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会捧场的父母,是孩子的一生之幸

更新时间:2023-11-10 18:31:08作者:橙橘网

有一个会捧场的父母,是孩子的一生之幸


▎人民酱说:

父母发自内心的捧场,就是孩子茁长成长的必要养分。

全文3820字丨阅读共需4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者:夏天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看到这么一段小视频:

一位妈妈从儿子乱七八糟的书包里翻出各种“纸片书”,几乎每本书都被卷得不成样子。

妈妈嫌弃地翻开其中一本书的背面,发现上面赫然写着“目标是清华北大”。


妈妈扭头看看儿子翘着二郎腿坐在桌前悠闲地啃咬着笔杆的样子,哭笑不得,她有些嘲讽地说道:

“你平时那么不听话,目标还这么远大,我简直不敢相信。 你要是能考上清华北大,你老娘我就围着镇子裸奔一圈。”


让我格外注意的是,这位妈妈对儿子的调侃,竟然意外勾起了很多网友痛苦的回忆:

“真是同款爸妈,在他们眼里,你的梦想就是个笑话。” “他们不相信你能把一件事做好。 即使你真的做好了,也会带着怀疑嘲讽你: ‘ 这真的是你自己考的?没抄别人的吧? 就你这小身板,长跑还能跑第一,你蒙我的吧。 ’ ” “我爸妈也这样,不相信我,还经常打击讽刺我,就好像我不配拥有梦想,不可能变好变优秀……”

记得《小王子》有句话说:

“只要你一句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每一个孩子都无比渴望父母的肯定和赞美。

父母的肯定和赞美,就像是一双具有魔法的命运之手,能给孩子开一扇窗,也能给孩子关一扇门。

所以,好的父母,一定要懂得为孩子“捧场”。


你越打击,孩子越差劲

《小巨人运动会》里有一个叫做葫芦娃的小男孩。

他每次参加比赛都是第一名,可他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更没有在众人面前夸过他。

他在节目中很沮丧地说道:

“我有些厉害了的话,妈妈都说我离别人远着呢。”


当歌手汪苏泷问他:

“没有得到应有的夸奖,你觉得委屈吗?”

他立刻用双臂捂着眼睛哭了起来。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中写道: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父母一句鼓励的话而奋发向上,也可能因为父母一个厌烦的眼神而黯然神伤,丧失信心。”

孩子最在乎的人是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语都是孩子寻找自我、确定自我的力量和依据。

很多时候,父母的贬低、打击、泼冷水,不但不会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反而会摧毁孩子的自信,斩断孩子的潜力。

《心理访谈》曾讲过“资深啃老族”范成金的故事。

范成金小的时候,父母对她期望很高,希望她能够成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为了让范成金更上进,更有出息,父母经常批评她、打压她、挑剔她。


她刚学会写字的时候,爸爸会指着作业本说:

“你写的什么玩意?丑得要死?快擦了重写。”

她上小学的时候思维活跃,喜欢在作业本上画一些自己的发明创造,妈妈批评她:

“不务正业,偷奸耍滑。”

后来,她喜欢上服装设计,她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妈妈看,希望得到妈妈的支持和夸奖,可妈妈却不以为然道:

“这啥,有啥用?看书去!”

她好不容易考了80分,爸爸不仅不会夸奖她,反而挖苦她:

“你们班那么多考90多分的,还有考100分的,你咋不能考高一点。”

她大专毕业刚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妈妈指着鼻子骂她:

“高中毕业都能干的活,我们的辛苦白费了。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成事了,狗都能成事。”


就这样,在父母积年累月的打击批评下,范成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抵触“让父母满意”这件事。

她选择彻底放弃自己,不找工作不干活,一路啃老啃了10年。

面对父母的失望和不满,她在镜头前愤怒地控诉父母:

“你们剪断了我的翅膀,还想让我飞? 我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你们害的。”

正如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所说得那样:

你想什么,关注什么,担心什么,什么就会降临。

父母总是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总是提醒孩子的不足,只会让孩子轻视自己,否定自己,放弃自己,变得越来越差劲。

孩子的信心和自我价值,都来源于父母的肯定、鼓舞和赞美。

父母越会“捧场”,孩子才会越自信,越优秀。


你越打击,孩子离你越远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孩子跟父母不亲吗?

