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调研结果:幼年时词汇量大,未来学习成绩更好

更新时间:2023-11-01 14:30:40作者:橙橘网

美国学者调研结果:幼年时词汇量大,未来学习成绩更好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有很多关于孩子们的古话,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比如:贵人语迟。

有的古话是站得住脚的,是被学者证实其合理性的,有的古话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3岁看大,7岁看老”属于前者,贵人语迟属于后者。

证明一个道理是否合理,是否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普遍印证,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调研的,不排除有个例,但是个例不能代表“大众”,个例不具有代表性。



“3000万字差距”调查的意义

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3000万字调查”,如果您没有听说过,今天可以了解一下,如果您刚好了解,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

这是美国学者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的一项著名的研究,他们的这个实验长达2年半(算上回访,那就是12年半的时间),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他们跟踪了42组不同阶层的家庭,记录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对家庭和孩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到4岁的时候,与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有3000万个词汇量的差距

又等待了10年,两位学者对这些孩子和家庭做了回访,得出的结论是:词汇量丰富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更好。



分析一下这个调研的实际意义

其实贫困或者是富有并不是直接影响孩子词汇量,或者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

但是贫困或者是富有,确实对家长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这样来说,越是富有的家庭,父母就越是重视孩子的“自我”,越是重视孩子的自尊。

越是富有的家庭,父母就越希望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自由。

没有了经济收入的压力,父母也能保持更好的心态,把焦点集中在陪伴引导孩子这件事上。

而贫困家庭,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沉默寡言的,父母忙于生计,整日奔波,也就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这里用了“大多数”,是因为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父母,虽然每天为生活所困,但是他们依然会用饱满的热情来陪伴孩子、引导孩子,他们愿意跟孩子平等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其实孩子的词汇量掌握跟家庭贫富没有关系,和父母的引导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只是生活条件影响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情绪和表达方式而已

底层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用同样的方式陪伴孩子,喜欢和孩子沟通,积极给孩子传递信息,孩子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孩子同样很有可能成为那个非常优秀的人。



多和孩子聊聊天

其实拓展孩子的词汇量特别简单,不需要父母有多好的学识(当然了,父母懂得多,跟孩子也会容易懂得多),只要父母经常和孩子聊天,重视和孩子的互动,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快速提升起来。

而迅速提升的关键时间段就是孩子在2岁到6岁这个阶段。

有的父母比较传统,是真的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什么,在这样的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小屁孩”,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聊的,现在意识到聊天对孩子有好处,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聊,那我在这里支支招。



孩子上幼儿园以前

也就是2岁到3岁这个阶段,大多数孩子从一个字的“蹦”,到蹦词,再到可以说长句子,基本上2岁半的时候就能流利地说长句子了,父母和亲近的家人是能够听得懂孩子的表达方式的。

这个时候多引导孩子表达,问一些简单的比如:

“你在干什么?”

“你拿的是什么?”

“你在做游戏吗?”

“你要不要……”

引导孩子去主动表达,养成和孩子沟通的习惯,这类问题,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就够用了。

另外建议这段时间多带孩子看适龄绘本,那种大画面、字数较少的绘本,绘本上的文字表达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宝宝,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方式和表达方式适当调整,把绘本的内容讲给孩子听,这也是传递词汇量的一个重要过程。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

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那可以聊的内容就多了去了。

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是适应集体环境的一个过程,放学以后,我们可以主动打开话题:

“今天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今天你玩了什么啊?”

“今天你又交到了新朋友了吗?”

“今天老师带们体验了什么游戏啊?”

这些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趣味性”、“社交”展开的,但是一定要切记不要问孩子消极的事情,比如说“你今天和谁有争执吗”、“今天你哭了吗”这类的话题。

家长打开话题的方向,直接影响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态度,如果家长经常传递消极信息,关注消极的事情,那孩子无形中对上学这件事就变得消极。



孩子上了中班以后

孩子到了中班,更多的是要传递一个规则意识,让孩子遵守教师规则,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是在为后期做铺垫,因为距离上小学,只有两年的时间了。

家校共育,在主导意识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家长要调整好步调,以学校的进展为中心,为孩子适应校园环境打下手,同时重视和孩子的沟通,拓展词汇量,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中班以后,就可以多跟孩子聊一聊班级秩序,聊一聊课堂秩序,聊一聊如何遵守秩序,顺带着可以聊一聊之前聊过的话题。





孩子上了大班以后

孩子到了大班,也就是5岁以后,大班下学期基本上都是6岁了,这个阶段可以聊的内容就更多了。

上述提到的问题都能聊,另外可以拓展新话题,以后想要做什么,上学的意义是什么,聊一聊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聊一聊社会的发展秩序,让孩子提前明白生存的法则,有助于提前让孩子确定目标,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聊天的时候要轻松自在,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尽量做到少说多听,我们不是要说给孩子听,不是要强制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成长,孩子主动表达





结语:

孩子7岁以前多跟孩子聊天,多发展孩子的行为能力,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拓展体能,但是真的没有必要去强制孩子提前学习。

这才是正向的引导,打好基础,孩子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抢跑也许短时间内能看出效果,但是不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

词汇量的吸收、运用,可以直接刺激大脑的发育,包括很多行为能力,都有效刺激大脑的发育。

该学的到了年龄自然都学会了,但是词汇量、大脑发育、行为能力,这些错过了黄金发展期,就真的错过了。

本文标签: 绘本  父母  调研  词汇量  美国学者  孩子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