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桐乡马拉松比赛人数多少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6 13:18:09作者:橙橘网
陈峰,曲终人散!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23年9月份,证监会的一份处罚公告,将陈峰再次拉到了聚光灯下。
证监会对海航集团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并对陈峰等高管进行了处罚。
虽然,陈峰申请了听证,并进行申辩。
陈峰依然巧舌如簧,为自己开脱:
航空产业投资大、资金压力大,海航集团实行资金集中调度是必然的,违规操作属无奈之举。
自己是为了解决危机而出任董事长,无法短时间内调整已有的管理体系,只有被迫沿用。
海航集团前期由国开行牵头的债权人协调机制委员会主导,后期由海南省工作组主导,自己很难在这段时间有所作为。
相关资金往来操作均是以社会稳定和解决系统性危险为目的,并非为了海航集团乃至个人利益和目的。
总之,自己没有错。
有错的事要么是别人干的
要么是无奈之下干的
陈峰的辩解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最终还是被处罚600万元。
这恐怕是陈峰的最后一次露面。
此后,陈峰等人皆散。
这也将是海航集团的最终定性。
此番,海航的曲已终。
回首海航往事,曾经的无比辉煌仿佛就在昨日。
陈峰是海航的标志性人物,也是灵魂人物。
即便当年王健执掌大局时,屡屡到前面站台的还是陈峰。
早在2015年,也是陈峰对媒体采访时表示,进入世界500强只是海航的新起点,海航立下了新目标:
未来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50名至100名之间。
未来10年,海航将进入世界500强的第一方队,入列前10名。
在2016年,陈峰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表示:海航高负债是优秀的负债,还批评现场的质疑的人看不懂海航。
如果把海航一路狂飙的所有责任都推责给王健显然是不厚道的。
因为从海航创业开始,就是陈峰带领下的团队。
据说陈峰十几岁的时候曾在北京天桥学说书,所以陈峰最擅长讲故事。
擅长画饼的陈峰成了带头大哥。
1988年海南建省,之后就掀起海南大开发的热潮,许多人去海南淘金,更多的去开发房地产,著名的万通六君子就是这时期去的海南。
当时海南省对民航很感兴趣,想成立一家海南自己的航空公司,需要一个相对专业一点的人士来牵头。
曾任民航局副处长的陈峰被海南开发大潮所吸引,就来到了海南。
1990年,陈峰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带领王健、陈文理、李箐、李先华等人,牵头海南航空的组建工作。
恰恰资本市场正需要故事。
陈峰讲故事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于是海航的故事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飞翔全世界。
海南航空在成立初期,海南省政府仅投资1000万元,其他的要求陈峰等人自己去想办法。
1000万元连一个飞机翅膀都买不到,可在陈峰的口若悬河之下,加上其在民航总局工作的背景以及海南省政府的支持,陈峰带领海航创造一个民航史上的奇迹。
1991年12月,民航总局发给海南航空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海南航空由此获得准生证。
1992年7月,海南航空拿到了进口4架波音737飞机的配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90年代初期,国内许多航空公司都是苏制飞机以及运七支线飞机,那时候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一创建就拿到了4架波音飞机的进口配额,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峰领导下的海南航空从创建起就自带光环。
经过一番运作,陈峰找到了海南东亚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中国国际旅行社等24家单位,通过定向募集方式募集资金2.4亿元,并将海南航空改组设立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5亿元。
陈峰利用私募得来的2.5亿元为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6亿元,买下2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为担保,再订购2架飞机。
就这样陈峰就完成了1000万元引进4架B737飞机的壮举。
据陈峰回忆,当时寻找担保银行时,因为银行不懂,他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飞机从海南到北京一张票1000块,可以装150人,来回就是30万,一天再飞个北京,再飞个广州,去掉成本一天就挣45万。
于是上海一家银行动了心。
双方商定使用固定利率结算贷款,仅此一项银行就净赚100多万美元。银行很高兴,问到反担保对象是谁?
