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后没有结婚彩礼能要回来吗

更新时间:2024-02-28 17:18:49作者:未知

订婚后没有结婚彩礼能要回来吗

订婚后没有结婚彩礼能要回来吗

一、订婚后没有结婚彩礼能要回来吗

一般情况下,双方不结婚了,彩礼应当退还。但是如果存在未婚同居情形,彩礼已经用于双方同居生活的,可以不予返还。

1.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也未同居生活或者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同居生活的,可以适当地考虑女方因举行婚宴所花的费用,80%以上的彩礼应予以返还。

2.对于已同居生活但未登记结婚、已登记结婚且已同居生活、结婚登记前后均同居生活的,应重视对妇女身心权益的保护,毕竟人身权价值的保护应远远超过对财产价值的保护。法院在审理中,可以把是否同居生活、同居时间长短以及同居期间是否怀孕等情况作为婚约财产返还比例的主要参考因素,其返还的比例应有明显的降低,考虑返还的比例可以在50%以下,对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彩礼数额不大;

(2)同居生活二年以上;

(3)已共同生育子女;

(4)有证明用于共同生活的,可以判令不予返还。

如此才能凸显司法裁判中法、理、情的统一,与当代国情、民众的认知水平相统一。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彩礼由谁来返还

通常认为,由于离婚案件涉及男女双方以及子女的人身权利,涉及当事人的隐私,故离婚案件中一般不存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且,彩礼的给付实际也是以男女双方为利益对象或者代表。因此,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1、男女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后,男方以女方为被告提起离婚诉讼,并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的,不列彩礼的实际给付人、实际收受人为第三人。而应以男女双方作为彩礼返还的权利人与义务人。一方以不是彩礼的实际给付人或者实际收受人为抗辩,拒绝返还彩礼的,不应予以支持。

2、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男方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彩礼的,由于彩礼的实际给付人与收受人并不局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在彩礼的用途上,既有可能是女方个人所用,也有可能是女方家庭所用、还有可能为男女双方所组建的家庭所用。因此,一般可列女方为被告,如彩礼实际收受人为女方父母或其他人,则可考虑列实际收受人为共同被告。这样既符合婚约财产纠纷特质,也有利于真正解决纠纷。

社会生活中,男方婚前给付女方财物的情形比较普遍,但就其给付财物时的直接目的而言,则大有不同。有的男方给付女方财物的目的是为确立恋爱关系;有的男方给付女方财物的目的是为维持恋爱关系、增进感情等等。显然,上述情形中,男方给付时均不是以结婚为给付财物的直接目的,也不是基于当地结婚习俗所为给付。因此,如果男方给付财物时的直接目的与婚姻无关,则不应认定为彩礼。

为您推荐

订婚后没有结婚彩礼能要回来吗

要退还彩礼。一般情况下,双方不结婚了,女方应当将收取的彩礼退还。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也未同居生活或者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同居生活的,可以适当地考虑女方因举行婚宴所花的费用,80%以上的彩礼应予以返还。

2024-02-28 17:18

人民法院立案多长时间开庭? 人民法院立案多长时间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立案多长时间开庭,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是没有明确的规定的,此时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程序性规定中,在当事人提起诉讼之后,如果是符合立案条件的,此时应该立案,如果是不符

2024-02-28 17:18

网签及备案的法律规定依据是什么?

网签及备案的法律规定依据是我国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一般来说,购房合同在签订之后,是需要及时的进行网签和备案的,需要注意的是,网签是在备案之前的程序,但是网签只是一个程序,只有经过备案后房屋买

2024-02-28 17:18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专利权是什么?

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专利权是专利人身权。作为专利权利人的,此时是需要及时的了解相关的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保护期限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此时及时的了解法律,是可以在遇到侵权行为的时候,更好的维护和保障自己

2024-02-28 17:18

劳动节加班工资几倍计算? 劳动节加班工资几倍计算公式

劳动节加班的,此时加班工资是以基本工资的三倍计算的。如果是我国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上班的,此时就是属于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情形,必须按照法定的标准计算加班费,并且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并且也

2024-02-28 17:17

犯了过失爆炸罪怎么量刑,过失爆炸定什么罪

犯过失爆炸罪的,情节较轻的话,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一般情况下,则是判处3-7年有期徒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024-02-28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