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澳洲,加拿大签证出大事了,都是赶人模式,留学生哭了!
2023-12-23
更新时间:2023-12-23 08:31:49作者:橙橘网
看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都试着帮助孩子寻找一定的确定性。但下文这个姑娘,却放弃了一条看似最“稳妥”的道路,绕着地球一圈来到德国求学。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脱离“既定”轨道,寻找更多未来可能性的成长故事。
文丨柯察金 编丨Lulu
刚认识Darla是在去年春节前,她正就读于德国一所公立高中的10年级。
这个家在四川成都的同学,当时就引起了外滩君很大的好奇——赴德留学的计划完全是她自己做的,此前她已升入四川省第一梯队高中的实验班;优秀的成绩,外加学校每年都有保送名额,老师们认为她比较大概率可以上清北,诧异她为何要“冒险”去德国。
而就在前阵子,11年级的Darla发来消息说她顺利拿到墨尔本大学(QS14)、悉尼大学(QS19)以及两所德国顶尖商学院的offer,准备迎接大学生活了。堪称神速。
按照Darla所在的德国拜仁州(或称巴伐利亚州)的学制,她和同年级的学生正常来讲还有2学年(到13年级)才会毕业。也就是说,她比德国的同学们提前了两年多成为准大学生。
原来,在过去近10个月里,Darla一边在德国上学,一边自考A-Level,并最终取得全A的成绩。其间,她的日程表例如这样:
强大的自律和执行力,同时只遵从热爱做决定,不过多考虑所谓的稳妥……在外滩君看来,这位小同学不仅刻苦,关键是还知道自己因何努力,并乐在其中。
Darla坦言有段时间她也陷入过迷茫与自我怀疑——放弃在国内已有的确定性,绕地球那么一大圈留学,真的值得吗?然而,回想起在德国一路走来的丰富经历,如今的她坚定地表示:
“我发现,人必须走一些‘弯路’,最后才能真正走到想去的地方。”
从确定性的生活中“出走”
在体制内路线下,评估标准差不多,学霸之间也似乎常常是类似的。要说Darla与其他学霸有什么不同,最显著的可能就是家长的育儿态度——在别家爸妈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作家庭首要“军务”时,Darla的爸妈却采取了彻底的放养,以至于她以前“从心底里希望他们多多少少管管自己的学习”。
Darla是家里的老幺,父母有她这个女儿时已经人过中年(妈妈生她时40多岁了),如今二人也双双退休。也许正因如此,父母总说别的都不重要、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
Darla
“我妈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还稍微管了几年,但后来很快也不管了。”在Darla的记忆里,她小时候没怎么上过幼儿园,那时候爸妈经常带着她出去一起看遍祖国大好河山;
正儿八经上学后,爸妈还是隔三差五出去旅游,享受二人世界(这几天又在预备飞到三亚度假)。至于学习、考试、进重点中学,全靠女儿自己安排了。可能正是这种放养,也给Darla后来大胆地作出决定出国埋下伏笔。
重点中学每天的生活也没什么太需要着墨的,两点一线,遨游题海。早上七点到学校,晚上十点多放学回家,睡前再看会英语、自习一会儿,一天就结束了;周末也无非是在家做作业和搞学习。
“如果单纯说是学知识,我在国内的学校的确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也仅此而已,Darla觉得自己的学校生活总缺少一些色彩。
她的兴趣之一是学习不同的语言,不仅是看文化、看世界,也很享受语言学习带来的即时反馈。这也成了题海式学习生活中的一味调剂。
初三时,Darla参加了一位大学老师开办的兴趣社团,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那段时间她阅读《理想国》和《高尔吉亚篇》,对哲学的理想国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刚好也是从那位老师那儿,了解到德国的哲学专业很厉害,日后可以去德国读大学云云。
在心里“种草”之后,Darla做出改变的齿轮已经悄悄开始了转动。第二年进入高中实验班没多久,她就开始在网上搜集关于德国留学的资料。
尽管爸妈再怎么不盯她的学业,对于女儿突如其来的决定还是吓了一跳。Darla做了很多分析,并把自己的详细思路写下来给爸妈看。
Darla最初对留学德国的计划
老师们也语重心长地劝Darla好好考虑,因为保送国内顶校的概率非常大,而本校走德国高中路线的却很少,前方有着太多不确定性。
不过对于Darla来说,“一旦我确定的事情,就会坚定地往前走”。现在想想,当时德语基础为0的她干脆利落地从国内的高中退学,确实很有一股子冒险劲儿。
2021年10月,Darla正式离开母校,找好留学中介,花了6个月时间高压式学习德语,高分通过德语B2考试,作文甚至获得了98/100的不错分数。她拿到德国一所私立学校的offer作为过渡,其后又自己找学校、面试进了德国南部一所很好的公立学校,成为全校唯一的中国学生。
离开国内的高中后,Darla其实比以前更加忙碌,为了学德语每天从天微亮学到披星戴月。然而,眼前一切是自己的选择,语言又是爱好所在,每天的学习都充满了动力。
独自来到德国这个陌生的国家,虽然过去熟悉的环境、亲友和老师都不复存在,虽然彼时疫情还在此起彼伏,Darla还是带着怦然兴奋踏进未知的留学生活……
想要认清自己,有时必须得“走弯路”
Darla所就读的公立学校叫作“Willstätter-Gymnasium Nürnberg”,没有中文翻译,被她昵称为“威中”。
雪后的威中
威中位于德国南部的拜仁州,是纽伦堡最好的理工特色中学之一。德国的公立学校免学费,一年的住宿和生活费大约8~9万人民币。(Darla选择住在寄宿家庭)。
纽伦堡是西门子的诞生地,也极有文化底蕴。历史上,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一战、二战期间,它又是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舞台。Darla在威中上历史课尤其是大战历史,总有种身临其境、整个城市都是博物馆的感觉;
