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更新时间:2023-07-28 12:04:02作者:佚名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不具有医师资格的人,是不能给他人看病的,赤脚医生给他人看病的话,可能涉嫌非法行医罪,什么是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怎样认定非法行医罪?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请看下文。

非法行医罪,就是指没有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关法条】

第三百三十六条 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要点】

1.行为主体:“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本罪属于消极的身份犯。已经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行医的,即使没有办理其他有关手续,也不成立本罪;但是,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教唆或者帮助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成立非法行医罪的共犯(教唆犯或帮助犯)。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医疗活动的;

(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2.行为内容:非法行医,即非法从事诊断、治疗、医务护理工作,属于典型的职业犯(不管非法行医的时间多长,只能认定为一罪)。

不符合行医特征的行为,不成立非法行医罪,应视性质与情节认定为其他犯罪:

(1)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2)卖假药、劣药或者以行医为名采取非法手段取得他人财物的,认定为诈骗、盗窃、生产、销售假药、生产、销售劣药等罪。

(3)不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没有反复、继续实施的意思,偶然为特定人医治疾病的,不成立非法行医罪。

例如,某医院护士甲,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但答应同事乙的请求,商定以1500元为乙之子丙戒除毒瘾。甲在没有对丙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并不了解其毒瘾程度的情况下,便照搬其利用工作之便抄下来的一张戒毒处方为丙戒毒。在对丙使用大剂量药品时,丙出现不良反应,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甲虽然没有医生执业资格,但他并没有反复、继续私自为他人戒毒的意思,客观上也没有反复实施这种行为,故不能认定甲在非法从事医疗业务,因而不构成非法行医罪。对于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3.被害人的承诺不阻却非法行医的违法性。

4.责任要素:

故意,不要求营利的目的(职业犯)。但非法行医过失导致患者死亡的,成立结果加重犯。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整理的非法行医罪的相关内容,相信通过上述内容,你能对什么是非法行医罪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非法行医罪的相关重点能够有一个准确把握,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到你,谢谢浏览!

为您推荐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 非法行医行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

2023-07-28 12:04

结婚后多少年财产才算是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并不以结婚年限来确定,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在进行结婚登记之后,双方工资、生产或经营收益等都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023-07-28 12:04

关于“订立遗嘱”的几点意见 遗嘱的订立有什么要求

1、应当在遗嘱中指定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应当明确继承人的姓名。如果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任何一个,则为遗嘱继承。如果是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则属于遗赠,也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2、应当说明遗产分配的具体办法或者份

2023-07-28 12:04

债权人如何正确处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

1.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2.争取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3.债务人签收催收通知。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

2023-07-28 12:04

涉外离婚子女抚养问题和抚养费标准

如果涉外离婚夫妻双方是在中国登记结婚的,关于孩子抚养费的问题一律适用中国法律。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

2023-07-28 12:03

超过时效的债权是否能够主张抵销权

司法解释虽然没有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是否可以行使抵消权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抵消权作为债权的另一权能,自然应当与受领权一样,并不因时效而消失。往大了说,这也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即诚信原则相符。既然法律没有明文

2023-07-28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