陈峰表示,如果还不起钱,就以飞机抵债。
如此这般,陈峰轻松地拥有了两架飞机。
就这样,从银行贷款买一架飞机,把飞机抵押出去,买第二架飞机,再把这两架飞机抵押买更多的飞机,最后形成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因为民航业的特点,现金流一般没有问题,只要有飞机在飞,就有现金收入,只要有现金收入能够偿还以前的贷款,公司就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银行贷款是海航持续扩张的要素,因而高负债率也就成了海航的一个特点。
实际上这成了海航以后扩张的经典做法,有两条线。
另一条线是:贷款买飞机—把飞机抵押出去—继续贷款买飞机—再把飞机抵押出去...
另一条线是:先卖机票先收到钱—用来扩张(包括买飞机)-开航线卖机票-抵押贷款卖飞机
实际上这两条线合二为一就成了现在房地产的经典扩张模式:
开发商买地(海航买飞机)-将土地抵押贷款(飞机抵押贷款)-卖房子收钱(卖机票收钱)-拿到钱再买地(拿到钱再买飞机)-房子建好(航班飞起来)...
所以有人说,陈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总是在拿别人的钱来玩。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如今的这种扩张模式早在90年代初就被陈峰玩得娴熟。
1993年4月13日,海南航空的第一架波音飞机飞抵海口。
同年5月2日,海南航空首航北京。
陈峰的融资故事讲得比别人早,或者说海南航空的身体里就流淌着资本与杠杆的血液。
让海航或者说陈峰名声大噪的是国际金融巨鳄索罗斯的入股。
1995年,随着海航规模的扩大,必须寻找到新的资金,因为飞机是需要美元支付,寻找到美元资金是最好的选择。
陈峰亲赴华尔街,用他自学的天桥英语最终说服索罗斯,让量子基金控股的美国航空有限公司以2500万美元入股海南航空,持有25%的股份。
海航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
此后的许多年里,陈峰领导下的海航就不断利用财务杠杆,引进了越来越多的飞机。
所以后来,海航旗下的飞机到底有多少架被抵押,有多少架循环抵押,我们无从得知。
自此,海航开始了二十多年的传奇之路。
1997年B股上市,募集2.6亿元人民币
1999年A股上市,筹集资金9.285亿元。
海航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在A、B上市的航空公司。
此后,海航一路西突东进、南下北上,兼并重组、合作新建,逐渐发展成为后来一个庞大的海航帝国。
在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之后,陈峰等人又不满足于当时所取得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2002年的民航大重组。
对于大部分航空公司,只有两条路,要不抱上三大航的大腿,加入三大航,要不抱团取暖做大自己。
对于地处一隅的海南航空而言,面临的挑战更为巨大。
要不被边缘化,要不就做大自己。
陈峰决定走出海南,“上岸”发展。
正时候,原海南省省长担任民航总局局长,对海南航空发展大力支持。
融资,重组,再融资,是海航一贯的手法。
2000年1月,海航集团横空出世。
在海南航空基础上,组建了海航集团,由此海航集团正式开始全面扩张。
2000年8月,重组长安航空,挺进西北。
2001年2月,重组新华航空,北上京津。
2001年7月,重组山西航空,进入冀中。
2002年10月,海航股份、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4家公司合并运行,海航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
但海航并不满足于此。
更重要的是,海航深刻明白地方政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后海航四处出击,与地方政府组建航空公司。
2002年7月,与上海组建金鹏航空。
2004年6月,与云南组建祥鹏航空。
2009年6月,与天津组建天津航空。
2010年2月,与北京组建首都航空。
2012年4月,重庆国资成为西部航空股东。
2013年10月,与乌鲁木齐组建乌鲁木齐航空。
2014年2月,与福州组建福州航空。
2014年7月,与广西组建北部湾航空。
2015年9月,与桂林组建桂林航空。
由此,海航在我国境内拥有高达12张客运牌照,差不多是三大航加起来的数量。
此外,海航顺势进入机场业,先是拿下海南省内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的运营权,成立机场集团,成立中国民航业内唯一一家拥有机场的航空集团,一直到破产重整前夕,仍管理着:
海口美兰机场
三亚凤凰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唐山三女河机场
潍坊南苑机场
营口兰旗机场
满洲里西郊机场
松原查干湖机场
三沙永兴机场
东营胜利机场
琼海博鳌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
此外,海航机场集团还曾管理过兰州中川机场、敦煌莫高机场、庆阳西峰机场、嘉峪关机场、连云港机场等机场。
海航控制下的机场数量在国内仅次于首都机场集团。
显然,彼时的海航有着许多过人之处。
特别自1993年正式运营以来,海航创造了连续十年的盈利奇迹,一时风头无俩。
