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哭闹的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2023-12-01
更新时间:2023-11-05 06:05:35作者:橙橘网
根据最近期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公民是时候捐献年龄中位数为47岁,少年儿童(18岁以下)捐献占比尚不足10%。这意味着当少年儿童出现终末期器官衰竭(尤其是没有很好替代疗法的肝衰竭、心衰竭)后,获得适配的捐献器官概率要远远小于成人。
“在成功实施了当年全国最低龄儿童心脏移植后一段时间,我接收到的儿童心衰病人大多没能等待合适供心,进而导致悲剧性结局……”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为一名三岁多的扩心病孩子佑佑(化名)实施了心脏移植。随后多名儿童心衰患者因未能等到合适供体而去世。
在11月3日举行的一场特殊的“换心”人病友会暨患者宣教活动中,吴钟凯教授向南都记者透露:“类似的悲剧,很快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中山一院吴钟凯教授团队正联合国内多个颇具实力的心脏中心开展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儿童左心室辅助系统(俗称人工心)研发。目前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罹患扩心病、川崎病等继发左心射血不足的小患儿,有望通过“人工心”来延续生命,为将来成年后桥接实施成人心脏移植创造契机。
弹指十年过去
当年的最低龄心移植患儿已健康成长
2013年,接受心脏移植时的佑佑只有3岁多。“十年过去了,那颗心脏(器官捐献者捐献的供心)已经完全和孩子融合在了一起,共同发育、健康成长”,吴钟凯教授告诉南都记者。
该例手术的成功,以及后续随访中不断发现的惊喜,给了中山一心外科团队莫大的鼓励。“多年以后,在一次义诊时,超声专家给孩子做了专门的心脏排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一切正常。这说明儿童心脏移植术后的远期效果可能比成人更好,这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因为罹患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佑佑在三岁时确诊为扩展性心肌病。心脏肥大、心肌肥厚之后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足以致命。“找到我们时,孩子的心脏甚至比成人心脏还大,心脏移植成了最后的希望。”
吴钟凯回忆道,每一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后面,都有另外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不幸的佑佑在医院接受内科处理了一段时间后,幸运地等来了一个年龄、血型等各方面都匹配的供体。对方也是个孩子,不幸摔倒脑死亡,拥有大爱的孩子家长进行了器官捐献。2013年9月18日,吴钟凯主刀为他执行了心脏移植术。
考虑到供体和受体都是孩子,未来要面临生长发育问题,吴钟凯在移植过程中特意进行了颇有设计的缝合,为佑佑和供心之间的长大创造了条件和空间。手术很成功,供心植入后、血流开放的刹那,新的心脏自主复跳,移植获得成功。“这是当时国内年龄最小且成功生活至今的儿童心脏移植案例。”吴钟凯说,他一直非常留意佑佑的后续进展,并和孩子家长保持着长期的沟通。
两年前,在佑佑居住地开展义诊的吴钟凯,特意将十多岁的佑佑叫到了现场进行超声影像检查等随访,结果提示一切正常。孩子现在都已经上初中了,还能上体育课,心功能、运动耐量等指标都很正常。供心和这个曾经的扩心病患儿融为一体。“这颗心已经是他自己的了。”
寻求最为平衡的免疫程度
有女性“换心”之后分娩健康宝宝
然而,将来自基因、遗传背景完全不同的器官充分“为我所用”,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有很多。和其他器官移植一样,心脏移植也需要个体化的制定免疫抑制方案,确定最适合患者个体的抗排斥方案,还有就是预防移植物血管病的发生。
在当天的病友交流会上,吴钟凯教授及其移植团队核心成员冯康倪医生专题讲解了“换心”之后的注意事项:如何医患携手,通过规范随访和管理来解决免疫抑制不足和免疫过度的问题。“出现这些情况,要么受体将供体器官给排斥掉,移植失败;要么患者免疫力极低,容易感染,严重的感染同样致命。”
吴钟凯告诉南都记者,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是国内第一批开展心脏移植的医院,早在1995年就开展心脏移植术,1996年进行了我国第一例婴幼儿心脏移植。
一般而言,对于男性心脏移植患者,其正常的生育分娩可以接受。但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妊娠分娩过程会极大加重心脏负担,临床上对于女性心脏移植者并不建议怀孕、妊娠。可就在中山一院,该院12005年进行心脏移植的小女孩“当当”(又是一名儿童患者),就于2016年顺利产下宝宝,创下了国内存活时间最长并生育小孩的纪录。
两年前,医院还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无缺血不停跳心脏移植,患者福伯当天也来到了活动现场。“福伯坚持规律复诊和口服抗免疫排斥药物,超声检查显示心功能良好,活动状态良好,并且无感染、无新发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情况。”
儿童供心不足有望破题
袖珍版“人工心”明年将上临床
众多儿童心脏移植成功的案例,和良好的远期预后,让吴钟凯教授特别看重儿童心脏移植事业。但儿童供心的不足则是该事业开展和推进的关键瓶颈。据其透露,中山一院他所在的团队正参与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望为这一难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这项研究专门攻坚“小儿左心辅助装置”,全国5家在该领域处于最高水平的医院共同参与,推动装置尽快从研发落地到临床应用。
儿童终末期心衰往往与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展性心肌病、川崎病等引起,其中相当部分患儿会出现左心问题。利用小儿左心辅助装置可以成为患儿桥接心脏移植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为他们等待供体心脏赢得时间。吴钟凯表示,在欧美国家,左心辅助的开展数量已经超过心脏移植,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
“根据最新研发进展,这一装置有望明年进入临床试验,届时,医院也将发布相关的招募计划,组织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参与的患儿接受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章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