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主办方回应,咋回事?

更新时间:2023-12-07 19:54:30作者:橙橘网

周杰伦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主办方回应,咋回事?

近期,周杰伦福州演唱会引质疑,甚至被说“吃相难看”,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据了解,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将于2024年5月16日到19日在福州举行。近期,演唱会门票预售即将开始,但不少网友对该场演出的购票时间和退票规则提出质疑。

有网友发文称,周杰伦2024年演唱会福州站提前半年预售,且开启预售48小时后,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的30%手续费。

主办方回应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2月6日,演唱会主办方福建省中视传播有限公司方面告诉记者,“具体的放票和退票规则是由平台来定的,我们只是主办方。”相关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不愿意提前半年买,你可以等到5月份再买,没有强迫你一定要买预售。”

同日,大麦方面向记者表示,该场演唱会开通了48小时的免费退票通道,48小时之后收取30%退票手续费是该场演唱会的项目规则,只能按照退票规则来进行。


网友发文

记者查询大麦平台后发现,退票规则显示:

每一场演出预售开始后的48小时内,在购票订单生成付款后,观众可无条件办理退票。

以2024年5月19日场为例,12月9日13:00开启预售,在开启预售48小时后,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的30%手续费;在5月12日13:00后,平台将不再接受任何退票申请。

对于该场演出的购票和退票规则,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表示,“主办方吃相太难看了吧”“主办方准备靠手续费过年吗”。同时,有网友认为,提前半年收取门票费用,金额巨大,并不合理,也有人认为无法预判半年后是否会因为其他安排影响观演行程,所以退票手续费30%是否过高。

演出市场“情绪通胀”

一组数据表明今年的演出市场有多火热。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3.74%。

演出,这是一门好生意。

以五月天为例,据媒体报道,截至12月3日,五月天2023年已在各地举办“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49场,“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版”演唱会10场。11月12日至21日在上海演出8场,最高票价为1855元,最低为355元,按7.2万座位数计算,上海8场的门票收入近6亿元。

演唱会也对所在城市经济带来辐射作用。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演唱会为举办地海口创造旅游收入9.76亿元,比当地“五一”假期的旅游市场收入还多1亿元。音乐节也为各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据公开资料显示,在4月29日-5月1日迷笛音乐节期间, 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就接待游客约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亿元。

市场的“井喷”、收益的可观让各方资本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有匆忙上马,开演前一个月极限操作的,也有直接从冠名商变成主办方加入的,如元气森林、蜜雪冰城等直接下场办音乐节;也有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下沉到县城乡镇的音乐节,多为景区引流的抓手。据财新数据显示,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也有音乐节的身影。

“其实这一行门槛挺低的,只要有投资方出钱,拿着钱找制作方、艺人,搞定场地就可以了。”辽宁一位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设备供应商小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小刘介绍,演唱会产业链分三大角色:投资方、内容制作方、主办方,这些角色可以被少数几家公司包揽,也可以再细分给不同公司。这里面主办方主要负责赞助、宣传、售票、场务、保安等幕后,制作方负责艺人、伴舞、伴唱、音乐、技术、特效等内容制作。

背后乱象丛生

狂欢背后伴随的是乱象丛生。先不提黄牛代买票的“日常牛皮廯”问题,今年以来,更有设备黑屏、VIP柱子票、音乐节帐篷被偷等乱象不时见诸网络。

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在小刘看来,目前演出市场主办方、运营方鱼龙混杂,演出的组织运营质量也良莠不齐。

俗称“草台班子”。

“这些草台班子为了赚快钱,尽可能节省成本,卖更多的票。”常年跟随乐队参加音乐节的音乐从业者四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西湖音乐节主理人马武透露,一般举办一场音乐节的成本里面艺人的费用占到55%左右,而很多艺人的报价一般是固定不变的,那剩下的就用于演出制作、场地、安保等。

