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再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畅通“两个循环”为何重要?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16 13:18:29作者:橙橘网
户口、教育的系统化改革也要跟上了,让老百姓舒心、放心,他们就会开心花钱,于国于民有利,这是真正的促进消费。
作者:李捷(抱朴财经评论员)
关于买房和生娃是很多国人避而不谈的事情,因为执行这两件事都需要钱来解决问题。
但是,大家现在普遍手头紧,即“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我没钱”。
11月15日晚间,厦门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在思明区、湖里区购买一手、二手商品住房,不再审核购房人资格,限售措施保持不变。商品住房项目土地出让合同中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厦门岛内、岛外购房全面取消限购。
厦门还优化了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在厦门市辖区范围内,多子女家庭(二孩及以上)购买的第二套住房认定为首套,购买的第三套住房认定为二套。
我去过厦门很多次,真是好地方,风景秀丽,人文荟萃。
不过,厦门这个优化政策,我认为还可以松一点,更松一点,比如,没必要规定“多子女家庭(二孩及以上)购买的第二套住房认定为首套”,也没必要继续限售。
大家现在心里都和明镜一样,而且很多人的钱包比脸还干净,在这种情况下敢于添丁和买房的,要么相当自信,要么相当有钱。
该怎么办?
我的意见,别折腾了,尊重市场,全部放开。
孩子随便生,你想生多少生多少。
房子随便买,你想在哪里买就在哪里买。
你想卖的时候,随时可以卖,只要有人接盘即可,卖不掉自认倒霉。
那么,会乱吗?当然不会,大家只要一摸钱包,马上就理性了。
你随便去大街上或者网上问一个年轻人:“彻底放开生育政策之后,你会生几个?”
我打赌相当一部分人会是如下答案:第一,不婚不保平安;第二,生一个;第三,先找到工作再说;第四,不知道丈母娘在哪里;第五,你有多远滚多远。
没错,确实有人会生三孩、四孩,甚至更多。
但是他们生的那点人口数量,真的顶不住广大青年的“守身如玉”。
看看出生率以及相关数据:
2023年8月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在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近5年内下滑约40%,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共956万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虽然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人,创2000年以来新高,但2017年新增出生人口就降至1723万人,2018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断崖式下跌,人口出生率、新增人口分别降至10.94‰、1523万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估计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人(公安部户籍登记的出生人口数仅仅为1005万人)。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1346.93万对,在2014年就开始逐年下降,后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为763.6万对,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
所以,你让人家随便生,可是人家一点都不想随便啊。
因此,对于生孩子的限制数量可以彻底放开了,因为毫无意义。
现在是允许一对夫妻生三个孩子,为什么不是四个、五个?赶紧的,彻底放开吧,允许人们多生,对冲一下现在的麻烦事。
楼市政策方面,我的建议就是不要遮遮掩掩,也可以考虑全面放开限购限贷限售。
有人会说:“如果全面放开,那么,小城市的楼市不是全那啥了吗?”
没错,冲击很大,可是,你不放开一线城市的楼市,人家也不会在县城买呀,县城的交易量超级低迷是现实。
你不让他在一线城市买,他可以选择存钱。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94.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这意味着每个中国人平均多存了近5000元。
这里面有很多县城人的存款。
全面放开,还不一定能撑起一线城市的楼市,但确实可以增加交易量。
一线城市的交易量起来了,需要钢筋水泥和空调、门窗,一样可以拉动消费市场啊,县城人也在产业链上,也能增加收入。
而且一线城市的挂牌量现在也挺高:
挂牌量方面,10月,北京二手房挂牌量继续创下新高。记者在链家系统看到,目前,北京地区二手房挂牌数量达到169642套。(《中国证券报》,11月7日)
财联社11月8日电,据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数据,从二手住宅挂牌量来看,10月仍处于高位运行。
一方面,很多人想买一线城市的房子,但被限购,买不了。
另一方面,大批业主、开发商想卖,卖不动。
所以,如何解决矛盾?全面放开至少是选项之一。
你想人家在县城买,可是人家不买,这事儿没法强迫啊。
再说了,全面放开就是在测市场底,看看底在哪里,然后让市场力量去优化配置资源。
户口、教育的系统化改革也要跟上了,让老百姓舒心、放心,他们就会开心花钱,于国于民有利,这是真正的促进消费。
与此同时,努力创造好的营商环境,严守法治底线,平常心等待经济周期起伏。
无论哪个经济体都有周期的,不要指望一直向上,过了低谷,缓慢向上,如果资源配置和系统问题都解决了,中国经济是有希望继续向上的。
关键就是:尊重市场,让市场主体去承受自己该承受的出清和阵痛,多折腾几次,大家自然就理性、冷静了。
一个承诺包赢不输的市场,当然会有很多“亡命徒”,他们的下场一定会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