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高速前行遇“路障”,能否穿越行业周期迎“暖春”?

更新时间:2023-12-08 06:08:10作者:橙橘网

药明生物高速前行遇“路障”,能否穿越行业周期迎“暖春”?

文|季媛媛

最近,药明生物股价创下了近3个月来新低,并且带动了整个港股CXO板块集体重挫,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药明康德跌、昭衍新药等企业均出现股价下跌,而导致这一想象主要由于药明生物向股东直言:下调今年的营收预期。

据药明生物方面透露,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由于新冠项目收入快速降低,药明生物方面评估,整体收入包含新冠已是高基数,在达成行业2倍增速的情况下业务表现或将不及预期。尤其是D端新增项目数减少导致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以及M生产收入递延带来1亿美元收入降低,而这也是今年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此外,药明生物指出,投资于全球产能以支持未来增长。这些全球基地的产能爬坡导致2023年毛利亏损1亿美元。新产能爬坡、以及收入增速放缓均将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谈及下调今年营收预期的缘由,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博士表示,今年是药明生物转型的一年。医药行业下行周期从2021年第三季度就开始了,药明生物已经算是最后一个感受到“寒冬”的企业了,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才感受到寒冬,但是第三季度就已经感受到春天的迹象。基于此,我们预计今年新增项目数将达到100个,在研发领域市场份额可能超过50%,这也意味着在行业寒冬的时候我们还在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也侧面反映了药明生物的行业地位和实力。

“药明生物是一家公开透明、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希望通过18个月的调整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炼内功,在未来实现更稳健的发展。目前,我们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但今年是谷底,未来几年预期毛利率和增速将持续恢复增长,2024年会比2023年更好,2025年及以后恢复强劲增长。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成为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持续提高和进步。”陈智胜说。

对药明生物而言,今年好比第一次在行驶的高速路上遇到了行业低谷这一路障,这无疑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也时刻提醒药明生物: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

遇见“路障”

过去两年,尽管全球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但CDMO作为价值链上游,却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增长亮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394亿美元增长至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310亿美元。创新药的研发热潮,正驱动着医药CDMO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八年间,药明生物以超过行业平均增长3倍的水平取得了高速发展,收入规模和净利润水平相比于IPO时增长十倍以上。公司新增综合项目数和综合项目总数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8.6%(2017至2022年)和33.7%(2016至2022年),不断赢得全球合作伙伴的信任,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其中临床III期项目数和商业化项目数分别增长11倍和16倍,成功验证了领先的CRDMO商业模式,公司不断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规模。

但进入2023年,全球医药创新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遇冷、价格战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诸多挑战下,药明生物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也面临考验。

陈智胜指出,过去CXO行业平均每年以15%的增速增长,而药明生物在过去十年的增速达到行业3-4倍增幅,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今年年初我们设定了收入增长30%的目标,当时认为即使行业增速放缓,也能够维持过往的高增长预期,但实际情况比设想的更严峻,今年行业预计只有个位数的增长,但是我们预计能达到行业2倍增速,这在大环境极具挑战的背景下已经非常难得。“

“业绩短期增长乏力主要也是受到行业影响,目前我们的收入跟预期差4亿美元,其中的3亿美元差距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1亿美元的差距则是由于‘黑天鹅事件’,即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生产延期。”陈智胜说,尽管今年行业增长整体放缓,但药明生物依旧预计今年新增项目数约100个,预计2024年公司业绩将实现稳健增长,2025年及以后有望恢复强劲增长态势。

“我们的新增项目数很有可能在接下来3-5年继续创造记录。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数据是新增140个项目/年。新冠疫情前我们每年新增60个项目,所以今年新增项目数预计是疫情前的2倍。”陈智胜进一步说道。

寻求增长极?

从今年A股CXO企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不少企业遭遇业绩阵痛期,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为了打破这一困境,CXO企业均在寻求困境之路。

在药明生物披露业绩预期前不久,药明生物做出了分拆药明合联(WuXiXDC)上市加速布局ADC赛道的动作,而在披露业绩预期后不久,药明生物又抛出了一份不超过6亿美元回购股份方案。动作频频,也引发市场猜测。有市场观点认为,药明生物一系列的做法均是为了操控资本市场。

对于该观点,陈智胜予以否认。他指出,三件事之间完全没有任何联系。

谈及拆分药明合联上市的原因,陈智胜指出,拆分药明合联上市是正确的选择。药明合联是全球唯一一家专注做ADC的CRDMO公司,ADC也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今年药明合联收入预计增长70%-75%,未来几年也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药明合联上市后,收入和利润仍然最终计算进药明生物,药明合联50%的利润计入药明生物的利润(上市前为60%),由于药明合联利润在药明生物中目前只占5%,所以上市后对药明生物利润的影响是0.5%。但拆分后药明合联管理层有足够的动力,公司可以发展更快。

