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观财报|华正新材及时任董秘被监管警示:回复5.5G业务不客观不完整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09 08:38:23作者:橙橘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言】
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文简称“进博会”),会场人头攒动,和过去两届大为不同。
图自进博会官网
如果是国内读者,去感触疫情之后的进博会之热闹、成交额翻番等,再自然不过了。笔者日常采写日本经济,这次去,最主要是想看看日本自2022年开始实施严格的对华技术经济安保政策后,半导体、电池、尖端医疗方面的高技术已经基本断了和中国的联系,从国家经济政策方面去除了日本企业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广,过往日本经济借中国市场实现长久稳定,如今日企在中国该以何种态势维持现状,中日又在哪些方面还有合作的可能?
笔者一直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油车技术大国,同时具有充足的电动车相关技术,但目前日本燃油车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利益,让日企在电动车方面更是举步不前。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突飞猛进,已逐步改变中国在汽车行业长期不能独立自主的局面;但在零部件的配套、与汽车相关的服务方面,依旧需要参考外部的经验,获得他国企业的一些支持。电动车或者电动与燃油双用技术在中国开拓市场的机会很大,日本暂时不用的技术,完全可以拿到中国来,在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中实现升级及产品的多样化。
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日企自然愿意拿出现有的或者还在概念中的汽车零部件来进博会展出。笔者希望知道具体有哪些技术,以及相关技术有哪些独到的特点?
此外,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双碳(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在时间上日本比中国早10年,计划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式有多种,这些年氢及使用氢的燃料电池技术逐步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日本是氢技术大国,因此日本的经验特别值得关注。
中日在氢方面是否具有合作的前景?能源是经济安保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经济安保政策会不会最终将氢也纳入到限制范畴中,禁止企业与中国合作?这些目前尚不清楚。在技术尚未成熟、市场机制处于摸索状态的时候,了解日本的氢技术,自然也是来进博会的参观重点之一。
本届进博会依旧包罗万象,3400家出展企业中,日企就占了350家。想看的企业、商品太多,看了以后的感触也特别多,但本文将焦点聚集在电动车零部件和氢技术上,对日本相关技术与产品做个简要的素描。
日企在改变电动车零部件的生产方式
汽车是消费者最容易理解的产品之一,与生活的直接关系十分紧密。进博会不是车展,但去进博会先看汽车的人不少。
日企汽车以燃油车为主,尤其在10月东京车展中,几家大的日企汽车老板、数码企业老板说的话,让中国舆论沸沸扬扬,褒贬不一。不管怎么说,得益于燃油车和日元汇率,一些日本车企近年来确实财源滚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效益,而他们的言辞也更能让大家共同关心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最火的是电动车,市场有这个需求,以为日企多少该拿出一些电动车来让中国消费者“震撼”一下,但可惜大部分汽车厂家的展位谈不上热闹,人们希望看到的最新电动车概念,在这里的展示并不多。
零部件厂家的情况与整车企业不同,通过进博会展示自家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产品,探讨与其他企业协创的出展者还真不少。
笔者7日最先去的是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的展台。三菱综合材料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铃木彻同笔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品。
我们知道三菱综合材料是世界著名的炼铜厂家,也做铜加工方面的工作,这次他们在展台上展示的产品就有无氧铜引线、高强度和高耐热性的无氧铜等。
“新能源车中使用的零部件,包括车载充电器、逆变器、转换器等等,我们都在生产,而且产品非常丰富。”同时这里还展出了加工金属时使用的各种铣刀、钻头。“加工各种汽车零部件,少不了这些刀具。”铃木董事长向笔者分享道。
作者供图,下同
在三菱综合材料旁有住友电工的展台。
今年进博会,住友电工集团展出了滑门线束、高压线束系列、ABS&EPB一体化轮速传感器线束及高低压电子产品等等。
展台的解说员向笔者介绍:“新能源车产业是中国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而驱动马达又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小型化和高输出功率特点的驱动马达已然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住友电工在日本、泰国和中国都设有漆包扁线生产基地,致力于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其中,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分别设立于无锡和常州。出行在住友电工那里也被称作“移动”,这部分业务是该公司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
东芝的展台中心陈列着一辆“敞篷车”,东芝生产的各种汽车零部件整齐地排列在车中:车载半导体产品、东芝分散·耦合式仿真平台、良品学习AI图像检测技术、现场业务数字化MR软件、音场优化解决方案、离线语音识别模块等多款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等等,其中多种产品首次参展进博会。
