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费5日再下调!元旦出行成本下降飞去哪儿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0 14:00:34作者:橙橘网
张阿姨近期生病住院,发现照顾自己的护工闲暇之余总是捧着手机“嘎嘎乐”。
一问才知道,护工迷上了手机中的一部小程序短剧,看得停不下来,为了追剧充值了100元。在护工的推荐下,张阿姨也充了100元,成为了短剧的消费者。
“上头的电子榨菜”几乎是所有追过短剧的手机用户对其的形象评价。意外反转的剧情,快速、此起彼伏的高潮,可视化的“爽文短视频”让不少手机用户欲罢不能,抛开现实压力沉浸其中。
现如今,“上头”的不仅有手机屏幕前的观众,演员、导演、制片人、投资人……越来越多人渴望快速掘金、成名,都在奔赴横店寻找机会。以至于股市中,多个与短剧有关的概念股都迎来大涨。
当前,在横店拍摄短剧的剧组众多,由于短剧受众都是手机用户,需要竖屏拍摄,所以横店被戏称为“竖店”。
短剧演员日薪300元
最近,横店夜间气温不到10度,但各大短剧剧组拍戏热火朝天。在横店打拼的特约演员毛珍珍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每天至少有上百个剧组在横店拍短剧,从大清早拍到凌晨都很常见。
“今年上半年,短剧开始火了,很多特约演员也都开始接短剧,最近一段时间群演和特约演员都挺忙的。”毛珍珍说。
毛珍珍口中的特约演员,是指电影、影视剧中有一些台词的“小角色”。此类特约演员,既要有演技,也要会台词,有时候要与主演搭戏,虽然在片中戏份不见得多,却不可或缺,地位高于最底层的“龙套”。特约演员每天的报酬普遍从300元起步,随着个人业务能力和人脉变强,800元、1500元甚至更多的也有。
“在短剧火起来之前,我们特约演员大都不愿意去接,因为普遍觉得价钱不高,剧本也不好,演了‘挺掉价的’,稍微有些追求的演员,大家都会以演正剧为荣。”
近年来,横店的剧组数量肉眼可见地变少,而希望在横店逐梦的演员没有减少。“狼多肉少”的竞争环境下,导致了大量特约演员和群演无戏可拍,为了持续有收入让自己生存下去,不少人开始接拍短剧了。
“有的特约演员也是偷偷摸摸去演的,不想让外人知道。”毛珍珍说。
在毛珍珍看来,短剧剧组选男女主演,颜值一定要高,其他的配角倒是没有太多要求,“只要合适、便宜、不挑三拣四就行,一部短剧四五天就拍完了,成本很低,对于演员也没啥演技要求,甚至有的都不需要演技,会念台词就行。如果在短剧圈混开了,一种类型演火了,那可能就成为这种形象的专业户了。”
毛珍珍(左)在其接拍的某短剧现场 图/受访人供图
“对于我们这些小演员,生存第一,没什么好挑的,只要价钱合适就行。”毛珍珍表示,“短剧大部分会给300元一天的片酬,甚至有的只给200元,有的中介或者中间人会找借口说,剧组没预算,其实我感觉是他们在中间克扣了。我们拿片酬就是日结,这部剧即便播出后火了赚了大钱,我们也没有分成。”
即便收入不高,毛珍珍认为,短剧的火热还是给“横漂”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有了基本的收入。
但在毛珍珍看来,长期演短剧对于自己的演技提高,并没有太多好处。 “它质量太差,大部分短剧一周左右就拍完100集,粗制滥造、台词尴尬、剧情离谱,没啥价值。演员们演多了这种短剧,就形成了一种夸张离谱的表演方式,演正剧的时候就很难再调整过来,这其实对于演员以后的发展也没啥好处,但观众看着爽是真的。”
毛珍珍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自己近期接到的一部短剧,自己饰演过的一个尴尬角色——一名崇洋媚外的女性。“顺台词的时候我就感觉非常尴尬,甚至觉得自己出演了这样的角色会被网暴,但为了生活还是演了。”
“后来果然被骂了,我只能用‘有人骂我,是因为我表演到位了’来宽慰自己。”毛珍珍说。
投资短剧,风险不小
来自浙江丽水的投资人、出品人江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横店现在的短剧剧组确实很多,其背后的投资人背景也是“大鳄和小鱼,什么人都有”。
“影视业内比较有名、有实力的公司,比如华策、柠檬这些大影视公司今年都投出过一些有影响力的、成功的项目。上半年,确实也有些短剧是火出圈也挣了大钱,这都是真实发生的。”
江波介绍称,上半年几个赚了钱的标杆短剧,给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例如《无双》上线24小时充值高达5500万元,8天破亿,《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单日充值额超2000万……这些爆款助推了短剧下半年的爆发。”
