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后,中考生该去重点高中当凤尾,还是去普通高中当龙头?
2023-12-16
更新时间:2023-12-16 16:32:57作者:橙橘网
课间十分钟到底应该怎样让孩子度过?
北京中小学都有哪些妙招儿?
12月4日,首届京城青少年校园健康教育论坛在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举办。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委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朝阳区教委、海淀区教育学会、丰台区教委和丰台区体育局以及十余所北京知名中小学的专家、校长和一线老师们围绕破解“课间圈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委会和“京城教育圈”联合主办,丰台区外国语学校承办,主题为“破解‘课间圈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袁伟主持。
丰台区教委主任、区督导室主任杨晓辉在致辞中表示,让孩子们拥有更多时间享受课间活动,是每一个学校都应当积极探索的目标,学校应当不断发挥育人实效,让课间真正变成陪伴学生们日常生活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期待着各学校能够结合各自具体实践,不断为丰台区乃至北京市的各学校提供课间活动宝贵经验。
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委会理事长闫顺林表示,探讨课间活动,一切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点。他用“探究深层成因,突破认知偏差”“重新理解体育,野蛮少年体魄”“牢固自主理念,建强效机制”为今后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与方向,引发了与会专家们的强烈认同。
丰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忠毅以“健康第一 做有品质的学校”为题,介绍了该校课间时长改革细节。据了解,该校每个课间都由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孩子们每天在户外的活动时间超过了2小时;学校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体艺兴趣课程,每个班级每两周必须学会一项新玩法。“通过阳光活动,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高了,眼睛有光了,脸红润了,学习也更优秀了。”
丰台区外国语学校年级主任陈奕源分享了该校年级安全管理和活动组织方面的经验。现在,该校学生不仅会参加跑步、球类等传统运动,还会在课间进行羊角球接力赛、跳绳、踢毽子、扔沙包、踩高跷、独轮车、跳鞍马等各种特色活动,孩子们既爱玩也会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随后,在资深教育媒体人、“京城教育圈”主编罗德宏主持下,会议现场围绕着“‘课间十分钟’现象的原因及破解途径”“学校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与途径”“破解‘课间10分钟’问题,当前的管理理念和机制需要哪些改进”三个议题展开了三组圆桌论坛。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陈昌林、北京宏志中学校长蔡雷、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雪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李泉、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先后分享了对于课间十分钟的见解,并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学生课间、课后活动领域进行的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效果,尤其是在校园小空间内开展体育活动的丰富创意引发与会者连连点赞。
陈经纶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何伟介绍了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陈经纶学校体育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德育主任张建军分享了学校开展课间时长改革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效;佟麟阁学校小学执行校长肖彦清则介绍了今年学校开展课间时长改革和开展课间活动的经验。海淀区航天图强小学副校长李东梅和海淀区五一未来实验小学李欣主任介绍了学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和体育德育融合的生动经验。
丰台区卫生健康管理中心徐文峰主任、丰台区教委基教二科王沁艳老师和海淀区教育学会副会长但林堂在发言中表示,校长与老师要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教育本质,找准学校中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措施,同时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从而使学校的“课间十分钟”焕发生机。
小课间蕴含大智慧。专家、校长和一线教师的精彩见解和各校富有创新的做法带给与会者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为破解“课间圈养”难题提供了有效而鲜活的经验,现场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圆桌论坛结束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张华伟在总结致辞中指出,学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指引下,一定要为学生提供维护身心健康的课间活动,要从关注“大课间”向关注“小课间”转变。闫顺林理事长向为本次圆桌论坛贡献智慧、提供“北京探索”经验的校长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同时希望青少年健康教育研讨可以在未来不断延续,为学生的成长不断汇聚教育力量。罗德宏主编在发言中表示,今天大家合力“破圈”,需特别关注体育的价值和教育“留白”的意义,建议学校不断拓宽教育边界,努力构建新型“教育统一战线”;教育传播者需努力发现教育价值,助力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和正向引导。
论坛结束后,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教育专委会和“京城教育圈”共同倡议设立的“京城青少年校园健康教育协作体”正式成立,未来将为促进京城青少年健康成长增进校际、区间交流,更好服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
圆桌论坛嘉宾观点摘录(按发言顺序):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陈昌林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地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课间问题。“课间十分钟”是一个时间段,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呈现,要进行整体设计。虽然我们学校的物理空间有限,但智能空间是无限的,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势,让体育运动游戏化、让活动更具场景化;同时通过运动数据录入、成绩比拼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北京宏志中学校长蔡雷