后来海南地方将亏损严重的海口机场和三亚机场都交给了海航,在海航的管理下,也恢复了盈利,美兰机场还实现了在港股上市。
从这一点来看,海航的管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此外,海航的服务也是有口皆碑的。
虽然陈峰喜欢作秀,陈峰在第一个航班上为旅客端茶倒水的镜头广为流传,但这也表明着他对服务工作的重视。
同一天,海航的另一位大佬级创始人王健就在柜台为旅客办理值机手续。
据说海航在初创的5年内,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办法,只要是有旅客投诉空乘,公司不做分析,马上让空乘下岗。
这一招奠定了海航的服务基础,空乘服务以旅客需求为中心,一切服务围着旅客转。
海航的服务一时在中国民航业内声名鹊起。
事实上,海航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被SKYTRAX评为5星航空的企业。
2003年的非典危机给了一路凯歌的海航当头一棒。
2003年,海航营收53.7亿元,但净利润为-12.4亿元。
一年的亏损几乎吞噬了过去十年的利润之和。
这让海航开始思考多元化。
陈峰等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单一民航产业的抗周期性也比较薄弱,海航应当走产业多元化、金融控股道路。
于是,海航提出了“一主两翼”战略——做大航空运输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主业相关的酒店、地产、旅游和金融业务,围绕航空主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由此,海航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海航一开始的多元化道路也是顺风顺水。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海南航空迅速回血。
2010年,海航控股营业收入217亿元,净利润高达32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6%,远高于三大航的水平。
2008年以前,海航主要在国内收购兼并。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海航开始进行海外收购,并趁国际金融海啸、欧美资产贬值的有利时机,将触角伸向全球,积极围绕上下游进行海外收购、扩张。
由此,海航制定了进入世界500强,50强,10强这些当时看来是远大的理想,今天看来有些好高骛远的目标。
如果仅从航空产业链方面的收购与整合来看,海航多元化兼并之路还是有一定的可圈可点之处。
实际上,在2016年之前,海航的投资并购基本都是围绕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三大支柱产业展开,并且有步骤有策略的稳步进行。
在租赁业:
2010年,1.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ALLCO航空租赁业务
2011年12月,收购全球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之一新加坡GE SEACO
2014年11月,收购Cronos,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租赁业务提供商
2015年9月,以25.55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
2017年4月,以103.8亿美元收购CIT Group旗下的商业飞机租赁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
在旅游及航空配餐业:
2009年,将旗下食品业务实现借壳上市
2011年6月,以2.8亿元人民币收购凯撒同盛控股权
2015年9月,凯撒旅游借壳易食股份登陆A股
在航空业:
2011年7月,以25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49%股权
2012年10月,以4000万美元狗狗法国蓝鹰航空48%股权
2016年,以4.5亿美元收购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蓝色航空(Azul Brazilian Airlines)23.7%的股权
2016年,收购TAP葡萄牙航空公司23%的股权
2016年,收购维珍澳洲航空19.99%的股权
海航最终在欧洲、南美、欧洲都持有了部分航空公司的股权
在航空维修业:
2010年,以30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myTECHNIC机务维修公司60%的股权
2016年,收购瑞士飞机维护服务提供商SR Technics的多数权益
在航空其他关联产业:
2013年,收购澳大利亚Arena航校80%股权
2015年,以175亿元全资收购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瑞士国际空港服务公司Swissport
2016年,以15亿美元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
在航空领域,海航集团由此称为:
国内第四大航空集团
