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2023年:产业链价格下跌、技术之争加剧,未来头部市占率有望提升

更新时间:2023-12-31 11:38:35作者:橙橘网

光伏行业的2023年:产业链价格下跌、技术之争加剧,未来头部市占率有望提升

(文/夏峰琳 编辑/徐喆)自全球开启能源革命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凭借其技术先进性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站在岁末回首2023年的光伏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劲头。国家能源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49.4%,接近去年两倍,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一边是行业发展的火热场景,另一边是行业火热预期下扩产潮后产量提升、产业链价格下跌,光伏厂商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的艰难处境。在此背景下,寻求技术突破以打破此轮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僵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21日超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中,公告表示,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两亿千瓦。这也意味着,2024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增速大概率会大幅放缓。如此一来,2024年光伏行业又将如何演绎?

对此,综合各券商机构观点,光伏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短期内产业链价格波动难以避免,行业加速洗牌,市场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厂商加速出清,主旋律依然是关于成本与盈利的平衡。

产业链价格大跌

从宏观产业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一年中,光伏行业景气度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及相关新能源需求的提升之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12月19日,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163.88GW,其中11月光伏新增装机21.32GW。

而在旺盛市场需求的推动之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装机预测年内第二次上调,由120GW-140GW上调至160GW-180GW。从2023年前11个月的装机数据来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稍显保守。

具体到光伏产业各环节,也屡屡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由此可见,光伏产业的相关需求不可谓不火热。但伴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同时出现的,却是光伏厂商“内卷”与产能过剩的状况。在整个产业欣欣向荣之际,光伏企业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在政策利好,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深耕光伏行业多年的巨头企业还是谋划转型的跨界玩家,都卷入了你追我赶式的扩产潮,在以超过需求增长速度的方式扩产,突破供应瓶颈后,全产业链都面临价格崩盘、产能过剩的风险。

具体到产业链来看,也确实如此。

观察者网注意到,上游的硅料价格从今年年初最高点的24.24万元/吨一路下滑,迅速逼近成本线,最低价格跌破6元/吨。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目前N型硅料成交均价为6.8万元/吨,环比下降0.29%。

硅料价格“雪崩”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供需失衡。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近两年,国内硅料新增供应量分别达57.2%和82%,今年硅料供应过剩预计约为180GW。

下游直面终端客户的组件厂,去年被高额成本压得喘不过气,如今产品售价又断崖式下跌,组件价格跌破了1元/瓦,约为上年同期50%。根据InfoLink数据,目前国内182mm PERC单面组件价格为0.9元~1.08元/瓦,TOPCon组件价格为0.93元~1.15元/瓦。

受此影响,无论是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等硅料巨头还是隆基绿能(601012.SH)、TCL中环(002129.SZ)等组件厂商在今年第三季度均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

在市值方面,相比较于巅峰期一度接近20家产业链公司达到千亿市值,目前仅有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和阳光电源(300274.SZ)三家公司总市值还在千亿之上。

技术之争加剧

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进入调整时期的光伏行业,也走到了技术迭代的岔路口。

据观察者网了解,层级主流的P型电池量产效率接近24%,已接近极限数值。行业从P型向N型方向转身。具体而言,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全称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HJT(全称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异质结技术)和BC(全称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技术)等。

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为TOPCon技术的主要推动者,目前TOPCon已经于2023年拉开了大规模量产的序幕。据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以来,国内已投产TOPCon产能达达到433GW,其中TOPCo电池327.5GW、组件105.5GW,大幅超过预期。根据业内统计,2023年N型TOPCon出货量约占市场总额的25%以上。而HJT技术则是东方日升(300118.SZ)、爱康科技(002610.SZ)等企业推动,虽然没有迎来同TOPCon一般火热投产的场景,但在2023年中随着技术的突破,HJT技术的生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而BC技术随着隆基绿能举牌,这一原本小众的技术路线进入大众视野,此前,头部企业中仅有爱旭股份试水。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BC可与P型、TOPCon、HJT等主流电池技术结合。业内人士表示,BC电池在转换效率上无可指摘,但是其面临着投资成本高昂、工艺难度高等多重挑战。需要指出的是,相较当下TOPCon的产能与出货规模,BC产能仍在爬坡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持有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由隆基绿能持有。11月3日,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由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

不久前,隆基绿能对外宣布了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该效率创造了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纪录。

而光伏技术路线将行向何方,还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行业洗牌加速

目前,光伏产业正在面对来自经营业绩和估值下滑的双重压力,也让曾经蜂拥而来的跨界追光者重新考量这门生意。

就在2022年,至少有80家A股公司,横跨白酒、地产、家电、玩具,以及乳制品、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官宣跨界投资光伏领域。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皇氏集团(002329.SZ)、乐通股份(002319.SZ)、奥维通信(002231.SZ)等近十家公司开始放弃或削减其光伏项目投资。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光伏产业的行情今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年初硅料价格急跌,原本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拥有完整技术及先进制造工艺的老牌玩家都难逃业绩承压的命运,而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新玩家,如果不顾行业风险执意入局那么将面临很大风险。

展望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上述光伏人士认为,短期内产业链价格波动难以避免,行业加速洗牌。结合国家能源局最新的数据,2024全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这较2023年的目标提升了25%。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届时,市场或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集邦咨询研报认为,总的来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回归理性增长。当前,电网容量不足和风光消纳问题已成为制约各国光伏需求保持高增的一大关键点,需待电网完成阶段性升级或储能装机放量后,全球光伏装机潜力才能进一步释放。

中信建投表示,在产业链盈利中枢下移且融资环境收紧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部分环节扩产已明显放缓,2024年光伏产业链将进入整合阶段,头部市占率有望提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硅料  能源  晶硅  产业链  光伏行业  光伏组件