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专属产品利率只高0.1%,银行国庆长假特供理财降温|双节消费调研行

更新时间:2023-10-09 10:36:55作者:橙橘网

部分专属产品利率只高0.1%,银行国庆长假特供理财降温|双节消费调研行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 北京报道

往年每逢节假日,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会推出一批特供理财产品,以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客户购买,但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银行理财市场却略显冷清。

《华夏时报》记者盘点了双节期间发行的专属理财产品,包括中国理财网搜索信息和多家银行公众号信息统计,带“国庆”“中秋”字样产品不足10只,且发行机构以中小银行为主。

从收益角度来看,一些国庆节主题理财只是常规产品的衍生品,收益优势甚微。其中,一城商行发行国庆专属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8%―4.4%,而封闭期相近的同系列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6%―4.3%。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节日主题理财产品逐渐降温,与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进程逐步成熟、客户选择趋于理性有所关联。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均不保本,而是向客户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等不代表实际收益情况的指标。因此,节日特供理财的吸引力很难从收益层面体现出来。”苏筱芮说道。

银行专属理财市场略显“冷淡”

近些年,凭借产品风险低、限时限量、业绩比较基准高等因素,节日主题理财产品迅速走红。

综合中国理财网数据,今年中秋节、国庆节主题理财产品多为中短期、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上限最高达到4.4%。从此前发行的相关主题理财产品来看,收益表现不一。

其中,乌鲁木齐银行在9月28日―10月9日发售的一只中秋节专享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3%―4.1%,1万元起购,期限为430天。另外,该行还发售了一只国庆节专享理财产品,同样为1万元起购,期限为738天,业绩比较基准3.35%―4.15%。

同时,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也于9月28日开售一只国庆节专享理财产品“禾城农商银行丰收丰禾2023年第200期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国庆节专享)”。

除中国理财网显示的相关主题理财产品,还有部分中小银行的地区分行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专属产品信息。

例如,富滇银行楚雄分行发布信息显示,该行发售的国庆特供理财产品,募集起始日期为2023年9月28日,投资到期日期2024年5月22日,为低风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3.45%―4.05%。

但总体而言,相比往年,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专属理财产品市场显得有些“冷淡”。据《华夏时报》记者简单统计,今年双节专属理财产品不足10只,而2022年国庆专属产品17只左右,2021年国庆主题理财产品数量超过50只。

从收益上来看,与往年动辄5%以上的利率相比,今年国庆节主题理财利率优势并不大。

以一城商行为例,该行推出的“安益208国庆专属”产品,封闭期400天,业绩比较基准为3.8%―4.4%,5万元起购;而另一款“安益211号”封闭期360天,同样5万元起购,业绩比较基准为3.6%―4.3%。此外,安益系列产品中,业绩比较基准最高能达到4.6%。

对于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节日主题理财产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主要是一种营销方式,银行及理财公司借助中秋、国庆等喜庆的节假日,积极营销理财等产品,推出一些专属产品,以吸引投资者购买。

而面对节日主题理财产品逐渐降温,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进程逐步成熟,产品均不保本,节日特供理财的吸引力很难从收益层面体现出来,再加上今年“超级黄金周”长达8天,节日期间购买理财并不能像平时工作日购买那样在短期内观察到收益,这种时间成本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客户的购买决策。

多只专属产品收益不及预期

“节日主题理财优势不大,预期收益都差不多,只能作为参考,最终实际收益还得看产品的运作情况。”10月8日,一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节日主题理财产品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普益标准分析指出,银行理财已经完成净值化改造,产品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银行不能保证给投资者更高的收益率。

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在2021年共发行了54款国庆主题理财产品,预期利率全部在3%以上(含3%),其中8款产品预期利率在5%以上(含5%),28款产品预期利率在4%至5%之间。

但目前来看,此时发行的部分产品实际收益率并未达预期。以一国有大行2021年10月成立的国庆专属产品为例,该产品比较基准年化利率为3.8%,风险等级PR2,存续期166天,到期后年化利率2.75%左右,与预期利率存在差距。

上述国有大行客户经理表示,节日主题产品主要是靠高收益获客,净值化转型前,银行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收益相对可观,所以很受欢迎,但净值转型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这种节日主题的理财产品推出的意义也小了。

此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期,节假日的理财产品少,与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市场表现有关系。近两年,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理财产品整体收益表现不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在下降。因此银行理财公司相对比较谨慎,在这种氛围下,如果推出更多的节假日理财产品,可能效果也不会特别好。

从长远看,靠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银行应探索非价格竞争手段,中小银行需要围绕自身战略定位,聚焦客户群体,提高服务水平。

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金融专家马永谙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比大行,中小银行的展业压力更大,发力专属理财产品,令闲置资金在假日也能获得收益,也是借势营销的方式之一。

同时,马永谙强调,对于理财产品而言,并不是把产品销售出去就结束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客户的理财问题,长久来看,要辅之以持续的后端服务,活动型营销应转为常态化营销加持续服务为主的模式,如建立行业中独立的投资顾问部门。

“银行通过借势营销获客之后,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在各种金融场景中与客户建立连接,以此激活客户,最后通过创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让被激活的新客留下来,成为忠实客户。这需要银行的长期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董希淼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