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T成员JOHNNY锁骨骨折 暂停一切演艺活动
2023-06-14
更新时间:2023-05-30 15:07:49作者:橙橘网
提到盖·里奇,大家都会想到一系列经典作品,他是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
从《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开始,他的电影极富有娱乐性和幽默感。
如今,他的电影《盟约》上映之后,却遭遇到了口碑两极化。
因为立场和价值观的不同,有人认为是今年最好的战争片,有人专门注册账号狂打一星。
如此的分裂,撕扯,也让这部片子到了风口浪尖上。
目前,豆瓣上的评分为7.2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其实故事的内容还是很简单的。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中士约翰·金利和当地的翻译艾哈迈德一起调查这个区域。
艾哈迈德为了得到签证,获得之后去美国生活的签证,用尽全力去帮助美国中士。
他们的部队却遭遇到了袭击,作为幸存者,艾哈迈德利用自己的聪明勇敢,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受伤的约翰。
回到了美国之后,约翰得知翻译艾哈迈德并没有像美国承诺那样,获得签证。
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之下,他怀着一颗报恩的心,重返阿富汗战区,救出了翻译艾哈迈德。
抛开战争,讲述的就是一个相互救赎、感恩的故事。
然而,很多人的争议点并不在此。
很多网友觉得这是漂亮国的主旋律,是在给侵略行为洗白。
站在阿富汗的角度,主角是侵略者中的一员,到了阿富汗之后,“阿奸“还要帮助他对付自己人。
最终,两个人狼狈为奸,一个回国,一个没有签证躲到了山洞里,还被阿富汗通缉。
而侵略者为了救出阿奸,再次深入虎穴。
像这一位网友说的,“侵略别人拯救自己,机场丢下阿富汗几万人自己跑了“。
众所周知,在阿富汗战争中,有很多让人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在撤离行动中,很多人陷入到了混乱的喀布尔国际机场,他们冒死前往,虽然很多人没有签证,甚至连护照都没有。
美军C-17运输机在滑行,后来数百名阿富汗人在追赶。
有的人爬上了机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轮舱。
后来,两个黑影直接从起落架上坠落,他们是一对还未成年的兄弟。
战争场面是很残酷的。
然而,这些内容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明明是美军撕毁盟约,逃避责任,后半段却变成了“报恩“的故事,一个人为了感恩,费尽了时间和精力,离开了家庭和孩子,深入虎穴。
在对这一段呈现的时候,导演还利用了很多的拍摄技巧来展现男主角的焦急。
然而,仅仅如此吗?
男主角为了让翻译拿到签证,打了很多的电话,花了很多钱,托了很多人情。
而漂亮国的政府却一再推诿,他还数次发火辱骂。
从侧面衬托了领导的不作为。
印象深刻的是电影最后出现的那一段字幕。
大概意思就是——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投入了98000名士兵,还招募了50000名翻译。
他们在接受工作之前,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给予了签证承诺。
但是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活下来拿到签证呢?“
赤裸裸的讽刺。
导演盖里奇擅长拍摄动作大场面,这位导演不管是生活作风还是电影风格,都透露着一个字,那就是”酷”。
他出生在伦敦,他桀骜不驯,叛逆潮流,他的这些风格也体现在作品中。
快速的剪辑,凌厉的黑色幽默,撩人心弦的故事和音乐,都让这位导演脱颖而出。
然而,一个人的成长和环境对于后期的电影创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盖里奇的镜头之下,我们很少看到那些光鲜亮丽,典雅优美的场景和画面,大多数都是肮脏混乱,甚至粗俗的市井小人物。
哪怕是这些都成为了大人物,他们身上的市井气息也难以褪去。
也许,这些都和盖里奇的贫民背景有关。
在电影中,翻译在犄角旮旯躲来躲去,约翰回国之后的暴躁和粗话,都可以看到他的特点。
战场场面是紧张激烈的,枪战的紧张,绝境中的压抑和一线生机,双方的剑拔弩张,都有战争片爽片的精彩。
所有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抛开激烈的战争戏,娓娓道来的情感才是最为打动观众的。
02
这部电影倡导的平等互助,自由拼搏等精神,都是很标准的个人英雄主义。
不管触及多么敏感的话题,制度的欠缺,揭露官员的丑恶等等,最终的结局都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大结局。
在电影《盟约》中,约翰为了拯救恩人,不惜倾家荡产,不顾劝阻也要救他脱苦海。
而翻译为了救约翰,也是历经了艰辛,在所不辞。
这一对双男主被塑造成为了正义,勇敢的化身。
他们与邪恶势力生死决战的动机却是“个人“的,是很具有个性的普通人中的英雄。
很符合美式主旋律的特点。
美式主旋律并不是政治层面的,而是个人层面的,它更侧重于道德,伦理,情感等各方面基础之上。
跳出漂亮国,这些元素恰恰是全人类共同具有的普世价值观。
根据资料,这一部战争片投资5500万美元,只拿到628万美元开画票房。
按照现在的票房成绩,应该是回本无望。
2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美国所传递的价值观是很难感染到美国之外的观众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部电影是真的“生不逢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