可江波发现,按现在的行情,押中爆款想赚大钱不是说完全没机会,但概率确实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爆款的出现没有规律可循,市面上有大量同质化的内容,还要付出投流买量的高额成本。
江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之所以投资短剧领域,是因为自己的家人在横店做武行的工作,投资也是为了支持家人。“算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享受一下做主演的感受,另外几个朋友合伙想在这个领域试一试。从量级上来说,我只是一个小量级的投资人。”
短剧的剧本,基本上来自于网络小说IP改编,短剧平台对各类项目评估,内部评级越高,获得的平台支持越大。如果被评定为S级,就会被认为有成为爆款的潜质而被看好。
江波和朋友合作的一个短剧项目,总投资40万元,江波出了10万元。这部短剧拍摄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又经过一周的时间后期制作,第三周就投放市场了。
短剧投放市场之后,究竟能获得多少盈利,就要看短剧平台方面的投流力度和各个短视频App用户的转化付费情况。
某小程序短剧平台 图/小程序截图
“2022年6月,某短视频平台开放外链,打通了变现的最后一环。用户在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中看到一部短剧,如果有兴趣继续看,可以直接点击跳转到该剧所在的小程序平台,一般免费看个10集,此后选择是否继续付费观看。”
江波透露,短剧小程序平台会视播放数据等很多维度,给短视频平台付出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投流成本。“无论剧的质量好坏,营收如何,短视频平台是稳赚不赔的,目前这行业最积极的其实是他们。”
江波说:“如果用户付费回款持续少于投流成本,那这个项目就亏本了,短剧平台可以考虑停止投流及时止损。按我们的合同约定,这种情况下,这个亏损完全由短剧平台来承担,我们制作方不一起分担,实话讲短剧平台确实也有一定风险。”
“可只要用户付费回款持续高于投流成本形成收益,那平台就可以考虑一直投流投下去,其中产生的价差,平台和制作团队的投资人按合同规定好的比例来分。我们签约的时候,短剧平台也说现在成为爆款不那么容易,既然投流亏损风险是短剧平台全承担,所以合同规定一旦赚钱,平台就要抽大头。某种程度上,我们这样的项目,短剧平台肯定也有十几个、几十个在同时‘赛马’。对于短剧平台而言,算的是总账,只要少数项目盈利,能填平其它项目的亏损,也是可以接受的。”
江波为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目前上述的那部投资40万的短剧,两个月的净利润是6万元,自己可以分到1.5万元。“这个项目是赚了一点,但不是爆款,市面上陪跑的炮灰也很多的,投出去几十万最后只能收回几百块、几千块的也有,太多了。”
“最初短剧还不火的时候,甚至成本5万、10万都可以火速拍一部,在成本低的情况下去投流,没什么对手竞争,相对可以抢到第一波红利。但现在,一方面很多短剧的筹拍制作也已经水涨船高,30万目前算是基础投资,成本高的古装剧可能要到50-60万,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有几十个、上百个短剧平台,每个平台每个季度上线的短剧也有数十部,市场上总共有上千部短剧在竞争关注度和回款票房,然后其中能杀出重围,短时间内分到千万票房的可能也就是最头部的少数几个,非常惨烈。”江波说。
野蛮生长之后
如今,不少机构、资本都在盘算短剧当下的价值。从数量看,确实迎来了快速增长黄金期。
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上新了481部微短剧,超过2022年全年的454部。中国传媒大学赵晖教授团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B站五大视频平台全年首播重点微短剧数量276部,而2023年前7个月,上述五大视频平台首播重点微短剧数量就已达到297部,发展势头迅猛。
有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全平台的付费短剧每日充值消费在6000万元左右,遇到国庆长假,峰值甚至超过1亿元。还有机构预测,2023年整个短剧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200亿元,相当于2022年国内电影票房的66%。业内人士甚至笑言,“电影工业几十年的产业链培养,短剧2年就已经达成。”
某短剧导演在竖屏前为演员讲戏 图/受访人供图
如此“野蛮生长”,必然伴随着诸多“乱象”,题材低俗化、内容同质化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