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父母的忽视和打击。

因《爱情神话》翻红的倪虹洁跟父母的关系很僵硬。

她在采访中讲到:

她从小就很漂亮,但她的父母从没有夸过她漂亮。

她拍了婷美广告,成为“中国第一美胸模特”,父母感到很丢人。


她出演《武林外传》里的“祝无双”,父母就像没这事儿一样,什么也没说。

有一次,她看到爸爸在看电视,就试探性地对爸爸说,那个什么台好像正在播我演的《双刺》,她的爸爸也只是很冷漠地回应了一声“哦”。

父母的漠不关心让倪虹洁大受打击,也让倪虹洁和父母之间产生了一道永远也跨不过去的鸿沟。

前阵子,倪虹洁在采访中分享了一件小事。

那天她工作完顺路回家放琴,回家时,爸爸正好在埋头吃饭,但爸爸自始至终也没有问倪虹洁一句“你饿不饿”。

倪虹洁深感尴尬,放下琴没待几分钟就以“楼下有工作人员在等”的借口开溜。

上了电梯,倪虹洁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慢性共情失败”的概念,是指父母在孩子成长期间,长期对孩子情感的不闻不问。

不管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是“无回应”、“泼冷水”的状态,这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被抛弃感,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在一次次的失望和心灰意冷中离父母越来越远。

捷尔任斯基说:

“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才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爱与关注。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才会相信自己被爱,才能学会爱父母。

很久之前,看过一个保送清华的大学生视频。

他在视频里说道:

“我成长在一个欢乐型的家庭,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也多以鼓励为主。 我的成绩刚开始也不理想,甚至可以用很糟糕来形容。 但是我的父母总是能看到我的一点点很微小的进步,并不断地给我打气、鼓励、和支持。 是他们对我无条件的爱,持续的关注和信任,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动力,把我送进了清华。 我想对我的父母说: ‘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孩子内心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欣赏和鼓励。

一个“会捧场”父母 ,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美满。


再好的教育

也敌不过会捧场的父母

曾看过这么一段视频。

音乐大师Zander指导一个10岁的亚裔小女孩拉小提琴。

小女孩琴拉得很流畅,但她看起来却很紧张。

她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指,脸上始终看不见笑容。

大师问小女孩:“你能笑一笑吗?”


女孩尴尬地笑了笑。

大师又问:“你能跳一跳吗?”


女孩不自然地跳了跳。

无奈,大师只好像个“大孩子“似的,亲自带着小女孩在台上蹦蹦跳跳。


并不断地鼓励小女孩放松,称赞小女孩很棒,让小女孩想象自己正在冰面上优雅地滑冰……


在大师耐心、和善的鼓励下,小女孩终于露出了真心的笑容,自信地弹出了一首充满感情的乐曲。

辅导结束,大师问小女孩的妈妈:

“你认为你的孩子漂亮吗?”

妈妈摇了摇头。


大师又问:“你觉得她拉得好吗?”

妈妈又摇了摇头。

大师很认真地看着女孩的妈妈,对女孩的妈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孩子的演奏没有问题,但是她很难挤出笑容。 你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你的担忧正在孩子身上蔓延。 如果你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她真的会变成一个让人担心的人。 今天这堂课真正的转变不在孩子,而是在您身上……”

大师的这番话,不仅给小女孩的妈妈上了一课,也给所有的父母都上了一课:

再好的教育,也敌不过一个会捧场的父母。

夏丏尊也曾说过: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 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莫过于爱的教育。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否定孩子,不会让孩子变得强大,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干涸、枯萎、黯淡。

孩子需要鼓励、赞美,就像植物需要水。

只有父母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看见孩子,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美,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有信心和勇气去做好眼前的事情,去面对更大的挑战。

钟南山院士,小的时候成绩很差,还很爱逃学。

有一次考试,他破天荒的考了高分。

他的妈妈没有质疑他,嘲讽他,而是发自内心地、高兴地夸赞他:

“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一句褒奖,让钟南山的内心充满能量,他开始下定决心认真读书,一直到成为今天的“国士无双”钟南山。

所以你看,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那句歌词所唱得那样:

“你鼓舞了我,我能傲立群山之巅。 你鼓舞了我,我敢勇闯海暴之险。 我变得更强,只因借助了您的肩。 你鼓舞了我,我超越了从前的自己。”

父母学会了为孩子“捧场”,孩子才能“不负众望”。


《父母的觉醒》中说: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做一个会捧场的父母,是你家孩子的一生之幸。

因为,那些被父母讽刺、挖苦、泼冷水的孩子,常常是自卑的、不安的、怯懦的。

而那些被父母捧场,鼓励的孩子,永远不缺向上的胆量,和向前的勇气。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为孩子尽情鼓掌的捧场观众。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与欣赏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dangyang002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