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的孩子,如何表达亲密的需求?

更新时间:2023-11-28 15:05:43作者:橙橘网

10周的孩子,如何表达亲密的需求?




编者
按:本期内容来自婴儿观察课程(第2期),经过改编,隐藏了婴儿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文章主要用来交流与学习。目前,新一期婴儿观察课程正在招募中。Graham Shulman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对【真实婴儿观察报告】进行解析和讨论,可咨询文末图片中助理了解详情。

曾老师曾说: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

而婴儿和母亲的互动链接,几乎是一个婴儿早期最核心的体验。母亲和婴儿之间的那些细小动作,也包含了动作里的情感和微妙的变化。

在婴儿谦谦身上,我们也不得不惊呼,他对外界的感受和互动的需求如此敏锐和鲜活,即使10周之前,他还在妈妈的子宫中。


看见的瞬间,了解的开始

妈妈紧挨婴儿床站着,正在陪伴躺在婴儿床上的谦谦玩耍。谦谦仰躺着,他实在太小了,两条腿还没法伸直,交替着向远处蹬腿,尽兴的时候两条腿还会凌空于床上扑腾。他的两只小手也会微微抬起,向天空的方向,手掌一收一放,像是在做抓握的动作,妈妈和谦谦的视线紧紧黏在对方脸上。

这个场景下,我们能感受到,谦谦处在很轻松愉悦的状态里。

他的双手向天空方向延展,既是一个物理层面的延展,同时,在谦谦的心智层面,似乎也在向外面的世界去延展,在隐喻的层面可以理解为抓握外部世界的事物。

我(观察员)放下东西后便朝妈妈和谦谦那边走去。此时,妈妈对谦谦说“看,看,姑姑来咯,姑姑来看你咯”之类的话。妈妈的视线没有一直停留在谦谦的脸上,而是会刻意将脑袋转向我,好像在提醒谦谦姑姑在哪儿。而此时,即使在妈妈的刻意提醒下,谦谦还沉浸在刚才与妈妈的互动中,目光专注地看着妈妈,并没有明显意识到我的到来。

这里提到,妈妈会刻意地转脑袋,并且将视线去指向我所在的位置,来试图引导谦谦。这样的行为向我们印证着,这位妈妈是把谦谦当作一个人来看待的。她知道谦谦有自己的体验,而我的到来,也会给他带来相应的体验。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我到来的时候,这对母子其实正处在一个持续且亲密的交流过程中。而妈妈很自然、舒服的,就把我引入了他们母子间的互动中,制造了一个三人存在的空间,而不再是两个人。

但谦谦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停留在妈妈身上,并没有被转移。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位妈妈并没有再继续坚持......

为了靠近观察又不打扰母子之间的互动,我停在了离婴儿床一米半的位置观察他们。我停留了近半分钟,谦谦仍然在跟妈妈互动。妈妈对他说“你今天很开心呀”、“今天很有活力呀,还没有想睡觉”之类的话。谦谦对妈妈的回应跟之前一样,时而发出一些“nga nga”的声音,愉悦、不急促。

妈妈没有继续坚持,而是去描述,她理解的谦谦的状态——“今天的心情很开心”“今天很有活力”等等。值得开心的是,她没有再坚持,要求孩子必须注意到我的到来,而是去观察当下谦谦的兴趣状态是怎样的。

此外,母亲为孩子的行为和感受命名,谈论这些体验,并为它们赋予意义。以这样的方式来确认孩子的体验,也帮助孩子自己去确认他的自体感受。这完全来自于母亲天然的本能。

接着,我来到了谦谦婴儿床的前方。为了不过度干预,我没有俯身看他。这时,妈妈又提示谦谦:姑姑来了。三四秒过后,谦谦仰起头朝我的方向看来。他微调了仰头的角度两三次,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够看到我的脸。我一直盯着他的眼睛,在他看向我的脸的时候,我们的眼神对视只有10%的时间,很快他又回到了和妈妈的互动中。

在这一段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妈妈又再次尝试,告诉谦谦姑姑来了。

妈妈希望让谦谦注意我的到来,而三四秒之后,谦谦开始做出一些调整,看向了我。这一次,他对妈妈的引导做出了回应。很特别的,他真的在重新定向。这个定向,不光是在物理层面,也在心智层面。

他经过几次调整头的位置和角度,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我,将他的心智定向到我这个外来人身上,回应了妈妈的引导。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谦谦获得了足够的和妈妈在一起的体验,这是一对一的,并且妈妈也为了和婴儿情绪同频,努力地做出回应。他们的关系给人的感觉是紧密、放松、满足的。当他通过声音或动作发出需求的时候,能被妈妈和奶奶猜测到,并且很好地满足他。


