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诉讼)

更新时间:2024-04-24 20:24:39作者:佚名

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诉讼)

一、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

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当事人之间不得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或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诉讼时效期过了,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不是起诉权,即该权利没有了法律保护的外衣,变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裸权利。所以,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法院受理后都会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上是义务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人是否行使,司法不应过多干预,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根本要求。

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上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在诉讼中提起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实体权利的抗辩,是需由当事人主张的抗辩,当事人是否主张,属于其自由处分的范畴,司法也不应过多干涉,这是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应有之意。

二、诉讼时效抗辩的规定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只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即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所谓债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抗辩不予支持的情况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诉讼时效已过抗辩权只适用于请求权,只要另一方当事人没有提出反驳的观点,则法院是不会主动适用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此种抗辩权,超过时效未提出,丧失的只是胜诉权,而不是起诉权,司法机关必须保证公民的起诉前得到保障。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的抗辩权是抗辩权的一种,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对于那些超过诉讼时效依旧没有提出诉讼请求的情形,一般会丧失胜诉权,此时我们需要注意在无法解决时候要聘请专业的人士来解决。

为您推荐

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如何进行诉讼)

超过诉讼时效抗辩的处理方式是: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上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在诉讼中提起的诉讼时效抗辩是实体权利的抗辩,是需由当事人主张的抗辩,当事人是否

2024-04-24 20:24

如果需要解除同居关系到哪里办理?

如果需要解除同居关系的处理方式是:男女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双方只要协商清楚分开就可以了,对于同居者是不需要向任何部门申请的;此时对于双方在同居期间的财产那么就可以按协商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成的就可

2024-04-24 20:24

断绝亲子关系有法律效力吗? 断绝亲子关系还有赡养的义务吗

断绝亲子关系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亲子关系是由天然的血缘关系形成的不管是发生任何的事情都是没有权利进行解除的,但如果是属于养父母与养子之间,那么可以按规定进行解除。

2024-04-24 20:24

诉讼时效抗辩权规定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抗辩权是什么意思

诉讼时效抗辩权规定是: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的,侵权人提出诉讼时效已过的,法院审查后发现诉讼时效却已到期的,受理后驳回权利人的相关诉讼请求。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是对法律不允许债权请求

2024-04-24 20:23

同居关系财产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同居关系财产处理的方式有约定的按约定来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约定的就可以按法定的条款来进行处理,只要是属于双方共同的收入就可以按平均的方式来进行分配,个人的财产另一方就没有权利进行分配。

2024-04-24 20:23

同居有孩子怎么解除同居关系的?

同居有孩子的情况下解除同居关系可以通过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功的情况下再进行向法院起诉进行同居关系的解除,同居期间的财产如果协商不成,按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2024-04-2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