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摆烂后,我才醒悟:被逼到极致的勤奋里,暗藏对父母的报复

更新时间:2024-03-15 20:20:51作者:橙橘网

儿子摆烂后,我才醒悟:被逼到极致的勤奋里,暗藏对父母的报复

作者:主创团·烟花三月

昨天临近下班,我被儿子的语文老师电话约谈了。

老师们反映,儿子开学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上课一个字不写,无论是课堂笔记还是课堂作业。

儿子上课怎么突然就不学习了呢?我满怀疑问和怒气,只想快快见到他探个究竟。

在我的不断追问下,他才没好气地喊出:

“还不是因为你,一整个寒假除了过年走亲戚,你哪里也不让我去!

幸亏有个过年,这要是暑假,你能关我一个假期吧。

我现在就是不想学习,一学习就恶心。你让我假期加班加点学,那上学期间我就要躺平休息。”

儿子的话给了我重重一击,我开始反思寒假强加在儿子身上的种种。

因为上学期期末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我才让他寒假多学习。

我给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除了除夕、初一、初二三天,整个寒假儿子都被我强行关在书房里写作业、复习、预习。

我想在假期让他查漏补缺,而他却在开学后彻底摆烂。

直到这时,我才想起李玫瑾教授说的一句话: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在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原来,儿子逆反不学习的原因不在他,而在我。

原来,毁掉一个孩子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是让他待在屋里,一天到晚待在屋里。





生活在“笼子”里的孩子,身心很难健康

朋友的女儿晓晓小时候从床上摔下过一次,导致小臂骨折。

朋友对自己的看护不周让女儿受伤一直耿耿于怀,生怕女儿的身体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所以,她总是要求女儿在学校不要去操场和同学疯玩,放学后她也不让女儿外出奔跑。

然而,晓晓在五年级时近视已经达到了300度,初二的一次体育课200米慢跑中她竟然晕倒了,到了初三更是被诊断出患有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

朋友不明白,明明女儿被保护得很好,为什么身体还是出现各种问题。

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由于长时间不活动所致。

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

近20年,因为锻炼不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滑;

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也迅速增加,中小学生近视率更是全面增长,仅初中近视率高达60%;腰间盘突出呈现年轻化。



确实,一天到晚在屋里写、写、写的孩子,身体得不到锻炼,心灵更无法舒展,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

曾经的热播剧《小舍得》里,蒋欣诠释了一个名叫田雨岚的鸡娃妈妈形象。

为了让孩子顺利进入顶尖初中,她从孩子一年级起就为其安排了密集的补习课程,包括奥数、英语、逻辑写作等。

子悠,这个被妈妈寄予厚望的孩子,日复一日地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每当他回到家中,迎接他的总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试卷。

然而,妈妈似乎对他的压力视而不见,甚至剥夺了他最热爱的运动也是唯一的放松时光——踢足球。

“妈妈从来就不在乎我是否快乐。”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子悠深深的无奈。

他是焦虑的、压抑的,却找不到合适的出口来释放这些情绪。

于是,他只能通过抠手指来寻求一丝安慰,有时甚至会抠出血来。

最终,这种无法承受的压力让子悠陷入了抑郁。

在一次考试中,他情绪失控,疯狂地将试卷撕得粉碎,疯了一样跑出考场。

沈华清教授说:“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

出了校园的笼子,再进入父母制造的笼子里。

从早到晚被困着、被憋着,孩子不疯才怪呢。

要想养出一个积极阳光的孩子,首先就要把孩子从笼子里解放出来,让他投身外面的广袤世界中,去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优秀的孩子,都是“浪”出来的

1、运动场上有健康体魄

以前总是认为学霸只会学习,不会玩,其实这个看法是片面的,很多高考状元都喜欢运动。

山西状元周仕达:

“上了高中之后,每天晚上跑步,只是到了高三时间比较紧,跑步才稍微有所少了。”

广西状元杨晨煜:

“我从小体育就很好,高三冲刺复习很累,身体能跟得上,得益于平时的锻炼。

运动让我放松,保持充沛的精力,也能提高专注度,有效率地看书十分钟胜过盲目刷两小时题。”

江西状元傅林轲曾任高中校足球队队长,并获得省校园足球联赛MVP,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踢足球。

河南状元朱笑寒,高中读书时每天坚持在操场跑四五圈,就算刮风下雨也会坚持,此外还酷爱打篮球,经常在球场上见到她运动的身影。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会使大脑释放一些神经化学物质,比如内啡肽和多巴胺等。

这些物质能够消除疲劳感,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充满活力和积极性。

运动不仅能够治愈孩子的心灵,还能塑造他们坚韧的个性。

因此,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无疑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2、大自然蕴含着美与疗愈的力量

数年前,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便表示,童年时期接触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益处,在成年后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有研究也显示,那些在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罹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降低了55%。

由此可见,大自然对人类的情绪与身体都具有神奇的治愈力量。

小男孩辛巴,便自3岁起,就跟随爸爸四处游历,他的足迹已遍布南极的冰原和亚马逊的茂密雨林。

这段与爸爸共度的自然探索之旅,不仅锻造了辛巴强健的体魄,更让他拥有了广阔无垠的视野。

年仅十岁的他,面对镜头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表现力。

心理学家贝尔·福克说:

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孩子的成长不该困于方寸之间,而应该在自然中得到全面的滋养与修复。

条件允许,不妨带领孩子踏上远足之旅,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与魅力。

若条件有限,公园或楼下的花园也能让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好。

眼下正值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好时节,让孩子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中吧。

看草长、看莺飞、看水流、看日落,让孩子在草木萌发中增长灵动的智慧。



3、朋友间有人际链接的密码

想起作家紫金陈写的小说《坏小孩》中的男主角朱朝阳。

他是父母眼中乖巧懂事、听话好学的孩子,是其他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

但他性格孤僻、不合群,在学校没有朋友。

当老师委婉地向朱朝阳妈妈说明这一情况,希望朱妈妈能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可朱妈妈却认为老师小题大做,不屑地回了一句:

“只要我家孩子成绩好就够了,没必要跟同学合群。”

后来,朱朝阳遇到两个从福利院跑出来的孩子后,发生了一系列意外的事情。

这些事情让朱朝阳内心阴暗角落里的那个“坏孩子”生长起来,他看着妹妹坠楼、陷害伙伴、借刀杀人,一步步走向恶的深渊。

很多家长只想让孩子有好成绩,升入好学校,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甚看重。

可孩子健康成长的核心在于建立链接。

孩子通过与同伴的互动,逐渐塑造出自我认知,明确自己在世界中的独特地位。

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可贵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系统。

若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将受限,情绪便失去了一个可贵的疏导途径。

情绪和压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厌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便会逐渐侵蚀孩子的心灵。

生活中的喜悦可以与朋友分享,伤感时又有朋友抚慰,孩子的未来大概率不会差。



台湾一位作家曾说: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实践中有真知,生活即是教育。

为人父母的我们,当竭尽所能地,

让孩子调动一切感官和兴致与大千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

让孩子们有运动的时间,有探索的自由,有交往的热情。

如此,孩子的身心得到滋养,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

本文标签: 辛巴  足球  父母  女儿  报复  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