小刘表示,艺人费用和安保这些都不能省,那就只有在制作上压缩成本。以音乐节为例,可能制作方的成本需要100万,但给到的预算只有50万。“那最后音响设备出来的效果就是劳斯莱斯和奥迪A6的区别。”小刘说。

对此,马武认为,一般演出的乐队艺人会向提供主办方设备清单,如果主办方给不了,艺人可以拒绝演出。不过主办方给到的设备也有无法保证牌子的真假或者贴牌正牌,另一个也要服务团队够专业才能用好这些设备。

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偷工减料,不专业,导致消费者体验感降低。

B站某位up主在看完西城男孩杭州演唱会后发视频吐槽“上当受骗”,不仅舞台装置简陋,用的MV画面是网上的素材,更离谱的是出现屏幕黑屏这样的演出事故。今年8月在海口举办的天后之夜巡回演唱会现场,也疑似音响设备的原因,部分观众持续一个小时左右听不到歌手的声音,因此齐喊“退票”表达不满。

但对于下沉到地方的音乐节而言,即使制作上去了,人也拉来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地部门无法配合承接做好服务的,也会影响整体的效果。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出现的南阳迷笛音乐节盗窃事件,让音乐节变成一场“音乐劫”。据悉该事件已被列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南阳迷笛音乐节露营区现场 图/网友视频截图

以上种种,造就了今年演出市场乱象的集中爆发。

是“虚火”还是趋势?

目前演出市场的一系列乱象是否有解?当前的演出市场是虚火吗?

室内驻场演出主理人夏夏表示,近几年,演唱会、音乐节、以及室内演出、展览等体验式消费集中爆发,这样 “为快乐买单”的消费都属于 “多巴胺消费”,而这是未来的趋势,即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追求精神生活和体验式的愉悦。

今年双十一期间,电竞、骑行、滑雪等相关商品的热销也体现出消费者愿意为“快乐”买单的消费趋势。据统计,天猫双十一开售1小时,电竞键盘轴成交同比大涨600%;摩托车成交同比增长101%,公路自行车成交暴涨300%。

此外,演唱会+旅游等模式切实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艾媒咨询预测,2023到2024年中国“演唱会经济”的产值将达到903亿元。这一数字,远超2019年的200亿大关。

但针对当前各地音乐节配套服务不完善以及制作水平层次不一等问题,有多年在二三线城市操盘落地音乐节经验的马武认为提前准备很重要,一般团队会提前一个月去跟当地部门比如文旅、公安、消防、综合管理、应急医疗这些对接。此外针对年轻人参加音乐节追求的情绪体验消费,马武认为,这种愉悦的感觉应该贯穿从买票到玩乐到最后分享一整个过程。每个环节上的服务都不能缺。“不是说他买完票就万事大吉了,这样肯定做不长久。”四胖则认为,其实乐迷和普通听众都是用脚投票的,去过一次体验不好也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记者梳理发现,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音乐节如何避免踩坑的内容很多。

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整理了音乐节红黑榜,从艺人阵容、票价、主办方、场地、安保、城市、交通、住宿等各个方面教网友如何避雷,获得了1600多点赞和1000多收藏。


小红书账号“Fullme”帖子 图/小红书截图

针对行业不规范的问题,马武也认为除了建立音乐节行业协会,还可以采用大众点评或者米其林餐厅评选的模式,找评委来对各个音乐节做点评,不仅能倒逼主办方提升服务水平,也能淘汰掉一些不适合在该行业里生存的主体。

另一位在宁波从事音乐节筹办工作的内部人士小丁则表示,音乐节的业态从初步形成到近两年达到顶峰期间花了将近10年,最终还是回归到正常的文娱活动消费产品该有的属性,当资本热钱褪去,留下来的是真正喜欢音乐的。

音乐爱好者萌萌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看五月天演唱会还是十年前,今年音乐节也看了不少,感觉也就那样,相比于户外的模式,有时候在livehouse静静听音乐会更纯粹,这样的体验也挺好。

(应受访者要求,除马武外,文中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顾婷婷)、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