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7-31 15:04:12作者:未知

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承揽合同指的是什么?雇佣合同指的又是什么?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或许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太了解。小编针对这一情况,为大家整理收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承揽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区别

1、雇佣合同中雇员与雇主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即雇员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雇主的监管和安排,具有隶属性。而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独立性,如何完成工作,由承揽人自己决定,不受定作人的监控,承揽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能力来完成工作,双方之间不存在支配与服从关系。

2、雇佣合同履行中所发生的危险、意外事故或损失,一般是由接受劳务的雇主承担。承揽合同履行中所产生风险则由完成工作成果的承揽人承担,除非损失是由于定作人的指示过失原因所造成的。

3、雇佣合同以直接提供劳务为目的,合同的标的是提供劳务,雇员只要提供了劳务就有权获得报酬。承揽合同则是以完成工作成果为目的,提供劳务仅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

4、雇佣合同中,雇员的工作对雇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是雇主所从事业务整体的一部分。承揽合同中,承揽人的工作通常不属雇主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是定作人工作的附属部分。

5、雇佣合同中,雇主一般按星期、按月按时向雇员支付报酬,该报酬相当于劳动力的价格。承揽合同中,定作人因承揽人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完某件事支付报酬,该报酬不仅包括劳动力价格,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工本费等。

6、雇佣合同雇员的工作方式要听任于雇主的指挥与分配,承揽合同中承揽人完成工作有自主权,只要其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具体的完成方式和时间由承揽人自己决定。

二、责任承担规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承揽合同履行中所产生风险则由完成工作成果的承揽人承担,除非损失是由于定作人的指示过失原因所造成的。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以上内容就是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之间的不同之处,看似复杂其实很好区分。本篇文章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编辑,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为您推荐

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1、标的物不同,承揽合同的标的物包含了承揽人特定技能的工作成果。而雇佣合同的标的只是受雇人提供劳务本身。2、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不同。承揽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承揽人在完成工作中具有独立性。雇佣合同的

2023-07-31 15:04

在先申请原则的含义(先申请原则和优先权原则的关系)

先申请原则是以申请日作为判断申请先后的标准。《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同日指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应当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后

2023-07-31 15:04

赠与合同中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有哪些标准

1、债权人撤销权在可撤销赠与合同中的行使。对于赠与人可以撤销的赠与合同,赠与人的债权人也可以依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行使债权人的撤销权。2、债权人撤销权在不可撤销赠与合同中的行使。不可撤销赠与合同,一般

2023-07-31 15:04

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1、主体资格的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2、国家干预的力度不同。3、争议的处理方式不同。4、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

2023-07-31 15:04

当两个人就同一发明创造分别提出专利申请时, 应该如何处理?

第一种,先发明原则。即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申请专利时,不论谁先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最先完成发明的申请人。第二种,先申请原则。即,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申请专利时,不管是谁最先

2023-07-31 15:04

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方法有哪些?

1、查看债务人财务报表。2、新闻媒体、中介机构或政府部门披露的债务人财产信息。3、通过与债务人内部工作人员交流获取财产信息。4、通过债务人的客户了解债务人的应收帐款、预付款项。通过银行内部各部门和机构

2023-07-31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