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加强对特斯拉控制 至少35位高管直接向他汇报工作
2024-04-19
更新时间:2024-04-19 18:29:12作者:橙橘网
2024年,观察者网重磅推出新栏目“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在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之际,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深度“解码”。
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观察者网特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与会,解读中国经济数据,回应当下公众最为关注的经济和政策话题。
张燕生表示,多数国际组织和国际权威机构做出了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预测,但2024年,中国经济更可能逆势而上,走出一条新趋势线。同时,他预计今年政府将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其目的不是刺激经济,而是解决问题,解决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期问题、中期问题、长期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参加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
以下为张燕生在主旨发言阶段的讲话,观察者网整理发布全文,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张燕生:
2024年的中国经济,是国内外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年。
IMF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2024年4.6%,2025年4.1%,是一路下行的状态。然而,我们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可能会逆势而上,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性如何。如果想要逆势而上的状态是可持续的,今年和明年宏观政策的重点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回归经济的合理区间。
从2024到2027年这四年期间,应该推动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从2028年乃至更长期时段看,我认为要解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障碍和问题。
因此,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今年一季度外需的贡献由负转正。去年一季度外需贡献率为-11.4%,而今年为14.5%。
如今,外需贡献率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从中间品贸易来看,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日本出现所谓的贸易脱钩是事实;其次,产供链外迁、订单外迁、技术外迁的趋势仍在继续。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现在面对着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虽然一季度的外需形势好转,带动了我国进出口的形势好转,但我们仍需从短期战略上考虑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问题。
今早(4月18日),外交部某位领导给我写了一封信,也谈到这个问题。中国要想从地缘政治的困境中“突围”,就必须出海,而出海就要构建一个有效的GNP体系,即关乎海外要素净回报的体系,能否成功构建这个体系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能否避免出现像美国那样的GDP空心化,就是美国过去40年出现的工业空心化。我个人认为,对全球的跨国公司而言,要想保住中国市场,就必须要让过去45年从来没有进入中国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咨询中心进入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至于这个机遇怎么把握,怎么在新形势下既解决空心化,同时做大国内的GDP,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预期和信心出现好转。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涨势强劲,工业对一季度GDP增长的贡献是比较明显的。
今年两会有个热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就涉及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个黑箱的6个重要要素——提升资源再配置效率、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发挥规模优势——该如何发力。
从两会提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并不是由“新质生产力”推动的。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这就涉及到我国工业增长的可持续性,怎样实现从要素投入支撑转变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尤其是中国的TFP占美国TFP的比重未来能否持续上升。
我常常问自己,未来十年,是美国的TFP增速能超过过去40年(注:近40年,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保持在1%左右,最近10年甚至不到0.7%。),还是中国的TFP增速能超过过去40年?(注:过去4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超过3%。)?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是要做评估才能做出回答的。
第三,当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今年一季度,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73.7%和11.8%,均低于去年同期的82.5%和28.9%。这说明两会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并没有发力,一季度5.3%的增长仍然是恢复性的增长。
各地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
按国家发改委的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约万亿元新增投资需求和2000多亿元新增消费需求;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望每年能释放万亿元规模的市场潜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这些政策举措怎么落地?
我个人认为,要实施一套短期扩大内需、中期结构性改革和长期为高质量发展蹚平道路的一揽子政策,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短期恐怕要靠投资,中期能不能稳住房地产,长期来看消费能否成为“头车”,就需要解决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等等。
第四,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为-9.5%,在此情况下今明两年房地产是否有望止跌修复,从更长期来说能否构建一个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因此,一个方面,是推动以县域为中心的中小城市化发展,农村“三块地”、公共服务、劳动力和资本等各项资源要素从村、乡、镇向县域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向地市级城市集聚,形成一个中小城市来拉动资源再配置的效率,同时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经营效应。
另一方面,超大和特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真正建设起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通勤圈、1小时经济圈,真正新增4亿中等收入人群,将为房地产行业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机遇。
第五,今年一季度的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到二、三、四季度,能否形成消费和投资对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支撑。我个人预计,今年政府将出台一揽子政策组合,其目的不是刺激经济,而是解决问题,解决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期问题、中期问题、长期问题。
因此,我认为从2024至2027年这四年,重点是结构性调整,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只说不干。从2028年至2035年,这一阶段就要转向基于新质生产力推动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是一个阶段的初始点,下一步如果能有效实施一揽子政策,相信中国经济将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走出过去45年的旧模式,走向一个新模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