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资管大咖发声:明年股市、债市有机会!
2023-12-24
更新时间:2023-12-24 19:53:36作者:橙橘网
中新经纬12月24日电 (马静)“我认为中国股市不是没有投资价值,而是股市存在严重的成分股交易额和市值的错配。”24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第十届)分论坛上指出,沪深300占股市整体市值比重在70%左右,但估值水平比较低,且交易占比只有27%左右,并逐年下降。中国的蓝筹股估值应该翻倍,只要到17-18倍,股指就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聂庆平还称,A股正处在周期底部,宏观政策和估值水平都具备稳步向上的有利条件。中新经纬注意到,在这场分论坛上,来自中邮理财、华泰资产、申万菱信基金等机构的掌舵人均表示,应对明年乐观一点,股市有投资机会。
“应对股市抱有信心”
谈及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判断,聂庆平认为,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降杠杆的周期中,中国经济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环节中已处于周期底部,下一步应是逐步向好。
华泰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亦判断,全球经济正处于探底企稳阶段,其中中国经济将处于温和回升。他还特别强调,此前中国经济更多是用偏杠杆和负债的方式去推动,未来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的推动效应和效果将不断提升。
“我们看好明年中国新经济增长动能带来的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表示,根据申万菱信的研究,推动明年经济增长的动能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二是美国市场超额储蓄消耗殆尽以及财政被压制,三是中国数字贸易加速发展。
在此宏观背景下,明年中国股市行情将会如何演绎?
“目前权益市场有较好的估值和基本面的支撑,只是市场情绪比较差,我们对权益市场中长期仍旧看好,不过短期内或许还会有些波动。”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唐沪军提到,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今年以来的跌幅已经逐年收敛,明年可能会出现一些缓慢但稳步的改善势头。资金面方面,虽然今年北上资金持续流出,但预计明年形势会改善,且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步入市,同时融资规模和股东减持规模的进一步收敛,明年资金面会有修复。
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也判断,上市公司盈利出现了拐点,应对股市抱有积极的信心。从风格方面看,成长、红利、大盘在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催化下,未来价值修复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A股应该如何投?
具体到A股的投资策略上,聂庆平认为,应以中长期的绩优股为主进行资产配置,要关注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机会。
唐沪军认为,明年权益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包括一些高性价比的消费、养老消费、红利资产、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
“今年表现不好的重仓基金明年不一定表现差,可能大有机会。”在杨平看来,A股目前的估值已经处于比较低的分位,机构投资者通常都会关注机构重仓股。目前指数已经回到2020年水平,到明年会逐渐有机会显露出来。
从行业角度看,杨平表示看好三大板块:一是反映了时代特征的科技股,但这需要精选个股。二是医药,该板块目前估值比较便宜,在高质量发展趋势下,医药有可能会赢得盈利和估值都好的机会。三是资源方面,在全球宏观经济还不错的情况下,资源领域的龙头股票机会也比较明显。
不过,杨平也提示,今年权益市场波动性极低,明年权益市场波动率会抬升,投资时要更加注重波段的考虑,要有止盈、逆向等操作。其次,在组合结构上则要做到防守与进攻兼备,要跟紧政策,做好高股息、科技成长和顺周期板块的预判以及及时的转换。
可“继续挖掘城投债的空间”
在股市之外,多位人士都指出,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利率上行空间有限,债券收益率中枢下行等趋势将继续,债市仍有机会,尤其是城投债、产业债。
中邮理财总经理彭琨就提到,目前看,债券收益率周期波动、中枢向下的趋势没有改变,明年仍然可以保持中性偏高的配置水准。可以适度地抓住交易机会,继续挖掘城投债的空间,调整地产债的结构,做好“二永债”的配置机会。
苑志宏也持类似判断,并表示可把握市场节奏的变化,维持一个必要的较高仓位仍然重要。
唐沪军则补充道,虽然信用投资的票息收益总体下降,但是高等级信用债的稀缺性在上升,同时短久期高收益的城投债安全性较高。
杨平则提到,债券方面要积极进行交易,密切关注资金和政策面的变化,重视高票息的策略。此外,他认为,目前很多可转债也存在较大机会,近乎接近纯债价值,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
除了股债,明年还有哪些资产可以配置?彭琨认为,现阶段保持产品低波稳健仍然是关键,要结合资金面的变化,继续配置存单、存款类资产。同时,加强资产配置管理,构建相对平稳的资产组合平抑产品波动。此外,一些细分资产,如针对盘活存量资产的ABS、REITs类资产证券化品种会有新的机会,此外还可关注消费类资产、美债等。
在苑志宏看来,大宗商品、原油、基本金属等方面,明年应该也有很大机会。
唐沪军则提到了黄金的投资价值,并表示另类策略方面看好量化类私募。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