威中的著名校友包括理查德·维尔施泰特 ( Richard Willstatter),他因发现植物色素和叶绿素的化学结构,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许是走出过诺奖的缘故,威中的化学课程难度不小,老师教得很深。”
在德国上学,Darla的最大感受就是,“德国的通识教育太好了”。
做化学实验
必修科目不是个位数,而是有足足16门。在她熟悉的几大主科外,还有国内没有的科目,比如社会学、ethics(伦理学)、经济与法律……虽然德国也有“高考”(Abitur),但大学申请主要是看平时成绩——拜仁G9(9年制中学)政策下12、13年级成绩都计入评分,最后13年级末有“高考”,不过科目可以自选,大概需要考5门。
除此外,理科特色中学很重视计算机,“CS相当于半个主科吧”。同时也有丰富的选修课可以选,只要学生有时间,不限制选多少门。
体验过德国学校的通识教育后,Darla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她发现自己以前对哲学那么感兴趣,并决定以此为志业,“很大程度是当时在国内没有接触到其他更多的东西。”这就好比本来以为自己只喜欢吃苹果的人,到了百果园后发现,其实有很多水果都很美味。
除了哲学和外语,Darla还喜欢上了计算机,在学校选修了编程课,在校外参加各种大学的计算机营,比如暑假参加了耶拿大学计算机夏令营,秋假参加了帕绍大学计算机营;
每周五,她会泡在全纽伦堡唯一的学生实验室。里面的器材十分丰富,提供各类“发明”的原材料,可以做木工、研究电路、搞建模……
到德国上学后,Darla发现自己的数学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在德国,数学考试不会有那种为了故意难倒学生而出的偏题怪题;
上课的形式也有点不一样,很多节数学课都是在计算机教室上,比如用Excel编统计模型,而一些函数在电脑上也能比较直观地以图形显现。“德国重应用,可能题不难,但覆盖面广。”
在威中的数学课
Darla尤其热爱经济学,老师和同学都评价过她有“business sense”(商业感知)。她笑道自己话太多,“喜欢一切能够多说话的科目”。
在经济学的小组讨论里,她常是最积极的那个;每次要做Presentation(展示),她都很自信能够拿高分。恰好在德国学校的评估体系里,多做Presentation确实能够拉高学生的评价。
威中的老师们很称职,就拿Darla最喜欢的经济学老师来说,她会定期向学生们(一个班总共十几个人)匿名征求意见,有次Darla提出板书太复杂,老师居然很快做出改变,尽量让课堂笔记变得简洁明了。
经济学老师还热心地推荐她去纽伦堡大学旁听公开课。并且每次考试的时候,老师允许她用一部分英语来表达暂时还不会的专业词汇,“她说,最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语言。”
在德国学校,写作是一项很被强调的素养,老师都会布置一些问题,学生需要自己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据说到了12年级后还会有大论文,更是要求10多页的容量。
Darla刚来德国时,德语只是B2水平,但她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加上很积极地做课堂讨论和展示,语言进步很快。每周一下午,学校还会提供德语补习课,不光是她这样的国际生会上,德国本地的学生也会学,“因为德语语法本来就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德国本地人的语法可能还没我好。”
德国学校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到了11年级的时候会有一个活动,整周都不上课,学生必须选一个科目进行自学,最后再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等于是提前培养在大学的自学能力。
课后活动也不少,Darla至今还记得在“Wandertag”(德国学校郊游日)去学校旁城里最大的电影院,观看并了解电影的制作历史;圣诞节的时候,跟同学们一起突发奇想向校长申请卖可丽饼庆祝德法建交;还参加了环境社团,打理花园,在树上给鸟儿挂放饲料……
和同学一起制作可丽饼
学校外,Darla自发地创办了德国首个中学留学组织,还积极参加义工活动,跟着德国的志愿组织一起去超市收集当天售卖不完的短期食物,再把它们分发给有需要的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德国人是高冷的、不苟言笑的,但在Darla亲身经历看来,这怕是一种刻板印象吧,至少在德国南部,很容易遇到热情的陌生人。“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出去做义工,都会有德国人主动和我聊天。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位老太太,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乐观,一聊才知道她已身患癌症。”
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不管是在课堂上学习到很多有意思的课程,在校园里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是在学校外认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都让Darla觉得,来德国的决定没有错。
她寻着哲学的“理想国”来到德国,却在更广阔的探索中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最终决定攻读商科,跑了那么远、付出那么多精力找到这样一个答案,看似挺绕远路的,但她觉得如果以稳定为由待在舒适圈里,绝不会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体验,也不会深刻地认清自己适合什么、真正想要什么。
在热爱的事情里
培养自主的时间管理能力
