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哭闹的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2023-12-01
更新时间:2023-11-11 12:05:22作者:橙橘网
秋冬之交,气温大幅下降。小儿抵抗力差,容易感受风寒邪气,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腹部受寒还易出现腹痛、呕吐清涎、腹泻等问题。此时,小儿的日常保健要注意“三暖”。
01
暖背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背部,是人体防范病邪的“藩篱”,适当保持背部温暖可以减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家长可以给小儿穿一件背心或马甲,以使后背保暖,但也不要穿得过多,背部过度出汗,反而易导致小儿受寒生病。此外,小儿活动后切忌汗出当风。
小儿肺常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差,采用热敏灸温灸背部特定穴位(如肺俞穴、身柱穴等),可祛风散寒,增强肺卫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养护肺脏还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品。
02
暖腹
小儿脾常不足,腹部是脾胃之所,外寒(冷空气、冷饮等)侵袭腹部,小儿容易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腹部保暖,顾护脾胃。睡觉时家长可给小儿穿个肚兜或在其腹部盖个小夹被。脾虚的小儿平常应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瓜果等。
采用热敏灸温灸小儿腹部特定穴位(如神阙穴、中脘穴等),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的功效,能增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抵抗力,还能起到培土生金、减少外感的作用。
03
暖脚
“寒从足下生。”脚部是人体阴阳经交会之处,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脚部受凉也易引起感冒。小儿只有做好脚部保暖,身体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平时家长要避免小儿在室内赤脚行走,应给小儿穿一双薄袜子。尽量保证小儿的鞋袜干燥,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晚上家长还可以让小儿进行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方紫苏叶10克,紫苏梗15克,藿香10克,艾叶10克。
做法:以上药材加适量清水煮沸5~10分钟,将药汤放至适宜的温度进行足浴,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10~15分钟)。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注意:1.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忌用。2.局部皮肤有溃疡、破损者忌用。3.上述药量为3岁以上小儿的药量。
祛邪散寒 试试食疗方
除了保证“三暖”,家长还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为小儿进行调理。
紫苏生姜饮生姜3片,陈皮1瓣,紫苏叶5~10克(干品),红糖少许。
做法:先将生姜和陈皮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5分钟,后下紫苏叶煮沸,加少许红糖调味,隔渣代茶饮用。
功效:散寒祛风。本品适用于受凉或进食凉物致腹痛、呕吐、鼻塞、流清涕的患儿。
杏苏陈皮茶紫苏叶10克(干品),南杏仁(甜杏仁)10克,北杏仁(苦杏仁)5克(去皮、尖),陈皮5克,蜜枣1枚。
做法:先将南杏仁、北杏仁、陈皮和蜜枣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5~ 20分钟,后下紫苏叶煮沸,隔渣代茶饮用。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本品适用于感受风寒致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或白的患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食疗方所用药量为3岁以上小儿的药量,1~3岁小儿药量酌减,1岁以内小儿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文: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 彭玉莹
编辑:梁婧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