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城这所特色校,把“请家长”变成了一件开心事

更新时间:2023-12-30 22:31:23作者:橙橘网

关注!西城这所特色校,把“请家长”变成了一件开心事


为什么一群年龄相当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由同一拨儿老师教课,但是5年、10年、20年之后,他们的发展却可能天差地别?


这当中除了社会环境和风气,不得不说与家庭或家庭教育的影响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三角形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三边相等的时候面积最大。学校、家长和社会就如同三角形的三条边,只有在三方赋能差不多的情况下,孩子才能实现成长的“最优解”。

如何避免老师在学校做“妈妈”,家长在家里当“老师”? 如何让家长与学校同频共振、步调一致?怎么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帮助孩子成长、成人、成材?

近日,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主题的一场交流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拉开帷幕。把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背景的家长聚在一起,在校长徐向东看来,这次活动就像一个钩子,把家长“钩”过来,和学校教育发生真实的连接。

这所充满了“生命浸润”教育的学校,这所以特色家校社共育著称的学校,“请家长”也请得别具一格。用一场论坛活动,把“生命浸润”家校社共育校本课程转化为行动方案,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把家长当成了“一家人”。

01

小学重在习惯,初中关注兴趣,高中引导志向


在亚太实验学校看来,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学校能够做的,就是先从和家长拉好手开始,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的“合伙人”。

据了解,拉家长“入伙”的这场交流活动,以“一体化德育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主办,教研网协办。

在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上,来自小一、初一、高一的三位老师,以各学段孩子面临的困惑为切入点,给大家呈现了三场精彩纷呈的主题班会。




小学阶段不仅在为知识和能力打基础,也是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一年级教师靳丹,通过《我们在学习实践中长大》主题班会,鼓励一年级的孩子们讲出上学感受和实际困难,一起聆听家长和学长学姐的建议,再通过阅读绘本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在未来进步成长的信心,引导家长们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观念。

初一年级教师陈彦璇的主题班会以学生普遍面对的网络诱惑为话题,通过社会真实案例分析、家长经验分享、师生与家校达成共识并发出倡议等活动,引导家长尊重生命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在成绩之外,关注和发掘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的兴趣会转化为自驱力。当学习有了动力,许多初中阶段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高中阶段则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和职业发展打基础。如何避免毕业即失业?如何以家校社共育的方式进行生涯规划?高一年级教师吴苏日姑嘎,以《为何而学》为题,以家长调研结果、社会新闻等为素材,帮助高一的孩子们明晰职业方向,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思考未来和人生,对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系进行深刻的认知与反思。

如果把教育看作农业,那么学生就是种子,教师和家长都可以视为农人。一颗种子想要扎好根,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必须由作为农人的学校和家长配合完成。亚太实验学校的特色班会,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们。

02

让学科课堂释放出强大教育合力

亚太实验学校认为,孩子犹如一棵树,每个成长阶段都要长出“肌理”,也会面临不一样的“生长之痛”。

解决“痛点”, 亚太实验学校除了针对性强的班会,更依赖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

据了解,在本次西城区教育科研月中,一年级、四年级、七年级、高一等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们,纷纷通过学科课堂去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方式。

加强沟通

家委会和学校加强理解和沟通,与任课老师一起联手,相互配合地教育孩子。比如,一年级语文老师李林蔚,以优美的童诗《明天要远足》为学习素材,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远足魅力,还带着孩子们学习了家委会制定的“远足安全贴士”。


协同育人

在家庭之外,课堂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实验学校的老师们,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授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注重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四年级英语老师郑义,结合当下家长关心的“支气管肺炎”话题,通过英语绘本阅读、英语视频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阅读药品说明书,引导他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出谋划策

为了更好开展课堂教学,老师请家长出点子,给数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共同关心和支持孩子。例如,七年级两节数学课均从环保入手。苏敏敏老师向家长搜集了对废旧衣物回收的看法和相关数据,课堂上让孩子们在数据统计学习中建立统计观念,体验数与图形描述的不同。王其老师则是关注到了日渐普及的电动汽车,通过向家长征集电动汽车使用数据,让孩子们计算电动车的碳排放量,以此深入探索电动车环保的原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做好示范

还有高一物理郝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从生活出发,将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剖析了出来,不仅展示了开车要系安全带的物理原理,还明确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些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与家校社协作相融合,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共同构成了和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图景。


03

“生命浸润”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亚太实验学校在家校社共育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对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

有的家长说,孩子从一个“默默无闻”没有存在感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风华少年,他的“小宇宙”持续爆发。

有的家长表示,做孩子的知心人,家长的“接纳”增强了陪伴的力量;成为学校的合伙人,家长的“参与”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还有的家长说,现在妈妈做“司令”,爸爸做“政委”,家长在亚太“教育浸润生命”理念和实践中,成为了智慧的父母。

尊重孩子、尊重生命,关注教育本质、关注孩子终身发展——这些刻在亚太实验学校骨子里的DNA,助力学校实现了家校社共育1+1+1>3的效果,也成就了亚太学子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学校开发建设了“生命浸润”家校社共育校本课程,分为 “润物之力”教师培训课程,“生命浸润”家校社浸润课程,以及家长学习课程。




亚太实验学校以家长教师培训为主体,以家校沟通为中心,以家校社共育课程建设为主轴,以共育活动开展为主线,通过科研先导、课题引领、专家把关、论坛研讨等多种途径,对家校社共育方式进行提炼和创新,对生命教育的家校社共育课程和活动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具有亚太特色的家校社活动育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表示,对家校社共育成果的总结不是家校社共育研究的终结,而是探索的起点。“我们要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真正实现学生‘走出’学校,家长、社区‘迈进’学校,多边、跨界,共负育人成才的责任使命。”

编辑|京教君

素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本文标签: 教育  教师  校本  特色校  实验学校  学校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