”公司发给我个人的限制性股票到期后会自动售出一部分交税,剩下的存到我的个人账户。药明生物高管最近出售的股票大部分是交税用途。我的利益在药明生物,仅代表药明生物来做药明合联董事长。我在药明合联上市的时候花了个人资金在市场购买了一些股票以表示对药明合联的支持,我在药明合联没有任何股票和工资,也是希望在公司治理上为行业树立榜样。”

至于回购的举措,陈智胜表示,一方面,公司认为股价严重偏离了估值,通过回购可以增强市场信心;另一方面,药明生物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公司盈利能力非常强,即使今年环境这么具有挑战性,药明生物的现金流依旧存有80多亿人民币。此外回购也被认为能够提升每股盈利(EPS),对于公司股票也是长期利好。

“我们一直在努力,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放弃,11月下旬我们最终判定今年肯定完不成原定目标,所以在董事会上汇报了下调业绩增长预期,董事会批准后我们也是第一时间跟外界进行沟通。这也可以看出,药明生物是非常公开透明、注重治理的公司。”陈智胜说。

据悉,药明生物在明晟公司(MSCI)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级中获得AAA评级,这也是对其在公司治理、产品安全与质量、气候变化等领域出色表现的高度认可。陈智胜表示,中国700多家公司中仅有1%公司能拿到AAA评级。及时、公开、透明、准确地跟投资者交流也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准则。

短暂蛰伏后将迎“暖冬”

对于药明生物而言,D端和M端两个预料之外事件是被认为是影响2023年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原因。根据药明生物披露,在药物开发 (D)方面,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在下行周期中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显然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意味着约3亿美元收入的减少。

在生产(M)方面,生产收入端下降主要由于,今年下半年的主要意外是由于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约1亿美元收入;新冠项目生产收入2022年占比约35%,今年非新冠项目填补了大部分新冠项目收入空缺,因此今年生产收入基本持平。

受到D端和M端事件的影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药明生物面对的市场挑战或将推动部分订单流向竞争对手三星生物,而随着三星生物在全球加速崛起,将对药明生物造成冲击。特别是今年以来,药明生物在二级市场市值已缩水80%,如果再加上外部的竞争冲击,药明生物业绩高增长的“黄金期”或渐行渐远。

事实上,药明生物和三星生物的业务结构截然不同。三星生物以CMO业务为主,基本没有R端和D端业务。而药明生物在D端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M端近几年才释放产能,处于发力阶段,CMO业务占据药明生物收入40%以上。据介绍,药明生物在生物药外包生产服务领域市场分额约7%,三星生物市场份额大概在20%左右。

在陈智胜看来,更大的挑战还是在于市场环境本身。“如果海外市场环境是零下2-8℃的冷,中国市场环境是-20℃的冷,但值得高兴的是中国ADC领域非常热。目前中国客户项目在药明生物新项目中占比已经达到20%,上半年仅有10%,前几年投融资环境好的时候可以达到30%。中国市场少数板块已经开始在恢复,但距离整体复苏可能还有段距离。”陈智胜说。

尽管市场“寒冬”,行业需求放缓,但药明生物目前仍然是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之一,并且还在逆势获得市场份额。至于医药行业何时才能重回“暖冬”,不少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一定的预判。

在北海康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看来,随着疫情的远离和穿越周期的影响,相信生物制药行业在短暂的蛰伏后会迎来全面复苏的春天。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医药创新的政策,中国本土药企对于研发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创新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不断努力前行。我相信只要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一定会看到春暖花开。”

礼新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秦莹认为行业一直会存在正常的生命周期波动。对于做创新药研发的公司,坚持初心和本质,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疾病治疗需求需要更多创新药物来治疗,认真做好药物研发的企业,永远会有市场一席地。她指出在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资金效率和产品开发成功率,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药明生物这样重质量和服务的公司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映恩生物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朱忠远认为,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延续,生物医药市场与需求进一步扩容,无论是慢性疾病还是肿瘤,对创新生物药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在过去两三年里,全球医药行业经历了下跌与去泡沫化,目前处于资本低谷,却是行业拐点向上的开端,全球生物科技正在孕育大量新的药物范式与靶点技术。

“以映恩生物为例,从早期研发到全球三期临床以及2025年的商业化生产,我们对产能的需求是呈指数级增加。随着海外融资回暖以及中国药企的出海与全球化,新一轮的产能需求正在形成。”朱忠远说,映恩生物在2023年与药明生物完成了多项重大的商务合作,在与合作方的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合作方对于药明生物的高度认可。药明生物自成立以来,不断打磨技术平台,深耕专业服务能力,赋能合作伙伴研发出差异化创新的产品,助力国内外生物创新药企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标签: 医药  药明生物  生物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