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则昃什么意思 日中则昃解释
2024-05-23
更新时间:2024-05-23 03:23:52作者:未知
1、铁杵磨针
故事情节: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2、闻鸡起舞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3、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养羊的人,一天早上他放羊时发现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这个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吧!”这个人却说:“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可是第二天一早,这个人去放羊时,发现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后悔没听邻居的话,赶紧动手把羊圈上的洞补好了。从那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4、盲人摸象
三个盲人,一起走到大象前。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腿,他说我以为大象是什么样的动物呢?原来就是一个粗柱子。另一个盲人摸到了象鼻子,他说大象像个蛇一样圆的并且是软的。另一个盲人摸到了象尾巴,他说大象就像个鞭子。
这个故事说明,有一些事物,你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猜度别的事情。
5、守株待兔
一个农民偶然拣到一只撞晕在树桩上的兔子,幻想自己从此可以不用干活,只要守着树桩就能吃饱饭,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6、揠苗助长
在古代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7、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8、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十分喜爱音乐;有个靠吹牛混饭吃的南郭先生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他是吹竽的高手,于是齐宣王就请南郭先生加入了合奏乐队;南郭先生每天在乐队里装作弹琴的样子,其实一点声也没出,但是依旧能够拿高薪,吃美餐;后来,齐宣王死了,爱听独奏的齐湣王当了国君,南郭先生眼看瞒不住,就悄悄溜走了。
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9、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一个叫孙阳的人写了一本书来介绍各种好马,他的儿子想要继承他的事业。有一天他儿子拿着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带回来的却是一只癞蛤蟆。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10、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