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大动作!“割肉”自救,将失去万达电影控股权
2023-12-06
更新时间:2023-12-06 19:22:17作者:橙橘网
A股3000点保卫战再度打响。上证指数继一个月前短暂跌穿3000点并有所反弹后,再次回落至关口以下。
不过,基于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频繁出台的利好政策逐步传导消化、外部环境出现改善预期等因素,市场情绪正趋向稳定,机构逐步开始积极寻找机会。
Wind数据显示,11月份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168.65亿份,是10月份的4倍;混合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71.88亿份,环比增幅同样较大。
12月4日,鹏扬消费量化选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发售,鹏扬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经理施红俊分享了自己对于A股的看法,并详细解释了为何看好2024年及中长期的大消费行情,以及投资者应当如何结合股市环境的变化去布局消费板块的机会。
鹏扬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经理施红俊
施红俊,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11年指数编制经验,7年投资研究经验,曾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工作11年,历任研究开发部研究员、固定收益主管、副总监等职,拥有专业的指数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经验。2017年加入鹏扬基金,现任数量投资部总经理,目前管理8只指数基金和1只量化主动基金。
当下是布局消费板块的好时机
自2021年以来,在大盘整体有所反复的情况下,消费板块一直处于调整通道,随着2023年三季报披露完毕,可以看到消费类上市公司机构持仓规模继续下跌,市场信心仍然不足。
在此背景下,施红俊认为布局消费板块的时点已经到来,同时给出了多个理由。
首先,消费板块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而宏观环境存在周期性转好的可能。其分析,我国经济目标的远景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短期来看也有稳就业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诉求,这些政策诉求都必然对应了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从更长视角来看,经济发展虽有波折,但趋势仍是螺旋式上升。且从7月底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利好政策推出,配合上高效的执行能力,我们应该对经济多一点信心。
具体到消费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2022年,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仅37%,远低于OECD国家的70%,上升空间较大。实际上,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消费也是主要板块里利润端恢复最好的。
其次,大家对未来国内人口稳态数量或许过于悲观,经合组织(OECD)对我国的人口预测是从2030年附近逐渐收缩,至2060年由14亿以上收缩至13亿附近,长期人口或许较难预测,但居民财富的持续增长是可以确信的。并且,人口结构对消费板块投资机会的影响同样是结构性的,如过去10年,以食品烟酒、衣着为代表的商品消费占比略有降低,但以医疗保健、交通、社服等服务性消费占比有所上升。随着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消费内部服务性消费的占比也会上升。
再者,经过三年调整,消费板块估值偏低。目前,消费各细分行业的估值分位数已经从2021年的80%左右跌至20%至45%。由于消费板块的品牌壁垒相比其他工业品更高,盈利能力更稳定,受供给过剩、恶性竞争的影响相对小,因此消费像周期、金融调整至极低估值分位数的可能性小。再加上居民储蓄率较高,财政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的支持,居民安全感增强,美债利率松动向下等因素,当前消费板块处于比较合适的买点。
消费为什么与量化基金适配?
选定了消费领域后,为什么适合借助于量化基金这一投资工具来捕捉消费股的机会呢?
施红俊解释,一方面,消费行业股票数量丰富,数量超过1000只,且中小市值股票占比较多,100亿至300亿的有16%,100亿以下占比78%,在配置股票时,基金采用了“分散小票”的策略,每个细分行业权重不超过20%,个股集中度相对较低,同时注重小市值股票,以期获得更多超额收益。
另一方面,量价类因子在消费池中适用的同时,一些基本面因子在消费中适用度也较好,有利于量化模型的建立。例如企业的盈利质量和自由现金流,这对于科技行业而言并不重要,但对于消费企业而言却十分重要,因此采取基本面选股因子在消费股投资当中更适宜。
而如何从股票池中筛选出合适的标的,施红俊给出了五大主要因子,希望以好的价格,在合适的时机,筛选出好公司。
一是经营质量。用来衡量企业现金流与利润的吻合度,现金流周转速度是否健康,是否有隐含的暴雷、造假风险。
二是成长。综合反映企业在营收、净利润上的增速和潜力,既考虑利润的一阶导数,又考虑利润的二阶导数,即加速度。
三是预期。借助分析师数据,筛选出困境反转、基本面加速改善的资产。主要基于分析师的研报数据、晨会观点等,构造方式丰富,会格外注意预期数据的质量并做调整。
四是估值。经营质量筛选好资产,估值筛选好价格,既包括截面上股票间的对比,又包括个股和自身历史的对比,并且,在估值因子的构造上注重性价比而非仅低估值。
五是复合量价。目前主要基于中短期窗口的风险收益特征做动量和反转调整,可以帮助组合避开短期过热资产。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