总朝一个方向抱孩子,
关系到他对安全感的定向

谦谦的声音开始从快乐的“nga nga”变成越来越急促“ngaa ngaa”。他用了更多的力气,每个“ngaa ngaa”的间隙也越来越短暂,听起来很不耐烦。他的双臂向妈妈的方向够过去,眉头紧皱。他渐渐地有了哭腔,脸上的五官因此挤作一团。其实妈妈在最初就注意到了他的需求,因为她说“想要妈妈抱啦”。但妈妈似乎想刻意延迟满足谦谦想要被抱起来的需求,直到谦谦“哭”(没有出眼泪)了两三秒,妈妈才把谦谦从婴儿床上抱起来。被妈妈抱进怀里的那一瞬,他停止了哭腔和扑腾的动作,谦谦被妈妈竖直地抱着,脑袋枕在妈妈的右肩上,脸上表现得很满足。

在此处,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发生了。是什么推动了谦谦情绪状态的变化呢?

在临床工作中,当看到一个对象的心智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会想,这个变化是跟着什么发生的?或者说,是什么让他的心智状态发生了变化?

有学员提到,是不是他在床上躺太久了,累了?或者是饿了?物理的状态和需求,也会关联到情感和心理的状态。

也有学员猜测,是因为妈妈频繁地提及观察员,可能他会有些焦虑,担心他跟妈妈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受到影响,产生了被入侵感。这里有关婴儿对第三方存在的原始响应,也就是婴儿可能将第三方的存在视为一种体验上的威胁,认为第三方会威胁到他和原初母体之间的链接。

但当妈妈抱起他的时候,他很快就平稳下来了。可见,母亲给婴儿提供的抱持,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也是情感和心理层面的抱持。

在婴儿被母亲抱持的部分,Graham Shulman老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澄清提问:妈妈抱起谦谦的时候,是用什么姿势抱的?谦谦的哪一侧是靠着妈妈的?

谦谦的左侧是靠着妈妈的。

我们可以对此稍作留意,看看在吃奶时谦谦的动作,又和抱持的方向有着怎样奇妙的关联?

妈妈把奶瓶送到他嘴里,谦谦的需求被满足了,他很快速地吮吸奶嘴,脸上写着满足。他实在是吃得太快,妈妈对他说“吃慢一点,不要吃这么快”。谦谦像是听懂了,他放慢了吮吸的速度,眼睛一直看着妈妈,而妈妈也认真看着谦谦吃奶。谦谦的两只手都放在耳边,右手一抓一合,左手没有特别的动作。同时他的右腿也会比左腿蹬的更频繁,幅度更大、更用力。

这里发生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关于母子链接的深度。当妈妈告诉谦谦说“喝慢点,不要那么快”,他真的就慢下来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谦谦的左手,也就是贴着妈妈这边的手是相对稳定的,而他的另外一只手在做开合的动作。这向我们提示了母体在帮助婴儿定向、并为婴儿提供被抱持感的重要性。

谦谦的左侧,他的左手、左腿相对都是比较平静的,而他的右侧手脚似乎有着更多的动作。婴儿身体两侧运动的差异,有可能源于其心理层面也同样是一侧更平静,一侧更活跃(或者也包含着不耐烦)。

在《婴儿观察》的文献课中,我们也读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些婴儿总是被妈妈用同样的方式抱着,也就意味着婴儿总是同一侧贴着他的妈妈。当这个婴儿被放下来的时候,如果把玩具放在了他和妈妈贴着的那一侧时,通常这些婴儿会更加平静、安稳地和玩具接触,并且发生兴趣;反之,如果这些玩具被放在了另外一侧,也就是不常和妈妈产生接触的那一侧时,婴儿可能会变得极度不安和痛苦,且不愿意和玩具产生链接。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极端的案例。在谦谦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日常、更温和的呈现状态。一个婴儿的内在体验,对空间的体验,既包含了物理空间,也包含了和物理空间相关联的心智空间,以及和母亲的分离。


被切断的稳定三角关系

谦谦吃奶的需求被满足了,这种激动(伴随着身体的动作)持续了大概两分钟,他又恢复了平静,手和脚的动作都停止了。谦谦、妈妈、奶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谦谦吃着奶,妈妈看着谦谦吃奶,谦谦知道妈妈正在看他吃奶。

这一刻,我们能感受到谦谦的内核处在很稳定的状态,他与妈妈还有奶瓶的关系是其他人都无法介入的牢固。这样一个稳定漂亮的三角结构,很好地呈现了婴儿期是如何奠定我们对亲密感的感受的。

