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费5日再下调!元旦出行成本下降飞去哪儿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2 07:53:08作者:橙橘网
(原标题:业绩压力凸显,年内超20只养老目标基金更换基金经理)
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0只养老目标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
涉及产品的基金经理包括长信基金杨帆、长城基金蔡旻、兴业基金王晓辉、浦银安盛许文峰、平安基金李正一、民生加银于善辉、建信基金梁珉、嘉实基金张静、大成基金鲁速、博时基金麦静、前海开源覃璇等。
“行业本身人才流动就较为频繁,加上FOF发展总体不利,基金经理缺乏成就感,FOF业务在财务上不具备竞争力,所以加剧了人才流动。”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有基金公司正在某招聘平台公开对外招聘养老目标基金(FOF)基金经理,要求有5-10年工作经验。需参与养老目标基金设计、制定相匹配的资产配置方案和投资策略,并负责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组合管理等工作。
“公开招聘基金经理挺常见的,但养老FOF经理本身数量太少,而职位本身要求又高,所以(公开招聘)的例子相对不太多。一般采取内部推荐、提拨或者私下推荐。”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业绩困局
如今距离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已满一年。
2022年11月11日,首批专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准备的养老基金Y份额诞生。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基金最新规模为51.87亿元,较年初增长158%,季度环比增长3.68%,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养老目标基金亦不断扩容。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共有161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而一年前,首批纳入名录的基金名单的产品仅129只。
虽然数字在增长,但不少养老基金Y份额母体,即养老目标FOF基金团队稳定性却略显不足,屡屡发生基金经理更迭现象。
例如前海开源康颐平衡养老三年(FOF)(以下简称“前海开源康颐”)7月29日发布公告,变更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覃璇离任,由李赫担任新基金经理。
再早之前的2021年2月,前海开源康颐就更换了基金经理。原来的基金经理杨德龙离任,由覃璇接任,彼时基金尚处于三年锁定期内。
通联数据显示,杨德龙在任期间(2019年11月13日至2021年2月1日)前海开源康颐任期回报率为15.1%;而后两者任职期间回报率分别为-18.1%和-4.25%。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9月29日发布公告称,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从9月28日起解聘基金经理麦静。
公告显示,该只基金的原基金经理麦静因岗位调用于9月28日离任,并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通联数据显示,麦静在任期间(2021年8月30日—2023年9月27日),该基金回报率仅为-19.44%。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场的弱市环境导致养老目标基金的业绩缺乏吸引力,投资者体验不佳进一步引发基金的赎回行为而导致养老目标基金的规模缩水乃至清盘,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基金经理变更频繁。”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偏股养老目标FOF基金、均衡养老目标FOF基金和偏债养老目标FOF基金在2023年一季度,三种三级分类均实现正收益,但是在二季度均以负收益收官,并且在三季度延续了下跌的趋势。
“因此从绩效考核压力的角度来看,部分基金经理或因背负较大的业绩压力从而选择不再继续管理产品。”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规模困局
除了业绩困局,还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大部分权益类产品,养老目标FOF基金经理财务回报和付出并不成正比。
某招聘网站页面显示,中道投资给旗下FOF基金经理开出的年薪在22.5万—45万之间。
“薪资没有任何竞争力。”上述基金经理评价道。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虽然基金只数在增长,但Y份额的“母体”、养老目标FOF的整体规模实际上在不断缩水的。在个人养老金开闸之前,养老目标FOF的规模已经达到了945亿元(2022年三季度末数据)。最新规模为753亿元,同比降幅超过20%。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认为部分养老目标基金经理离职和产品规模缩水有着直接原因:“基金经理变更频繁除了个人因素外,主要是作为养老目标基金,其规模的困局仍待破解。从三季度末规模情况来看,260只养老目标基金中,有多达53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5000万元是养老目标基金的生死存亡线,也是其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门槛。”
对于养老目标FOF而言,足够的规模意味着产品可以入选“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2022年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根据第十条的要求,可进入名录的产品须为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
而入选名录,对养老产品和基金经理个人则意味着曝光度增加、信誉提升(被官方机构认可并列入名录的基金会被认为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资金吸引(纳入名录的基金可能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和资金,有助于扩大规模)以及部分政策支持(纳入名录的基金可能享受某些政策优惠,如税收优惠等)。
“不纳入名录并不一定直接导致基金规模无法扩充或基金经理的离开,但可能会在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方面处于不利位置。因此,虽然不纳入名录不意味着基金会直接动荡,但可能会影响其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力。”一名fof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少挣扎在“规模生死线”的基金,近年来频繁更换基金经理。
6月12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的大成兴享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FOF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17日,首发规模为为4000万元,基金公司自购1000万元。
该FOF即将在今年的6月17日迎来第一个开放日,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3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
经过三年的运营,大成兴享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FOF始终未能突破2亿元的生死线,自成立至今回报率为0.83%。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9日,基金规模为5152万元。且该基金已于7月14日发布清算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先后换了三位基金经理管理。具体来看,第一位基金经理尚琼从2020年6月17日管理至2021年8月2日,随后该基金增聘了鲁速管理,2022年8月2日,尚琼离任,鲁速单独管理该产品。今年4月19日,基金增聘吴翰为基金经理,随后的4月27日,鲁速离任,由吴翰单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