11月15日上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刊文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七个方面加大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
据表述,一是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二是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三是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四是委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开展网络微短剧日常监看工作;五是推动行业自律,互相监督,全行业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六是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取得立竿见影成效;七是加强创作规划引导,继续打造精品力作。
常年深耕文娱行业的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丁涛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结合自己对于短剧行业的法律服务经验以及对该领域的思考,相关监管、法律风险有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内容艺术价值不高,基于资本的逐利性本质,在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短剧规范化发展规则的背景下,相关主体(视频平台、制作公司、编剧、导演、演员、投资人等从业者)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当竞争、恶性竞争,导致出品内容低俗化。比如经常出现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不良导向内容。监管部门未来可能会参考正规影视剧的监管体系,来制定符合短剧特点的短剧备案制,不能给播出平台过于宽松的审核权限,短剧也应该从立项到播出,都需要向监管机构申请备案。
第二,由于内容创作本身的复杂性与短剧低廉的制作成本,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知识产权问题也是短剧创作的高发法律风险领域。短剧行业算是著作权侵权纠纷高发领域,比如短剧制作方、出品方未经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就基于原作品的内容创作改编作品,并通过互联网传播获利,侵犯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著作权,这是整个文娱行业共同的法律风险。
第三,作为一种新兴业态,适当监管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宜“一刀切”或者脱离实际进行严监管。个人认为在出台符合短剧行业特点的备案审核制之外,后端需要设定一定的黑名单机制,加强行业监管,这样可以倒逼制作公司对微短剧内容的把控流程,提升其生产制作短剧的水准,提升违法违规成本,慢慢引导短剧内容的质量品质提升,有效避免出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作品。
有关于短剧行业当下面临的强监管,以及未来准备走的“精细化”“精品化”道路,毛珍珍是举双手赞成的。“挺好的,希望监管部门能规范一下行业,促进以后多出产一些有质量的短剧。”
江波预测,未来行业应该还是会有一些不差钱的资本和平台继续投入,投入到位确实也能做出些精品,但不少中小投资人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或许会撤出这个赛道,“也算是一种洗牌”。
当下的形势,横店的各大短剧剧组,依然在加班加点产出短剧,期待着自己成为那个“爆款”,只要付费回款持续高于投流成本,这门生意也多少还是会有人持续做下去,博一把。
与此同时,不少短剧从业者开始准备做出海短剧生意。江波说:“毕竟一个用户如果想看剧情、特效,那还不如去看正规电视剧、流媒体。短剧本质上就不是靠特效、表演取胜,它本质上就是个情绪宣泄的入口。最近媒体都报道了,国外也有个短剧App,还是中国的一家企业孵化的。把语言和演员换成外国的,照样有人看,只要是人,都很难拒绝爽文,这就是人性。”
(应受访人要求,江波为化名)
作者: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