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费5日再下调!元旦出行成本下降飞去哪儿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0 18:15:04作者:橙橘网
人才是城市活力最有力的要素。上海的人才引进取向是什么、倾向吸纳什么样的人才?
10月底开始施行的《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将“扩大新城建设发展自主权”“制定差异化的新城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10月24日,上海市金山区出台人才安居新政,突破了非沪籍单身人士不能在上海购房的限制。
对这两条近闻的议论,多围绕房地产市场及政策的角度展开。然而,“人才吸引和筛选”也是这两项政策的应有之义。
上海近年的人才政策有何取向?
人才郊区化吸纳
落户政策和房产限购政策,先是在重点开发区域和新城等地陆续放宽。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出台一系列特殊的人才吸引政策:对符合工作年限并承诺继续留临港两年以上的,“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其中雇主为重点产业的,年限缩短为3年。此外,对于非沪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社保年限由5年缩短至3年。
被特殊政策加持的区域还有张江。2020年,张江落户新政公布:“居转户”年限缩短至5年,重点产业骨干人才可申请缩短至3年。
郊区新城也是近年实施人口/人才导入的区域,被作为中心城区向外疏散产业和人口的承接地。2021年的新政策规定,在“五个新城”(即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重点产业和事业单位工作并愿继续留2年以上的,“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
“南北转型”中的南北地区(宝山区、金山区)也在政策惠及之列。今年10月金山降低非沪籍人才购房门槛——不再受“单身”状态限制,且社保年限由5年降至3年。
偏好吸纳年轻人
近年,上海还通过降低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投靠子女落户门槛吸纳中青年人。
2018年,上海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应届本科生敞开直接落户大门。2020年,这一“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政策扩展至在沪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在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新增11所)的应届本科也可直接落户。在此之前,本科生极难落户上海。
硕士研究生落户上海政策先是在2020年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敞开;2021年,扩至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硕士;2022年,推广到上海所有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
而此前须打分申请的博士群体,在2020年后可直接落户上海,且范围为全国应届博士。
上海还加大了对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2020年,新规定将留学生落户首份工作地须在上海,改为“回国两年内到上海工作”即可。2022年,落户门槛降为:院校世界排名前50名的,取消社保缴纳要求;排名51-100名的,社保满6个月即可申办。
此外,据上海市公安局今年8月新规,对于外省市人员与本市居民生育的未成年子女、迁沪父母的未成年继子(女)等,不同程度地取消了独生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常住上海等落户限制。
人才吸纳侧重于中高收入者
落户评估中对“市场化评价标准”的扩大运用,体现出上海偏好吸纳中高收入者。
“市场化评价标准”较早出现在2015年上海为支持科创产业发展制定的人才政策中。针对科创人才筛选标准,上海明确提出“由体制内评价为主向市场化评价为主”,市场评价包括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行业协会)。
近年,该“市场化评价标准”更多在直接落户、居转户、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居住证积分等人才引进政策中出现,且更加聚焦“薪酬评价”。
如2020年上海“居转户”的重要文件《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申报人要符合一定“市场化评价标准”,即在沪缴纳社保及个税的时间和所依据工资数。比如,持有7年居住证和获得中级职称后,落户还需达到“近4年36个月及申报当月达到1.3倍社保基数”的市场化评价标准。其他居转户落户通道,根据职称和居住证年限不同,有各自对应的2倍、3倍等社保基数倍数要求。
近年上海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逐步上涨。2023年7月起,上海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即社会基数)标准为11396元/月。
数据来源:上海人社局官网 制图/周燕玲
除以上三点趋势,上海延续前几年的做法,持续加强引进科创类专业人才。
总体来说,上海的人才吸纳政策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向、自身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在积极投入科创建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面临超大城市空间压力等因素限制的情况下,这也是经济理性的政策选择。
然而,上海人才吸纳政策的偏好与意图,还需接受市场规律考验。例如人才郊区化吸纳政策,可能在短期让新城人才汇聚,但新城对人才若要有长期吸引力,还倚赖于自身产业发展和配套公共服务建设。
此外,城市所需人才并不只是高学历人才,也应考虑产业界实际需求,在追求“高端化”的同时,维护多元、共生的“社会人才系统”。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