倒车的行径。

毛宁说,中方愿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互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媒体:李显龙访华时机巧妙 "大国平衡术"或遭致命危机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机的选择非常巧妙。中国刚刚开完全国两会,新一届政府工作已经启动,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也已经定调。此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可谓非常及时。

此外,李显龙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从3月27号到4月1号,整整六天,不仅要去经济大省广东谈合作,还要去海南出席博鳌论坛,最后要到北京,共商两国大事。



李显龙 资料图

那么,李显龙此访有何深意?新加坡又有怎样的外交考量?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不过,这一切,都得从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谈起。

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术”

“我们必须了解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周围是比我们大的邻国,而且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变。因此,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弥补自己的劣势。”这是李显龙来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一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说新加坡小,是真的小,国土面积733平方公里,相当于0.6个浦东新区,一点战略纵深也没有。而且也没什么自然资源,不像其他小国,例如卡塔尔,有石油有天然气。新加坡,掘地三百尺,都挖不到什么。

所以,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讲过,新加坡是一个“建设在沼泽地上的八十层大厦”,看似繁荣却危机四伏,面临着人口、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李光耀 资料图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先天不足”,让新加坡认识到,想要发展好,就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尤其要搞好和大国的关系。

不得不说,几十年来,新加坡就是靠着娴熟的“大国平衡术”,一路高歌猛进,完美演绎“小国”的生存之道。

那具体怎么搞平衡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美军使用樟宜海军基地。不少美国军舰和航母,就是在樟宜得到后勤保障和补给后,开展所谓的“自由航行”的。

但即便美新军事合作很紧密,新加坡很注意把握“口径”,它从来不说美国是盟友,而只是唯一的“主要安全合作伙伴”。樟宜海军基地也不是美军的海外基地,而只是美军可用的设施而已。



媒体报道

2003年,美国邀请新加坡成为非北约盟国时,新加坡还毫不犹豫地给“拒”了。

同样,中新之间也存在防务合作。根据2008年签署的一份协议,两国防务部门加强交流、联演联训,也可以为对方来访军舰提供后勤保障。

除了军事,经济上也是如此。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国际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美国是新加坡的最大外国投资者,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大国平衡术”快要玩不转了?

对于新加坡来说,保持中立、左右逢源,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实现这一路径的前提是:大国关系保持稳定。如果中美关系出现变动,那么“左右逢源”的政策,就不那么好用了。

2017年以来,随着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新加坡在大国间“走钢丝”的难度明显上升。去年8月,李显龙就曾忧心忡忡地表示,中美的紧张关系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而动荡的中美关系对新加坡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近年来,李显龙频频在各种演讲中提及中美关系,他反复强调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希望中美达成“战略和解”,希望亚太地区保持稳定,新加坡愿意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在前几天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再次表示:世界无法承受中美产生冲突。



李显龙 资料图

我想说,从李显龙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的担忧和诉求,同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新加坡外交的两个优点。

第一是,谨慎务实。“大国打架,小国遭殃”的道理,新加坡理解得透非常透彻。新加坡没能力左右大国的关系,但可以努力做到不盲目站队,不冲动说话,综合考虑本身所处的地位以及各方面的需求,做出最适合的外交决策。总的来说,新加坡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外交风格,并且做得不错。

第二是:主动沟通。无论对哪个国家,新加坡都保持的一个态度就是:提前讲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难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以期得到大家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举个例子,因为俄乌冲突,新加坡宣布对俄制裁。

这是倒向美国,敌视俄罗斯吗?新加坡解释说,因为自己是“小国”,也有主权领土担忧,所以这不是选边站,而是捍卫国际原则。在1978年柬埔寨遭入侵时,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时,新加坡也是一样的立场:坚决反对。

公平地说,新加坡或者李显龙的外交,在国际上赢得了不少认可。在中国舆论场上也是一样,李显龙的形象,是比较正面的。只不过,在地缘政治矛盾激化的当下,无论新加坡如何“长袖善舞”,其“大外交”的作用,已经日渐式微了。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岔开一下话题,想起胶着的俄乌冲突。如果我们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与新加坡其实有相似之处。

做个有趣的假设,如果让新加坡人治理乌克兰,他们会怎么做呢?我想至少不会上赶着要求加入北约,也不会彻底拒绝与俄罗斯的和谈。只是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术”,乌克兰能学得会吗?



李显龙 资料图

言归正传,除了外交上的纷纷扰扰,受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新加坡还面临不少其他的挑战。

首先,从年初发布的数据来看,新加坡经济下行明显,制造业、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

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胀高企、核心通胀率在5%以上,和纽约并称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大家如果看社交媒体就知道,“新加坡已经不适合中产了”是一个常见话题。

此外,新加坡未来可能也不再是亚洲不可替代的航运中心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港和巴生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等,都会削弱新加坡的物流中心地位。

所以,多重压力之下,新加坡要寻求“破局之道”!

李显龙访华的“两大关键词”

李显龙访华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是多重的。但个人我觉得,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是,合作。多年来,中新合作势头强劲。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一站,中国连续9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两国间有苏州、天津、重庆3个政府间项目和广州知识城国家级项目(3+1)。所以,李显龙此访,肯定意在加深合作。

非常有意思的是,李显龙祖籍广东,所以非常重视和广东合作,已经三次到访广东。



全家福

此次抵达的当天,他就坐上了无人驾驶小巴游览生物岛。据新加坡媒体的报道,这个无人驾驶小巴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进入新加坡市场。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新合作的未来方向,包括电子商务、绿色经济、数码经济、新能源等等。



李显龙访华

第二个关键词,是稳定。

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局势稳定,对“小国”生存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稳定地区局势”一定是中新两国间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博鳌论坛上,李显龙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最令人担忧的是美中关系所处的阶段。 我们希望中美两国成功稳定关系,建立足够的互信和尊重,在利益一致的领域开展合作。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信新加坡也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

这一边,沙伊在北京同意复交,中俄发表联合声明,洪都拉斯与中国建交;而另一边,硅谷银行倒闭破产、以安全为名打压中企.......近期的种种大事件,让各国更加清楚,谁才是当今时代下,对发展有益的国家。

所以,新加坡着急“打头阵”来访,近期一大批外国贵客纷纷来华,我想都不外乎有以上的考量。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加坡坚持的是“大国平衡战略”,即使是在特朗普时期,新美关系也没有明显的倒退。去年几乎同一时间,李显龙曾到访美国,为的也是加强合作。

但无论如何,中新互为友好近邻和合作伙伴,希望此访,能推动两国关系提质升级,实现互利共赢。大家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