在进博会旭化成的展台上,再次见到旭化成(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近藤修司时,笔者谈了自己的感触:该公司汽车相关的产品几乎占了展品的三分之一,和去年比极为突出。
近藤董事长笑了笑说:“旭化成业务很多,而且和汽车相关的业务特别多。有些产品这次展出了,有些没有展出。比如工程熟料、纤维、涂料、合成橡胶、弹性体、传感器、音频IC,以及电池隔膜、膜产品,我们基本上没有展出。”当汽车成为中国产业的重点后,这次旭化成主要将新能源车上能够使用的产品,先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出来。
近藤董事长向笔者介绍了他们与中国企业协创的研发及生产特点。在旭化成的协创中心,他们将新能源汽车放在里面,做了不少实验,比如比较在房间里听音乐和在车里听音乐的不同,让客户亲身体验旭化成的音响技术。
三菱电机在进博会上展示的是其电动车零部件的加工能力。
展台中央是一台“电动车”,轮毂、反光灯饰模具、车载无线充模具、储能盒等一个个排列在电动车图片的前面。三菱电机的中国副代表小柳津裕向笔者十分具体地解释了三菱电机在电动车加工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在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的展位上,中国公司总经理菅匡彦向笔者介绍:“我公司与移动储能领域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探讨外卖式充电服务,为新能源车主提供预约式上门充电服务(可移动式储能充电服务)。”
进博会期间,三井住友海上携手其合作的科技企业与上海静安城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于12月起为静安区全域的新能源环卫车辆提供该项新型充电服务。
作为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车市场加速扩大,充电保障成为市场的重要需求及发展瓶颈时,能出来做这项工作,让笔者感到相当地意外。原来到了电动车时代,保险工作也可以前移,通过发展外卖式充电服务来获取保险客户。
从本届进博会上可以看到日企在电动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其中,协创正成为一个新趋势。当前,已经不再是企业生产什么,整车企业就用什么;和其他零部件企业协创,更快速地满足整车企业的需求,正成为一种新的研发及生产趋势。相应地,保险等服务业也在改换经营模式。
电动车不仅改变造车行业的生产方式,还大大地改变了研发、服务方式。日本车企可以暂时专注燃油车的生产和出口,但汽车行业最终会发生变化。江河中的潜流,表面上看不出对流向的影响,但实际上流向是由潜流最后做出决定。而进博会上,电动车零部件成为众多日企出展的重要内容,这些或许也是在汽车行业中形成的部分潜流。
氢能开始逐步完成技术体系构建
新能源中,在光伏、风力发电、海洋潮汐发电、地热发电之外,比较能成规模地用于交通及电力中的能源便是——氢。
本届进博会上,丰田展示了其在氢能使用上的新产品:可更换氢瓶集成存储模块。这个模块通过卡车便可以运送。
丰田依旧在燃料电池方面继续研发,燃料电池轿车被放在了展厅的中央位置上,尽管来这里观看燃料电池车的人很少,也鲜有人去询问技术方面的问题。
笔者比较重视的是三菱重工展出的高砂氢能园(高砂是日本的一个地名)。这是三菱重工首次在中国全面介绍该氢能园。
三菱重工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久保隆对笔者谈道:“高砂氢能园是三菱重工为了切实开发氢能产业链,在日本高砂工厂内正在建设的全面验证制氢、储氢、氢发电技术的一体化设施。”
来展台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三菱重工对于实现碳中和社会而做出的具体行动。三菱重工已经完成了大型燃机氢气30%掺烧的开发,氢气50%掺烧也成功完成了燃烧试验。100%纯氢燃烧,预计将在2025年度之前完成实际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三菱重工将在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进氢发电的社会应用。
日本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三菱重工要在2040年就实现这个目标。三菱重工在碳中和方面有大量的技术储备,比如:在基于焦炭和煤的使用上,通过导入废钢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天然气,走直接还原和电弧炉路线,避免了使用煤时出现的二氧化碳等等。
客观地说,日本在氢的制造、储存、搬运、使用(发电、家庭供暖、燃料电池等)等方面,相当程度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能源多样化中,氢最终能够占的比列可能有限,但不会完全消失。日本企业对氢能源的坚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能源的多样化,也让氢能保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结语
把参观进博会日企出展内容的焦点集中在新能源车及氢能源上,会发现日企零部件的研发、供应能力仍是强大,其通过协创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举动,一定程度上为日企今后的转型打下了基础。在未来世界各地禁止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时,日企也许能借此从燃油车生产顺利转型到电动车及其他新能源车上。
氢能源的相关技术,尤其是比较高端的材料技术,相当多地掌控在日企手中。氢能虽然不可能取代光伏或风电,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大。也就是说,日企在氢能方面的技术积累、现有的实践,以及今后的开发等,仍值得我们留心关注。
电动车及氢能目前未进入日本国家经济安保目录中,因此与中国当下的交流还算顺畅。至于未来是否会成为断绝中日在高技术方面交流的新内容?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经济安保让高技术不再能够顺畅地与中国交流后,日本企业技术的先进性该如何维持?日企如何在中国市场保有现在的口碑和影响力?笔者参观进博会时一直在思索答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