国内第三大机场集团
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
全球最大集装箱租赁公司
全球最大的航空地面服务商
全球最大的飞机维修商之一
自2016年起,海航特征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扩张速度大大加快
二是在航空产业外进行扩张
在全球六大洲进行了价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并购,该公司不但业务遍及旅游、物流、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而且还成为希尔顿全球控股和德意志银行等世界大牌公司的最大股东。
2016年:
以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科技公司英迈100%股权
以15亿美元收购瑞士航空服务公司佳美集团100%股权
以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集团25%股份
以10亿英镑(14亿美元)的英国外币兑换运营商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hange。
2017年:
以55.30亿港元竞得位于九龙启德第1L区1号的地块
以22亿美元购买纽约曼哈顿一写字楼
以4.46亿美元收购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 Mutual Plc)旗下美国资产管理公司25%股份
以103.8亿美元收购美国CIT飞机租赁业务
增持德意志银行股份至9.9%
在这种情况下,海航集团的资产规模也在急剧膨胀:
2013年底,2662亿元
2014年底,3226亿元
2015年底,4687亿元
2016年底,10155亿元
2017年底,12319亿元
4年的时间,海航集团总资产由2662亿元增至12319亿元,资产规模翻了两番还多;特别是在2016年的一年内,总资产增加了5468亿元。
陈峰后来接受媒体采访坦陈,2015年以后,自己逐渐退出一线。
海航二号人物王健带领着海航一路飞奔。
在外界看来,重大场合仍然是陈峰出面。
海航扩张带来过多的恶果。
一是利润逐年下滑
在2013-2017年期间,海航集团总收入由560亿元增至5871亿元,飙升了10倍,但是利润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2018年还出现了亏损。
二是债务危机爆发
长期以来,海航集团都维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大规模的举债融资使得企业每年需要支付巨额的财务费用。
以2017年为例,海航集团财务费用支出共288.7亿元,净利润却只达到81.3亿元。
更重要的是,来自监管层的致命一击。
海航等多个巨头公司在海外过度扩张,与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金融政策出现了严重背离。
尤其出现一个令人警觉的现象:
这些人把债务留在了国内,把资产留在了国外。
2017年,国家多个部委对万达、安邦、海航、复星海外扩张提出警示,海航扩张之外由此戛然而止。
更要命的是,原来支持海航扩张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再给予海航输血。
资金链一断,海航集团难以为继。
在巨额的偿债压力之下,海航许多资产被冻结。
2018年后,供销大集、海航基础等子公司由于纠纷股权遭遇冻结。
2018年,海航集团受限货币资金规模高达490亿元,占货币资金总额的50%左右。
在大量资产受限的背景下,海航集团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加剧,债务兑付能力下滑。
2018年7月3日,王健在法国意外去世。
陈峰重新执掌海航大权,直至2020年2月工作组进驻。
陈峰后来身陷囹圄,直到现在被罚600万元。
在此期间,陈峰错失了两次自我救赎的大好机会。
一是处置资产时,夜壶心理。
当时有媒体采访陈峰时,陈峰侃侃而谈。
他表示:海航虽然在卖资产,但决不能贱卖。
虽然海航从一路买买买转向卖卖卖,在处置资产过程中并不果断。
海航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分别要将北部湾航空、西部航空、乌鲁木齐、福州航空、首都航空控股权转让给地方。
但实际上,一家也没卖出。
据翼哥所知,某地方政府要收购海航某家航空公司时,海航是狮子大张口,要价过高,后来该地方政府中止了收购。
不能贱卖的观点当然不错,但看你在什么时候。
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活下来是第一位的。
在2018年的时候,地方对搞航空公司的热情还是很高,如果海航处置的速度快一些,决心大一些,要价低一些,将手中10多家航空公司出手,在转让的同时,债务也转移出去了,还能获得一些资金。
只要海南航空这块牌子在手中,能保住,陈峰就完成了他的使命。
但陈峰的“夜壶”心理,没有及时解决海航集团的债务危机,直到2020年的疫情,彻底击垮了海航。
所以,现在大家都佩服万达的老王,及时抛售资产,挽救了自己,接盘侠们如今的日子都非常难过。
二是工作组进驻时,不合作态度。
当陈峰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还信心十足的将2020年定为化解流动性风险之年。
