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粉碎机?这种想法很危险!

更新时间:2023-11-08 16:36:54作者:橙橘网

发达国家粉碎机?这种想法很危险!

作者:陈兴杰

1

今年进口汽车的日子很难。

德系品牌车基本在降价,燃油车小降,纯电车大降,幅度甚至达到腰斩。日系车稍好但也有小幅降价,过去长期坚挺的价格无以维持。

看销量更明显。自2014年中国汽车进口量创下143万辆的纪录,此后近10年进口汽车缓步下滑,2022年只有88万辆,下滑超过了40%——如果说近两年经济不景气,但过去10年中国汽车市场是在持续增长的。

进口汽车式微,很多人第一判断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实现对国外传统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这话说得既对,也不对。新能源汽车之强势有目共睹,传统燃油车其实也不差。

202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234万辆,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数据里新能源车53万辆,燃油车超过180万辆,单单后者就超过日本全部出口量(约173万辆)。

无论在新旧赛道,中国汽车产业表现都很不错。高端汽车领域,国产汽车还不算强,可从整体看,“大而不强”确实对国外同行构成了压力。

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在内实现汽车大规模普及。过去十多万元人民币只能买“山寨车”,如今质量大幅提升。在国外市场,竞争效应传递,才有了进口车降价的动作。



2

这一幕似曾相识。

2012年前,中国手机行业是进口品牌的天下。诺基亚一家独大,三星、摩托罗拉、飞利浦等手机分割市场。中国本土手机除若干品牌,基本被归入“山寨”行列。

此后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新兴智能手机崛起,在发达国家优势产业实现反超。目前,各类智能手机的排行榜,除了苹果手机之外,基本只剩中国品牌。

高端到低端,中国手机品牌都有布局,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突破。这场产业革命带来的福利,也显而易见。

中国低端山寨手机被逐出市场,换成了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发达国家人民也大量使用中国产智能机——苹果手机当然不错,可是太贵。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压迫,它一定还会更贵。

连非洲地区也从中获利。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传音手机,在非洲每年卖出1亿多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到60%。人均GDP仅几百美元的国家,人们也用上质量还不错的电子产品。



如果说苹果发起开启移动互联网革命,中国数十家(最后变成几家)智能手机企业,则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将这场技术革命推广到全球各国,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中国产业升级是全球产业升级的一部分,很多人只欢呼本国获得好处,却忽略无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人民,都在从中受益——以便宜价格获取丰富商品,并从技术进步分享红利。

3

这种偏颇性评价低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伟大,并制造出一堆错误认知。

近几年中国网上就很盛行一种观点: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对外国产业的各个爆破。外国人此前轻松能赚的钱,正被中国人赚回去。发达国家的地位,可能被中国挤下来。

这种观点自以为洞悉国际竞争的秘密,把国际竞争交锋视作你死我活,不可避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是经常被提到的例子,此外更广为人知的是盾构机。

盾构机是隧道建设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因其设备规模大、难度高,经济效益好,被称作高端制造工业明珠。此前中国盾构机靠进口,价格昂贵(人民币约3亿元),且维修很不方便。

2002年后中国研发了国产盾构机,很快具备量产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项目基本采用国产盾构机,节约大量成本,提升了效率。盾构机的国际市场价,也被打到几千万人民币。

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中国专家矢志研发—国产设备研发成功—挤压进口泡沫剥削—把国外产业干趴在地。这样戏剧性套路和励志元素,使国产盾构机的故事流传甚广。

然而正确的解释,不应是这样。

不应当以对抗的思维看待国际合作,并且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解释经济进步。否则中国对外合作,还是要陷入到互相敌视、闭门造车的泥淖里。

此前高端机械设备之昂贵,并非刻意针对中国的价格剥削,而是全球行情基本如此。具备高端盾构机生产能力的企业,本来就不多,卖方市场价格高昂,这本来就很正常。

中国的工程建设投入巨大,大型国企缺乏预算硬约束,更助长了机械设备在华涨价的风气。外企某些措施(如设备维修由供应方技术人员负责),实际上只是技术服务收费,在机械行业很常见,也是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操作,没必要阴谋论化。

没有必要一边讲“利润收割”,另一方面大讲“技术封锁”。如果真要技术封锁,就不会有生意往来。国际上也非只有一家企业能生产高端盾构机——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有企业能生产。

应当树立合作共赢的认识:高端设备进口,本身是双赢;国际技术交流,客观上利于中国技术进步。

租不如买,买不如造,根本原因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并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中国几千万工程师在工程一线工作,每年上百万新兴技术人员涌入。大规模和低成本的持续技术投入,注定在各领域取得突破。每一项成功应用于国内工程市场,都会带来巨大回报。

盾构机技术再高端,并非不可逾越;其他国家没有突破,大量生产,是技术能力、投入成本和研发效益的反应还不够充分。换句话说,其他国家不具备新建盾构机产业的条件和优势。

中国依靠本国优势,新建盾构机产业,实现量产,并将这个行业的价格打下来。除了给相关的企业带来震撼,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情。

各国工程成本将极大降低:发达国家基建得以翻修,落后国家也架桥铺路。即便在盾构机有优势的国家(如美德日),也将获益。当地得以节约工程资金,投入到更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产业升级经常带来恐慌,只要基于技术进步与自由贸易,各国产业兴衰总是交替,经济仍会蓬勃发展。

当代发达国家在中低端制造、工程建设领域,都有过辉煌的时刻,后来这些产业被新兴国家取代了。发达国家仍会在新的优势产业,寻求更好的发展。

发达国家地位不会轻易被竞争“粉碎”,历史上少数发达国家堕落都是缘于内部治理失败,例如近代以来的阿根廷和南非。发达国家会“持续扩容”,中国亦有望跻身其中。

将中国产业升级与发达国家利益对立起来,只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源于认知错误,即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他国的威胁。这样怎么不会招致封锁制裁呢?

4

要以正确的叙事逻辑,讲好中国产业升级的故事。

中国从农业国家变成“世界工厂”,本身就是升级,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则是近十年的鲜活例子,这些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福利。

盾构机、高级数控机床、特种材料、高端芯片……这些中国人耿耿于怀的“卡脖子”项目,代表人类在各个产业发展的技术天花板,同时意味着极大的发展机会。

一旦这些技术为“中国优势”所突破并广泛应用,那将是人类之福——那意味着极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不仅中国产能会溢出,各国也会从技术交流中获利。

除此之外,还有农业种植养殖。比如中国鲟鱼养殖技术突破,就把俄罗斯鱼子酱从奢侈品打到普通鱼罐头的水平,受益最多的是爱吃鱼子酱的欧美食客,中国人自己倒不怎么吃。

工业品规模化生产(民用机器人普及)、服务业奢侈品普及(如最近的豪华邮轮突破),都是可以举的例子。只要人民生活还需改善,经济发展就还有潜力。



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市场分工精细,这些带来规模化生产和高效分工的体系,能将生产成本降到极低。而技术进步,更是极大提高了发展上限。基于这两个因素,中国几乎所有行业在提升产量、提高质量的征途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持人口规模优势,重视人口再生产,并时刻强调市场化改革,使中国这个统一大市场保持活力,而技术进步又高度依赖于外部刺激。

从这些角度看中国的发展前途,就能理解无论何时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市场经济,都不为过。

本文标签: 汽车  盾构机  粉碎机  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