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美再遇围剿?弹窗动员1.7亿用户反击,电话轰炸国会办公室
2024-03-09
更新时间:2024-03-09 23:55:41作者:橙橘网
红星资本局3月9日消息,丹麦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NVO.US)近日好消息不断。首先是传出“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Wegovy将于年内在中国获批用于减肥的消息,随后,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又批准Wegovy适用于心血管疾病。
这助力诺和诺德股价大涨,3月7日其收盘市值6065.61亿美元,成功超越特斯拉(TSLA.US)。3月8日收盘,诺和诺德市值有所回落,为5938亿美元,但依然在特斯拉(5584亿美元)之上。2024年至今,诺和诺德的股价已经涨近30%。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减肥神药”入华在即
当地时间3月7日,诺和诺德举办了“资本市场日”(CMD)活动。活动上,诺和诺德透露,预计Wegovy今年将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款产品最开始将以自费患者为主,并且有数量限制。
Wegovy是诺和诺德研发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减肥适应症的英文商品名,2021年6月在美国获批作为减肥药。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提到使用该药用于减重,一度被追捧为“减肥神药”。
目前在中国,司美格鲁肽针剂和口服药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症,其中司美格鲁肽针剂在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此后进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口服司美格鲁肽于今年1月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药物。
上月,Wegovy已经在日本正式获批,这也是其首个获得批准的亚洲国家。
作为GLP-1药物的代表,司美格鲁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诺和诺德2023年财报显示,Wegovy销售额暴涨406%达到45.57亿美元,在全球GLP-1赛道遥遥领先。叠加2型糖尿病适应症的注射剂和口服片,司美格鲁肽去年总销售额超200亿美元。业内人士还认为,司美格鲁肽并未展现出其全部的业绩潜力。
也正因如此,不少国内药企布局了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不过大都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如丽珠集团(000513.SZ)、翰宇药业(300199.SZ)等多家药企此前公告称,公司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批开展体重管理相关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与诺和诺德并列被称为“GLP-1双雄”的礼来也在推动GLP-1减肥药Tirzepatide在中国的上市,也有望在国内获批。2023年8月,礼来中国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显示,Tirzepatide注射液用于在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基础上改善成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超重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的注册申请,已正式获得受理。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赛道的竞争或将很快在中国展开。
Wegovy获批适用于心血管疾病
当地时间3月8日,诺和诺德宣布,美国FDA批准该公司减肥药司美格鲁肽Wegovy注射液用于降低超重并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SELECT”心血管临床试验结果,Wegovy表现出重大的统计学意义,较安慰剂对照组可以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0%。
司美格鲁肽为获批用于辅助患有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预防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首款减重药物。诺和诺德也已申请在欧盟扩大适应症范围,预计决定将于2024年做出。
另据药明康德(603259.SH)发布的文章,司美格鲁肽针对这一新适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在一项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中获得证实,该试验随机分配超过1.76万名受试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或安慰剂治疗。两组受试者还同时接受了标准护理治疗(例如血压和胆固醇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咨询(包括饮食和身体活动)。分析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接受司美格鲁肽的受试者中发生此类事件的比例为6.5%,而安慰剂组中这一比例为8%。
在3月7日的“资本市场日”活动中,诺和诺德向外界报告了公司2025年战略愿景的最新进展情况。诺和诺德CEO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在丹麦总部接待投资者和分析师时表示,公司正在扩大对糖尿病、减重疗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关注。
周赋德解释道,先前心血管疾病在诺和诺德的战略中只是“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如今公司已明确它将成为重点领域之一。
去年8月,诺和诺德在官网宣布,其备受关注的III期试验“SELECT”的积极结果超出了预期,表明维格威在降低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领域中存在潜在的作用。在这之后,公司发现了更多的益处,正推动药物超越其“减肥神药”的标签。
诺和诺德负责企业发展的执行副总裁David Moore告诉投资者,“我们已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管道。”
Moore说道,诺和诺德将寻求“全力”开发其第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药物“ziltivekimab”。官网显示,该药物正处于Ⅲ期研发阶段,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和慢性肾脏病(CKD)。
编辑 余冬梅 杨程 综合自界面新闻、澎湃新闻、财联社、公开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