一场疫情突如其来。
海航原本凭借着航空公司的强大的现金流还能免为支撑,但疫情彻底粉碎了海航最后的希望。
信心也许要很多年才能建立,但2020年2月这一个月就足以将海航击垮。
海航控股共356架飞机,这一月只运送了48万人次,平均每架飞机每天只运46人。
海航绝大部分飞机都在晒太阳。
没有旅客,没有现金进来,旅客还在不断退票,还需要支付退票费。
海航彻底被击垮。
2020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进驻海航集团。
由顾刚、任清华分别当任正副组长。
但此时的陈峰明显有着抵触心理。
顾刚甚至在给海航员工的信中这样表示:
海航集团发展28年,曾经是民企发展的楷模,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波折,遇到过很多次危机,在波折中,遇到危机时,多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总是化险为夷。在度过困难,摆脱危机的时候,很多人又丢了初心、忘了使命,总以为故事还可以重复,是上天给了自己机会,总是把因果和自己的冒险经历挂在嘴边,佛经成了指挥自己的行动指南。直至当野心和欲望把集团送入深渊的时候,再一次遇到更大危机的时候,既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也没有把握住机会、没有说真话的勇气、更没有付出和担当的魄力。直至要把数十万家庭的希望、成千上万家机构的信任毁于一旦,乃至于给国家造成了数千亿元的巨大损失,这时候很多事情就真的已经注定。
这段话指向谁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了。
其愤怒的心情可谓是溢于言表。
据说,慈航基金会理事会的七个成员,在2021年上半年召开了理事会,商讨破产后股权清零,要不要解散慈航基金会。
理事会进行过两次投票。
第一次投票,陈峰和监事会主席孙明宇投了反对票,陈文理、陈日进投了弃权票,李先华、谭向东等三人同意。提议没能通过。
第二次投票,陈峰同意了。孙明宇还是投了反对票。提议还是没能通过。
在此期间,陈峰还不断给各方写信。
陈峰既没有看清大势,更没认清形势。
他又一次错过了救赎的机会,就是:
无条件的全力配合工作组
无条件的放弃一切利益
直到2021年9月14日,陈峰和谭向东被有关部门带走。
2021年1月28日,海航集团工作组组长顾刚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公开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刚刚,还在海航大厦加班的清华同志给我发了三张照片,是我们全新的完整版的几家上市公司及集团公司的股权关系树状图,每一张都近三米。
她说:“组长,看清明上河图。”
海航股权的复杂可见一斑。
这也是工作组化大量时间去梳理厘清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1年2月,海航系共有382家公司被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根据重整信息,截至2021年2月10日,海航集团:
总资产2532亿元
总负债10390亿元
净资产-7858亿元
已整体严重资不抵债。
负资产近8千亿元,这样大的窟窿可谓触目惊心。
也就两年不到的时间,海航集团净资产减少了足足10600亿元,让人万分震惊的同时也实在难以理解。
2021年3月19日,海航集团在其官网一连发布三份公告。
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
海航集团机场板块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
供销大集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
2021年10月,随着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海航控股、海航基础、供销大集、海航集团四个重整方案获得通过,海航集团被分拆成三大板块:
航空板块交给民企方大。
机场板块给了海南国资。
剩下的为信托资产,其持有人为一帮债权人。
未来的故事已不再属于陈峰的了。
从1993年创立到2021年,28年的时间,海航集团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
而最近几年从巅峰迅速跌至悬崖,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从2017年以530亿美元营收狂飙至世界500强的第170位,到2021年破产重整,直至分拆。
这标志着曾经名震江湖、声名显赫的海航集团从此烟消云散。
其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有多少富豪没有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铁律,从唐氏三兄弟的德隆系,到陈王二人的海航系,再到如今的恒大系。
所以桃花扇中的话流行至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随着证监会对海航集团的调查定性,对陈峰等高管作出最终处罚。
陈峰,已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