母婴之间持续的5-7分钟的高强度的链接,像魔法一般。但在妈妈的注意力转向奶奶的时刻,这个魔法又断掉了:

妈妈转过头开始跟奶奶聊天,谦谦立刻察觉到了,他含着奶嘴发出了不满的声音“en en”。见妈妈没有转过头看回他,他又扭动他的身体,在耳边摇着两只手,两条腿用力蹬。妈妈感受到了他的不满,妈妈用扶奶瓶的手敲了敲瓶身,震动传到了谦谦的嘴里,谦谦停下了不满的动作。妈妈并没有回到和谦谦的眼神对视,妈妈还是转头在跟奶奶说话,偶尔转头看看谦谦几眼。不知道是不是谦谦一直看着妈妈的目光太过热烈,妈妈这次选择了撇开头,刻意不与谦谦有眼神交流,并向谦谦说“你别看我了”。谦谦似乎没有听懂这句,他还是看着妈妈脸的方向。但当妈妈不看他的时候,他会突然停止吮吸奶,妈妈感受到这种情况后会再用手指敲敲奶瓶,谦谦又会开始吮吸。

在我的感受中,妈妈说“你别看我了”这句话的语气是有一点害羞的,似乎是因为谦谦看着妈妈的目光太过热烈,妈妈觉得不太好意思了,然后说,“哎你别看我”,这其中并没有对他的嫌弃或讨厌。

母婴间高度链接的状态,可能让妈妈产生了细微的焦虑,使得妈妈要断掉链接,以此来减轻自身内在的不适应感。而这种焦虑,可能来自于母亲害怕对孩子过度依恋,害怕自己跟孩子过度融合,这种过度依恋带来的淹没感,让母亲想要回避和切断与婴儿高强度的链接。

精神分析家梅尔策博士曾经也谈到了这样的状态:这种对淹没性的回避,可能不是来源于融合恐惧,也不是来源于被困住或者被依赖的恐惧,而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个瞬间,它的美丽太过强大,强大到让人觉得痛苦。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那些浓烈、热切且美丽的事物,也同时让我们感觉到痛苦,因为它的浓度实在太高了。

有弥联合心理2023下半年课程重磅上线

《深入成人的心智——婴儿观察(心理咨询师训练)体验课(第二期)》

!!!12正式开课!!!

需要报名的学员抓紧时间下方扫码

添加课程助理咨询报名详情

——阅 读————

本文标签: 吃奶  奶瓶  奶嘴  玩具  开心  奶奶  需求  婴儿期  新手妈妈  

为您推荐

怎样判断是否是厌奶期 会有什么表现

1、宝宝进入厌奶期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吃的奶量变少了,因此可以计算宝宝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于所需的奶量,没有生病发烧,且到了4~6个月大,宝宝就可能已经进入厌奶期。2、一般而言,4个月内的宝宝,计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宝宝

2023-12-02 21:32

三岁孩子哭闹的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1、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在3岁孩子的眼中,这个世界有太多新奇和未知的东西,等着他去探索;他也会循着自己的兴趣去钻研。这其实是孩子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是非常可贵的动力所在。父母需要做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2023-12-01 11:37

婴儿不肯佩戴口罩怎么办 家长需要怎么做

1、学龄孩子,亲子沟通非常重要,经过反复教导,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最终会接受科学道理,戴上口罩。对于一些低龄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互动游戏,讲故事,做相互的角色扮演,让孩子给玩具戴口罩。2、一般来说一岁以下的儿童不太适合(不

2023-12-01 10:33

小孩眼睛有近视需要长期带眼镜吗 需要一直带着近视镜

1、如果儿童是真性近视建议一直带着近视眼镜,因为真性近视的儿童带着眼镜是有很多好处的,不仅能够矫正视力,还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对于治疗弱视和斜视有好处,如果孩子近视期间一直不戴眼镜,可能导致视力变得越来越差,导致高度近视

2023-12-01 10:32

孩子为何要上幼小衔接 上幼小衔街的原因

1、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但面临生活习惯上的骤变,而且课堂模式上也有不小的区别。2、许多小孩升学后不是怕学、厌学,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完成、东西丢三落四,这都让家长们忧心不已。其实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孩

2023-12-01 10:31

教育3岁孩子的方法 需要怎么教育

1、对孩子实行奖惩教育,有惩罚,有奖励,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毕竟如果一味的迎合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什么,就奖励什么,这样是不对的。如果孩子犯错了,做了不好的事情,家长就要懂得惩罚孩子,而不是一味纵容孩子。2、培养孩子的独

2023-12-01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