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这里的腾退签约工作正式启动!
2024-04-02
更新时间:2024-04-02 07:59:21作者:橙橘网
3月26日,也就是在香港成功上市4个月后,顶着“世界镍王之子”头衔的瑞浦兰钧发布了首份年报。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该集团去年实现收入13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1%。公司净亏损激增至19.4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减超过300%。毛利为2.93亿元,相比2022年下降73.0%。
瑞浦兰钧近20亿的亏损金额超越了此前发布业绩录得净亏损17.7亿元的孚能科技,一举创下了2023年国内锂电企业亏损之最。
01
瑞浦兰钧是青山集团新能源布局下的重要的一棋。
“公司是青山实业结合其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是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核心企业。”瑞浦兰钧在其官网上写道。
青山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制造商和金属镍生产商,2023年,青山集团以547.1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第257位。
2017年10月,青山集团成立了瑞浦能源,从事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
2020年,青山集团又成立了上海兰钧新能源。
2021年8月,瑞浦能源获得了上海兰钧新能源控制权,两家企业最终合并为瑞浦兰钧。
去年12月18日,作为青山实业新能源领域核心企业的瑞浦兰钧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公司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净亏损0.53亿元、8.04亿元、4.50亿元,累计13.07亿元。
年报上显示,占公司一半盈利以上的储能电池产品收入在2023年并没有实现增长,同比下降16.9%。
储能电池的毛利也大幅下降。储能电池的毛利从2022年的7.31亿元下降55.6%至2023年的3.25亿元。
瑞浦兰钧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去年锂电池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储能电池产品价格随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调,而由于生产周期,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销售成本才会下降。
02
低价策略或难以为继
收入下降背后的根本原因或因瑞浦兰钧在靠着烧青山的柴打价格战试图攫取市场份额,然而价格战比想象中的更加激烈。
在瑞浦兰钧的招股说明书上,公司罗列了其此前未能获利的原因里,除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公司还重点强调了面临着竞争加剧这一风险。
“我们的竞争对手亦可能试图通过降价来增加市场份额。随著我们将业务扩展至新的业务线、地域及产品类别,我们预期将面临来自现有及新竞争对手的竞争。竞争压力亦可能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及定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增长及市场份额。即使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有充足的下游需求,我们仍无法保证能够一直成功地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竞争下游客户的订单。”瑞浦兰钧的招股说明书上写道。
尽管对于市场竞争这一担忧并没有被纳入公司收入降低的原因中,但瑞浦兰钧在2023年的年报中对储能市场的看法中也隐隐透露出其隐痛。
在2023年年报中,瑞浦兰钧认为在几大主要经济体政府的推动下,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快速增长。然而,政策的推进也引入了大量厂商入局储能系统行业,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2023年储能电池及系统价格的持续下滑,削弱了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
在最新的年报中,公司没有透露电池的售价,也没有透露具体储能产品的销量,但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可以发现,在打价格战前,公司储能电池产品的平均售价在前几年不断上升。
公司储能电池平均售价在2020年为0.59元/Wh,2021年为0.60元/Wh,2022年为0.80元/Wh。
然而,2023年情况有变。
虽然年报没有像招股说明书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不过根据公开的电池销售总量和年收入,可以粗略计算瑞浦兰钧电池的均价。
将动力电池的收入与储能电池收入相加得到电池全年收入总和(瑞浦兰钧还有电池回收等其他业务),再除以锂电池的销售量(年报中表示,该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及三元锂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为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最终得出2023年锂电池的均价为0.58元/Wh,这和2022年的价格相比下降了0.21元/Wh。
03
不出海,就出局,早已成行业共识。
从瑞浦兰钧的年报上显示,公司137.49亿收入中,中国大陆的收入为126.98亿,其他国家/地区的收入为10.5亿人民币。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144.8亿,其他国家/地区的收入仅为1.68亿人民币。
与2022年相比,公司其他国家/地区的收入在整体收入下降的时候仍实现了大幅跃升,同比暴涨了627%。
招股说明书显示,瑞浦兰钧海外的平均售价和毛利也显著高于其在国内市场的情况。
瑞浦兰钧在年报上解释道:“于往绩记录期间,向海外客户的销售比向国内客户的销售获得更高的利润,主要是因为我们销往海外的产品主要是定制储能电池包,售价较高因而毛利率更高。”
然而,出海并不意味着逃离了价格战,照样,还是得卷。
年报上,瑞浦兰钧指出2022年海外销售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51.5%降至2021年的50.0%又降至2022年的10.3%,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及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于2022年开始向海外客户提供具竞争力的价格及于2022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
“我们向海外客户销售的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7.7%降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5.0%,主要由于我们调整售价以应对竞争加剧。”
▲点击上方关注视知产研院,聚焦产业、洞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