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判决方法区别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5-19 23:07:35作者:未知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判决方法区别是什么?

一、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判决方法区别是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涉及。构成牵连关系有很多种可能。刑法分则中对个别牵连犯规定的处罚原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规定也不是适用统一的处罚原则,而是既有从一重处断又有数罪并罚。

牵连犯的处罚原则

第一种规定:从一重处断原则。

《刑法》第399条第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徇私枉法罪与枉法裁判罪构成牵连犯,要从一重处断。(根据“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好处,同时构成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徇私枉法罪数罪并罚。)

第二种规定:数罪并罚原则。

《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即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构成牵连犯,实行数罪并罚。

二、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具体区别如下:

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

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牵连关系是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这是一种刑的吸收关系,而不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仍独立存在。吸收犯数行为间的关系是吸收关系,这种吸收关系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不再存在。

3、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表现为手段行为、目的行为和结果行为。吸收犯的数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实行行为、中止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

4、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吸收犯数行为的故意是同一的;其数量可能多个,但性质是相同的,且是针对同一行为对象,侵犯相同直接客体的故意。牵连犯的数行为的故意不是同一的。支配方法行为、目的行为、结果行为的各个具体犯罪故意虽然是为总的犯罪目的服务,但其本身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

5、侵犯的客体和作用的对象不同。构成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而构成牵连犯的数行为侵犯的直接体必然是不同的,也不必作用于同一具体的犯罪对象。

6、主观方面的差别。牵连犯虽然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但行为人在这个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犯意的异质性和相对复数性是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之一。吸收犯必须基于一个犯意,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犯罪目的而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犯意的同一性和单一性是吸收犯的显著特征之一。

7、两者在处断原则方面存有差异。通常认为,牵连犯的处断原则,一般为从一重处断,即按重的罪从重处罚,有时还并处轻罪的附加刑。吸收犯的处断原则是仅以吸收之罪论处,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

综上所述,吸收犯和牵连犯是较难以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有较多的相似性。但吸收犯中行为人的数个犯罪行为侵犯了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犯罪对象。而牵连犯中的数个犯罪行为,往往是侵犯了不同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

为您推荐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判决方法区别是什么?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判决方法区别是罪名的性质不同、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侵犯的对象不同、两者在处断原则方面存有差异。牵连犯按重的罪从重处罚,吸收犯是仅以吸收之罪处罚。

2024-05-19 23:07

担保物权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起算的

一般而言,担保财产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担保物权的诉讼时效自主债权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诉讼时效,即3年。抵押人应当在主要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不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4-05-19 23:07

怎么区分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

想象竞合犯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犯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想象竞合犯是观念上的犯罪,是实质一罪。法条竞合犯是现实的竞合犯罪是,单纯的一罪。想象竞合犯不存在交叉或重合的关系,而法条竞合犯必须存在

2024-05-19 23:07

在实际过程中实害犯有哪些(在实际过程中实害犯有哪些罪名)

实害犯指的是犯罪者不仅进行了相关犯罪行为,同时还造成了实际层面的犯罪结果。在司法当中,以造成的实际伤害定犯罪者的罪,比如受贿罪或者敲诈勒索罪。除此之外还有行为犯和结果犯以及危险犯等种类。

2024-05-19 23:06

连续犯和集合犯的追诉时效有哪些规定

连续犯和集合犯的追诉时效应该根据当前犯罪行为的最高量刑标准确定,类似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5年,但是法定最高刑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话,追诉时效是20年,所以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也不

2024-05-19 23:06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格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

2024-05-19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