学校要高度关注教育的服务对象,通过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增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要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与家长达成共识。在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老师应把课间当作一个小课程进行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准备适宜的场所和设备设施,并结合学生的年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选择。
北京市西城区京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雪梅
学校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智慧的大脑和强健的身体,要崇尚体育素质培养,不能磨灭小孩子爱玩爱运动的天性,即使在小空间里也可以做出体育活动的大文章。学校要做好看护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巡视,同时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孩子在各项活动中的安全。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李泉
学校必须要保障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权益,高度重视课间活动,形式上可以宽松一点儿、自由一点儿。学校也可以通过对课间十分钟的设计来撬动德育教育规划和校园活动的安排,在运动时间和空间上根据学校学生具体实际灵活调整,要有探索有设计有创意。此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制作健康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变化,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体育活动选择,也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和支撑。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
为增加“课间十分钟”的深度、厚度和精度,我们打出了“体育先导、学科联动、校本提色”这一套组合拳,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在创设安全、科学的“课间十分钟”方面,我们努力做到空间“破圈”,角落藏趣味;学科“破圈”,巧设游戏互动;区域“划圈”,操场各设功能区。小课间也能发挥大智慧,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携手为孩子开启多彩课间,点亮幸福童年!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未来实验小学主任李欣
“德育体育不分家”,只要我们的活动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就能真正玩儿进去、投入进去。我们学校通过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带动了孩子们积极参与课间活动;通过创设丰富活动、给孩子自主选择权等式,提高了学生们的运动参与率。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这很重要。
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图强小学副校长 李东梅
每天早上7:40-8:20是我校的晨练时间,哪怕学生只能运动五分钟,但只要坚持就有效果。此外,我们自编的课间操已成为学校特色,有家长表示:第一次见到孩子愿意把学校的广播操带回来。作为北京市第一所“脚斗娃”试点学校,我认为开展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方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北京市佟麟阁学校小学执行校长肖彦清
有序开展课间活动,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不拖堂,另一方面要求所有孩子出教室。同时我们所有校领导和老师要做好课间巡视检查,并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保障学生活动安全。还要与家长形成共识,让家长充分理解学校、理解老师。我们把篮球、乒乓球这些运动设备就放在操场边,让孩子随时可以拿来玩儿,上课铃响再放回去,这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体育教研组组长何伟
“学校体育老大难,校长重视就不难”。体育课程改革,首先应做到教学课程结构化,不仅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更要让学生深入掌握这项运动,并能通过这项运动进行长久的锻炼;其次要做到课内课外一体化,将重视体育的理念贯彻到课间操、课间活动等各方面,赛事引领、兴趣主导,让学生养成主动运动的习惯。体育能让学生身心愉悦、让身体健康;重视体育,也有助于达到我们的育人目标。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德育主任 张建军
怎么让学生动起来?大家应该一起来思考,做到“全员育人、全员体育”。我们学校也调整了作息,给学生留出更多运动时间,现在已经实现了从推着学生出班级到学生主动跑出去的转变。我们还让家长参与进来,和学生一起完成体测项目;并引进了社会资源,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学生运动数据,这些数据家长、老师以及首都体育学院的专家都能看到,也为我们今后更科学的设计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撑。
丰台区教委卫生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徐文峰
让课间十分钟回归到课间十分钟,让孩子回归天真烂漫的本性。我希望我们的校长、老师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眼中的光首先应该是慈祥的光,是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光;其次是犀利的光,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光;最后也希望社会、媒体能让校长、老师能发出自己的光,把这些学校好的做法宣传出去。
丰台区教委基教二科王沁艳
有爱有温度的教育体现在学校的各个细节处;有兴趣的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师生积极的互动中。我们应该创设一种适合教育家型校长发光发热的氛围,创设适合孩子发展的宽松环境;学校也要创设各自的特色,不论是课间活动还是其他体育活动,都应“保质保量保安全”。而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我们也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并充分发挥我们的力量为他们宣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副会长 但林堂
破解“课间圈养”这个现象,首先需要我们思考背后的原因,否则破解方法就找不到。我们应该要明确一个“敬”字,要敬畏教育、敬畏学生的健康成长;克服一个“怕”字,我们法治意识增强了,很多问题会有正确的解决途径。最后还要聚焦一个“准”字——明确学生安全的责任人就是学校、是老师。只要有“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个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机制,“课间圈养”现象就能迎刃而解。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京城教育圈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