现在的Darla比以前更加感谢父母的“放养”。他们的不焦虑、不鸡娃,反而让自己有着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而当一个孩子的内驱力足够强的时候,不仅家长的作用淡化了,学校的角色也成了一种辅助而非目的。这不,Darla跳过3个学年,直接申请大学了。
她的想法是,既然不打算在哲学领域一条道走到黑,而是报考更适合自己的商科,那么也未必百分百要走德国高考。她脑子一活络,觉得自己可以试试A-Level,因为A-Level长则2年,短则1年就可以学完,而考Abitur需要在德国读4年。
“我想给自己1年左右的时间尝试,如果结果不错,就可以把4年缩为1年,留下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2022年的11月,Darla一边就读德国公立高中,一边学起了A-Level。开头提到的从5点钟开始学习的日程表,便诞生于这样的决定。
听上去真是有够“疯狂”的计划。而在整个备考A-Level的过程中,她都干劲满满,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学习进度。辅导她A-Level经济学的校外老师,都称她是成长和进步惊人的学生。
尽管在德国公立学校学到的内容和A-Level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尤其是经济学这样的学科,可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备考A-Level,显然对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备考笔记
Darla表示,其实她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恰恰是用不着什么时间管理的,因为每天有十多个小时都待在学校,基本上是被推着往前走。老师会安排好作业和考试、布置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这种情况下,谈不上什么自主学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便行。
“所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什么事情,这样的能力反倒是到了德国学习后变得显著起来。我有更多时间去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学习习惯如何、怎样可以让效率更高……以此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计划表。”
除了时间精确的待办清单,Darla还有另一种计划表,只列出任务但是时间是弹性的,可以让她优先把精力给到比较重要的事项。这两种计划表结合起来使用,令她高效而充实地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令Darla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德国公立学校不能因自考这样的理由请长假,这意味着A-Level长达一个月的考试和学校在时间上必然是无法协调的。Darla再次做了个果断的决定,从威中退学,“我是那种认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干好的。”
她在学校的最后一堂课,班主任办了场茶话会为她践行。在之后的几个月里,Darla全身心地准备A-Level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拿到优秀成绩。
这两年随着阅历的增加,她对梦校的感知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因为对澳大利亚有好感,最想去的高校是悉尼大学。如今虽然也拿到了悉尼大学的offer,却决定留在德国读书。一方面是因为她已经习惯并喜欢上德国的生活,另一方面,尽管德国高校在国内的知名度没那么高,质量却同样是一流。
纽伦堡城市中心
Darla把本科生能申请的德国顶尖商学院的offer几乎都拿到了。本科阶段最好的三所商学院分别是FSFM(法兰克福金融商学院)、EBS(欧洲管理学院)以及WHU(德国奥托贝森商学院)。由于WHU要求提交高中阶段的成绩单,所以Darla没有申请。
海外学习是德国商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本科生拥有至少一个到其他国家的海外交流学期。在面试商学院时,招生官会用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提问。Darla目前法语和西班牙语都已经达到了中级水平,她计划以后到法国或者西班牙进行交换。
“比较下来可能还是会选择FSFM吧,因为它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得比较好。”在FSFM的“三天模式”下,三天时间上学,其他时间则在名企实习。像Darla选择的,是四大之一的KPMG毕马威。
从性价比方面来说,德国大学无疑比英语国家更高,每年学费大约12万人民币,但企业会负担至少25%的学费,而且实习期间是带薪的。
结语
现在,Darla每天还是会花很多时间在语言学习上,学习对她而言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其实如果想在德国找工作,德语好是最关键的。而对于商学生来说,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些都能成为加分项。”
在外滩君看来,Darla所走的这么一条路线,重点不在于德国,不在于A-Level,也不在于10个月考取大学。
孩子真正的确定感,不来自既定轨道所带来的按部就班,而是有“折腾”的动力、在探索中确定自己的方向。就像Darla说的,“不断折腾,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开拓新的天地。”
*图片均来自受访者。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