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进一步完善房企“白名单”管理制度,扩大有效投资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1 12:30:33作者:橙橘网
一句名言叫“父母爱子,则为之谋深远”。但是,家长提供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能否发挥正面作用,却是门需要智慧和能力的技术。
我们的文化里,特别喜欢用好与坏来评价子女。很多原本懂事听话的“好学生”,成年后却越来越后悔。或许有些事,我们从小就在歧途上。一些“好”的标准,也未必是合理的。
总结“好儿女”的几个错误思维,很多人在歧途中
第一个错误思维:不表达合理需求,以至于耽误了培养。这不叫体谅,这是靠自我牺牲来换“好孩子人设”;等于目光短浅。说出来家长不支持,是他们的能力和抚养态度问题。
例如买练习册、学习特别热爱的兴趣,如果最合理的需要也选择压抑,到头来家长真的会领情吗?实际上很多成年人表示,长大后旧事重提,有些父母不但不内疚,反倒以“你又没说”为由再次推卸责任。
第二个,一味听从指挥和批评,从不反驳家长。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人”,并不是培养机器或是提线木偶。从不顶嘴就表示“孝顺”,证明是好儿女吗?
如果按这个标准,那也太简单了。家长和后代如果都觉得这合适,其实是思维懒惰而已。子女对父母也有教育的责任,如果明知父母有些行为很不好、危害家庭关系,顺从等于助长家长的傲慢;以后必然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第三,过度承担父母的情绪和压力,家庭关系的次序“倒置”。正常的家庭是家长作为“首席责任人”,承担经济压力和包容后代的情绪。培养子女需要一个过程,让他们最终独立。
但我们很多家庭恰恰是反过来的,表面上看确实家长上班赚钱养活后代。实际上,频频跟未成年人抱怨“都是因为供你”,或者跟同事、亲戚、伴侣受气便朝子女发火,都是倒置的表现。
这种环境通常会培养出愧疚型儿女和自卑、暴躁的性格,最后真的对家长好吗?一个人长期处在内疚和自卑中,怎么安心搞学业和事业?家长晚年也不会太好过。
好儿女要学习“放下助人情结,尊重父母命运”
以上三个错误思维,会让这些“好儿女”误以为自己的做法肯定就是孝顺、必然能赢得家长的认可和珍视。结果却往往相反,弄得自身委屈,父母也还是对自己不满意。
其实,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多半是来自第三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中国式子女”,从小到大始终在过度承担“照顾父母”的职责。
这里不是说字面意思的伺候父母吃药吃饭。而是在精神上,整个家庭关系处在后代照顾长辈情绪的模式。比如,特别典型的现象:家长告诫学生只比成绩、不比家境。
反过来想,为何这类父母不让比家境?因为他们早就清楚,自己是家长群体中,经济条件差的那部分。如果学生比家境,难堪的是家长。实际上,子女小时天生就看不起父母吗?
相反,大部分娃的天性是共情父母。你可以看到懂事的小学生陪家长捡纸壳,谁能想到等娃长大成人,因为没有应聘上体面的工作,反而被父母嫌没面子。
所以,到底谁的爱更纯粹些?有部分家长,真的比子女更加自私,不过是我们的文化里,不愿意谈及这个现象。一旦说出口,就要被扣上“不敬”的骂名。
笔者认为,好儿女绝对不是完全顺从、不是自我牺牲去讨个“好”字。知否里一个桥段很有道理,男子的母亲总是帮衬娘家一位不识好歹的亲戚,导致耽误他的婚事。
祖母提醒他:明知你母亲是这种性格,你平常却不知规劝,才导致现在自己和整个家族受到影响。你没有尽到劝诫母亲的责任,有失儿子的职责。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父母命运”,这里不是说抛弃父母、也不是对他们的话油盐不进。而是指不能过度承担原本属于家长的责任和情绪。
否则,这种本末倒置的家庭关系,既难以让后代有足够好的成长环境,过早分担不属于自己的压力。也会助长父母的惰性和傲慢,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对。
这种家庭会制造内耗,增加不必要的矛盾,并且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无法分清边界。后代再努力也几乎是走下坡路。
【话题】你有没有哪些错误的思维,后来改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